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闽中三年游击战争风云人物雷光熙
【发布日期:2020-12-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凌明信

 

雷光熙烈士遗像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部分烈士名单(摄于闽中革命烈士陵园)

 

雷光熙烈士故居

 

 

闽中游击根据地的斗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12月,王于洁领导的枫叶塘突袭战打响了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枪。在闽中三年(1934.10-1937.7)游击战争中,有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是19178月出生于今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渡里村畲角里的雷光熙。

雷光熙,曾用名雷音,畲族。他的父亲雷觉苍曾是民军营长,北伐战争结束后,莆田民军被国民党军林继增收编,雷觉苍在国民党地方派系斗争中被枉杀。面对家庭突遭的厄运,雷光熙十分悲愤,深感社会黑暗,逐中断学习回乡继承家业。19349月间,中共莆田中心县委重建后,决定在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常太山区开辟新的活动据点,并派县委委员郑金照、陈建新到常太动员进步青年雷光熙参加革命。雷光熙对共产党振兴民族的作为深有好感,表示坚决投身革命,并主动献出家里所藏的3挺轻机枪、9支步枪、1支驳壳枪及子弹、手榴弹数箱。于是,党组织用这些武器在常太建立一支20多人的游击武装,从而开辟了常太第一块游击根据地。在斗争中,雷光熙从一个普通学生逐渐成长为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2月,雷光熙率领游击队小分队前往广业外坑围捕土豪林少平,归途中在沃柄岭遭遇拘捕壮丁的一个连队的敌人,游击队主动伏击,敌军溃败。当年5月,国民党当局出动飞机、装甲车等共3000多人的部队,对福(清)永(泰)边游击根据地进行重兵围剿。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亲自赶赴永泰后溪,沿着莆永边山区小路,把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带到根据地,同第二支队胜利会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从福(清)永(泰)边的罗汉里突围出来后,在常太漈川,王于洁主持了合编会议,决定以常太马院漈川等地为中心,建立游击战争根据地,而第一支队正式并入了第二支队,合并改编为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西南军区闽中第二支队,合编后的游击队对外仍称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支队长是吴德标,政委刘突军,参谋长杨采衡,副支队长雷光熙、王铁成。当时,在考虑副支队长的人选时,中共闽中特委认为雷光熙参加革命后进步显著,有军事才能,决定提任为副支队长。是年,雷光熙年方19岁。

两支队伍合并后,游击队伍空前壮大,闽中革命烈火熊熊燃烧。而就任副大队长的雷光熙积极整编队伍,加强训练,提高队伍的战斗力,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在这些战斗中,特别是19366月间,雷光熙在袭击驻在福厦公路莆仙交界长岭地段的敌保安队一个排,攻击黄石镇国民党莆田第三区署警卫队,到何寨斗地霸何承祖斗争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国民党的《福建民报》《奋兴报》《莆田日报》均称闽中工农游击队为“雷光熙部”,可见,雷光熙在当时部队影响力!

“西安事变”后,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改编为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吴德标任司令员,刘突军兼任政委,雷光熙、王铁成任副司令员,杨采衡任参谋长,致力于建立闽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7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共闽中工委通过各种渠道与国民党当局联系,提出合作抗日谈判,最终得到国民党当局的回应。经过三轮谈判,9月上旬,闽中国共双方达成和谈协议,闽中抗日义勇军按照协议,陆续从莆田、仙游、福清、永泰边境开往庄边赤石(今尚书桥)集中,由刘突军负责政治教育,吴德标负责军事训练,翁鸿镗负责文化学习。同年1015日,闽中工委书记刘突军率领闽中抗日义勇军下山,在莆田城南地段的锦亭寺,接受国民党军第239旅代表的点编,闽中抗日义勇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刘突军、杨采衡任正、副大队长。全队200多人编为两个中队,雷光熙任第一中队中队长,翁鸿镗任指导员;吴德标任第二中队中队长,金贯一任指导员。改编后,部队在广化寺驻防,指战员们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还派人到莆田城区宣传抗日、鼓励参军,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并通过军训进行扩军。由于部队纪律严明,又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受群众拥护,莆田青年纷纷要求加入抗日队伍,部队政治影响一天天扩大,队伍也扩大到300人。至今,广化寺释迦文佛塔内,还留有宣传标语。

193711月中旬,刘突军领导的独立大队奉命开赴泉州驻防。1938310日,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制造了“泉州事变”,秘密杀害刘突军、高万里等人,杨采衡、吴德标、雷光熙等领导人团结全体指战员坚持斗争,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的交涉下,闽中游击队终于回到了党组织和新四军的怀抱,于4月下旬奉新四军军部之命,在福州洪山桥作短暂休整后,开赴皖南抗日前线。抵达军部时,雷光熙、吴德标、金贯一、杨采衡、翁鸿镗等连营干部受到叶挺军长、张云逸参谋长的亲切接见,部队被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第二连,雷光熙任军部警卫团某营教导员。在“皖南事变”中,雷光熙与营长率部多次顽强抗击顽军的进攻,在从无为县坐船到南京瓜州渡口时,被伪军拘留,后被害于狱中。

19839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褒扬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雷光熙。

雷光熙烈士故居建于1910年,坐北朝南,为两层土木结构,中间为大厅,两侧共四间厢房,总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现保存较好。

在闽中革命烈士陵园内,雷光熙的名字赫然在列。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