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平原上的沟渠见证开发历程
【发布日期:2020-08-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余学范

 

 


莆田平原上纵横交错的沟渠(谷歌地球截图)


莆田平原上沟渠纵横,密如蜘网,河网密度相当大。这是人工开挖成的网状水系,灌溉南北洋20多万亩田地。这些沟渠,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夹岸荔枝、小桥流水、竞渡龙舟、长方形地块、金黄色的稻浪,是莆田平原特有的壮丽画卷。

最早的人工开挖的沟渠可追溯到公元780-783年,那时吴兴带领莆田先民在今木兰溪北岸围垦,建延寿陂,开创北洋平原。《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莆田北七里有延寿陂,溉田四百余顷,建中年置。又据《八闽通志》,吴兴始塍海为田,筑长堤遏流南入沙塘坂,酾(分流)为巨沟三,析为股沟五十有九。当初开了六十多条沟,引延寿溪水灌溉农田,这些引水沟渠,至今仍在发挥灌溉等作用,长沟流月去无声。要知道溪水这样流淌,已经有1200多年。

吴兴是莆田水利的先驱,第一个成片开发北洋,将一片海水出没的盐碱滩变成了沃壤,膏腴之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莆田人民。这是莆田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围垦,第一次利用流经兴化平原的大溪流灌溉农田。延寿陂建造之前,人们引用小股山泉或挖塘蓄水灌溉。但由于水源不足,塘小,遇到干旱底朝天,逢大水,海水溪水漫溢,淹没庄稼。吴兴首创筑陂开沟、引水灌溉,沟渠就相当于地上水库,这就永久解决了北洋的灌溉问题。他的这些方法,为后来开发莆田平原的人们所采用。过了两百年,公元976-978年间,南安陂建成,引北萩芦溪水灌溉农田。《八闽通志》说:南安陂引北萩芦溪之水,即溪右循山作圳,入沟。先民沿着山边用石头砌圳,引陂水入沟,灌溉九里洋平原。

又过了八十年。1056-1063年间,在萩芦溪上,南安陂上游,建成太平陂。据《宏治府志》,太平陂分上下二圳,上圳得水七分,灌兴教、延寿二里高仰田,下圳得水三分,灌兴教里、吴塘、漏头等处平洋田。引水工程分成两圳,分别灌溉山区和平原的农田。平洋即小块平原,用沟渠引陂水灌溉。刘克庄《重修太平陂记》说:始为是陂者,趾石中流,斡溪右注,溯山逆行,翼以岸塍,导以圳沟,长二十余里。从蔡襄奏复五塘劄子可知,宋代庆历中(1045年左右),在北洋中部今梧塘涵江的大部分地方,已有八千余家耕田为业,先是利用五塘灌溉农田,陂成而塘废为田。(《宏治府志》)

而开沟最多的,是木兰陂工程。先是,长乐女子钱四娘于1064年携钱10万缗,在木兰溪上筑陂失败。刘克庄《协应钱夫人庙记》说:夫人创兴长堤,为圳一,沟三十六。最后,由李宏主持,于1083年建成木兰陂。刘克庄《协应李长者庙记》曰:斡东流使南行三十余里,而入于钱氏之沟。钱陂虽未成,开的沟却为木兰陂所用。李宏在南洋(木兰溪南岸)又开了很多沟。《八闽通志》记载:大沟七,小沟一百有九,皆宋李宏所开。到了元代,在陂首建万金陡门,分水灌溉北洋平原,少不了开沟引水。据统计,今木兰陂沟道总长310公里,这相当于莆田到龙岩的公路里程。清陈池养《莆田水利志》说:大沟皆旧海港,支沟则人力所开。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开挖这些沟渠的工程是相当艰巨的。

宋方天若《木兰水利记》记载:为大河七条,横阔二十余丈,深三丈五尺,支河一百有九条,横阔八丈有奇,转折旋绕至三十余里,而河成矣。河就是沟渠。三十余里,是从木兰陂到海边的直线的距离,不是沟道总长度。宋代一尺合今31.68厘米,则当时大沟宽60多米,深11米,小沟宽26米左右,可能没有这么大。但是经过千百年的冲刷,河岸变宽了,有的地方如黄石华东、清江、涵江埭里等地,水面宽阔笔直,可以举行龙舟比赛。

后代也有开新沟,但较少较小。

莆田平原上的沟渠,作为水利工程陂的组成部分,见证了先民与海争地的开发历程,对莆田人民的生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这里举两个例子,说明文化方面的影响。

一些俗语与沟有关。如双头沟钓无鱼,双头沟是如同字中间一竖的那条沟,因为两头河水的带动也由于水位差,双头沟里的水总是处于不断流动中,甚至没有什么水草,很少有鱼觅食逗留,有的也只是匆匆过客,所以钓不到鱼。俗语比喻由于脚踩两只船而两头落空。半暝踏车踏落沟,由于水位低,莆田平原大部分需提水灌溉,旧时多用水车。晚上车水如果忘记堵住其它的排水口,车的水都流到沟里去了,比喻不了解情况盲目做事,最终只是白忙。好田食双头沟,是说有的田两头都有沟渠可以进水,水源充足,是为好田。比喻从两方面都能得到好处。

一些含地名,如沟口,沟尾,下沟,沟尾头,曲沟,横沟(在今新度镇)。沟边,阔沟,隔沟里,西沟,新沟岑(黄石)。沟头(城南)。角头沟(三江口)等。另外,城郊七步村有郊东郊西,隔着一条沟相望,以及黄石东郊,可能是的雅化。这些地名,大部分描述沟的相对位置,一部分说明沟的特征。沟渠的专名也不少,如大沟、沟仔、流水沟、三沟嘴、四沟嘴等。四沟嘴指四岔河口,黄石清前、涵江保尾、城南下黄都有四沟嘴。三沟嘴是如同那样一横一竖相接处的河口。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千百年来,沟渠里的水一直在流淌,无声地缓缓地流过广袤的莆田平原。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只有河水依然滋润这块富饶的土地,养育平原上的人们,造福莆田人民。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