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邦俊 图/黄绳熙 蔡云容
黄日昌先生98高龄时,仍精瘦矍铄,一脸笑意,手脚便捷。他频铸辉煌的业绩令人敬佩!他持续不断的爱国爱乡义举永载史册!
1997年黄日昌返乡时和母亲、姐姐合影
伉俪携手72年
新加坡聚昌公司雄姿
福建省政府奖牌
寡母贤德 孤儿倔强
黄日昌先生,1921年出生于莆田市江口镇石西村厝前,不靠山也不临海,更没有像样的田地。他出生时,父亲黄福清就撒手西去,留下缠着小脚的母亲吴北楼和四位姐姐。与四户同住在一座“四目厅”,一亩园地,一只猪,一只鸡,就是全部的家当。黄老说,他一直无法想像当时母亲是怎样用她那三寸金莲,在这贫瘠园地和简陋房中操劳,把他们姐弟5人养活的。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这些,他都说是难以报答的母恩啊!
黄日昌从小清瘦,但很勤快!从五、六岁起,夏天就下河抓鱼虾,抓到大鱼,卖掉换钱,抓到小鱼小虾,就留着一家人打牙祭。农忙季节,帮忙母亲和姐姐拾花生捡地瓜,一刻不偷懒。他聪明伶俐,无师自通把橄榄沾上糖,制成“糖橄榄”卖,挣点小钱。
母亲目不识丁,但她认定人要有出息,得有文化!她先送日昌上私塾。1928年,在省城任职的乡亲黄绍昌毅然辞职回乡办绍昌小学,她马上送日昌和姐姐们上小学,不久,大姐见妈妈承担不起,主动辍学!又过几年,三位姐姐也先后弃学,在家帮编草鞋等手工活,她们决心供日昌安心上好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昌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家穷连进城会考的车船钱也出不起!还要交2元会考费!黄校长闻讯立即出钱带他去。却又因发挥不理想,仅两分之差落取,黄校长勉励他不要灰心,明年再考!他回家后见母亲不提这事,唤他快吃饭,他主动地说:“妈妈!是我太紧张,考不好!不过我想就是考上了,也交不起昂贵的学费!您别担心,我已长大,想找些事赚钱。”母亲摸摸他的头,也点点头!
于是,他见邻居亚财婶家巷口行人多,借用门口摆摊煎葱饼卖,一张卖2个铜板,到天快黑还没卖完,就走街串巷促销——降价卖:三只卖五铜板,后就两张卖三铜板,有时带回去全家尝鲜!
他12岁时,母亲就送他到亲戚家学打算盘,他一学就会,还自己琢磨着用更简便的“黄氏算法”。不久,邻居盖新房子,工人按件计资,母亲叫他去帮忙,他用戏称的“黄氏算法”记帐,第一天收工,邻居看他记得一清二楚,字写得端正秀气,赞不绝口!完工时要给工钱,他母亲说是给孩子锻炼学功夫的机会,坚决不收。邻居过意不去,就买只猪脚当作工钱,盛情难却,母亲把猪脚炖了,全家人吃得比过年还高兴!
年少越洋 屡创辉煌
在莆田,一个家庭生个男孩是金珠宝贝!1936年黄日昌15岁,是他家唯一靠他将来传宗接代的!真是疼爱都来不及啊!然而,吴北楼强忍不舍,下决心送黄日昌外出谋生。她本想让他跟大姐夫去福州干安全!却恐他滋长依赖心理,不合她母子的秉性,也不利他成长!决然拜托好妹妹一样亲的陈亚财,东挪西借50元,送儿子随陈亚财到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岛三打根。经亚财丈夫介绍附近小吃店打工,他年纪小,个子也瘦小,小吃店是用门板拼起来的,每天开门打烊,他都要费力地把比他人高许多的门板一块一块地装好,令人担心风一刮他就会和门板一起倒下去。他用独创的黄氏记帐法记得一目了然,老板娘很惊喜!很快信任这个勤快能干的小男孩,把日常业务交给他,甚至让他去买菜。于是,他借经常和来自各地的人打交道中,细心学会了马来话、客家话、闽南话,既方便生意交流,又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年后,亚财把脚踏车(自行车)店盘给黄日昌,他和俩伙伴开仁丰公司,专卖汽车零件,组装修理脚踏车等,中华总商会会长和华文学校教员就住在楼上,和他们熟悉了,好学的黄日昌也不放过这难得的机会,乘机向他们学习英语。会长有个女儿也在学校里读书,清秀可人。会长看他诚实能干,聪明好学,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谁知生意刚有起色时,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们躲进山里种菜务农。教员们向黄日昌提起婚事,不料他吓得连连摆手:“不要,不要。”他说:“战乱时期,我自身难保,哪敢想成家?”会长与女儿的真诚,众人的极力撮合,1943年,黄日昌和她在土地庙里成姻。1945年,战乱基本结束,他捡来被炸剩的木板,在原地搭建小木屋,重操旧业,挂牌“青年商店”专营联军的物资,交由太太打理,自己毅然到新加坡闯新路。见他叔叔和亚财合开的脚踏车店几乎没有赢利,叔叔想结束脚踏车生意,另谋他路。他拿出辛辛苦苦积攒的1000元新币,又筹借了一点,把脚踏车店盘过来,改名“聚昌公司”,开始新的创业历程。
他增销汽车零件和船上用品,仍是亏本!他就到处观察,发现大多数同乡开脚车店,又都守信用!就做起代办商品生意,为乡亲们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一招果然奏效。公司后门靠海边,雇五六个人,一包包一箱箱货物就从后门小舢舨,运到岸外货轮上,分送到婆罗洲各个车店。生意日渐红火,一年后,聚昌公司扭亏为盈,赚了9000元新币,后又剧增到3万多新币。
然而,他不满足,每天一关店门,就骑车去夜校,主修英语,不求文凭,讲究实用,坚持学习了一段时间,他能用英语与客户顺利交谈,又经实践中勤学苦练,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广东话等,在涉外业务别人寻找翻译时,他一接就办抢占先机,很快拓展了自己的事业。1953年,黄日昌以近10万元在维多利亚街买下一幢4层楼的店面,又确立“做最大,最好”为新目标。坚持天天读报,走街串巷观望,常赴日本考察,深入了解转销不断开拓的高新科技产品,由小到大,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为新加坡的“自行车大王”、最大的空调制造商,贸易商,东南亚最大的成衣设备经营商,他始终在商海中运筹帷幄,自如进退。同时,涉及电子商品制造、国际贸易等领域,事业遍布新马、印尼、香港、台湾、福建,甚至中东各地,是驰名的新加坡巨商。他后来还涉足房地产、食品业、成衣业。特别是九十年代起,他在上海、北京两地,斥巨资投建房地产,所投建的高级写字楼以设计新颖、质量稳固而深受业界好评。
原来,黄日昌又发展为与日本合作办厂的大企业家是有来由的!1965年8月9日新加坡独立,英国人走了,国库空虚,政府希望已有成就的黄日昌带领新加坡人办工厂,由于他是日本三洋公司信誉卓著的经销商,得其大力支持,于1967年开设笫一家三洋工厂,随后又增开冷气、电风扇、电饭锅、微波炉等家电产品工厂,其中单是冷气机就独霸市场!一年卖出的总值由1976年的422万元,1993年跃至5443万元,荣获黄金辉总统授予公共服务勋章!他还热心旅外乡亲文化教育、扶贫济困,当选三个社团名誉主席。
爱国爱乡 壮丽华章
黄日昌先生的爱国爱乡义举,包括他旅居的新加坡和中国都是举不胜举的!一是捐次多,七十多年来捐了多少次,他也记不来!二是捐额大,一次百万元及以上就多不胜数!三是求成效,全是利国利民的!四是求好上加好!认定还应加钱求完满,他不惜追加!五是盼延续,近年来他常带孙子回到不能割舍的故乡,了解捐建的项目尚需他再做些什么,让孙子亲身感受家乡的盛情,使他拳拳的爱国爱乡深情能发扬光大!
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些吧。
乘改革开放东风,黄日昌投入巨资,在莆田境内兴办了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当时,做鞋革产品出口之后,短短几年间,黄日昌在莆田家乡江口的福厦路两边,一口气兴建了饲料厂和聚福、聚祥、聚茂、聚华、福祥等几家鞋厂、饮料厂、染布厂等,解决了成千上万乡亲的就业问题。为了办好企业,他请来台湾的专家,买来先进的机器设备,旨在让乡亲们学到技能和经验,以一技之长改变贫困面貌。而且,据《福建侨报》当时报道,在莆的聚昌、福祥、华昌、聚祥、聚华形成一个大集团,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出口,当年获益”,被中国经贸会评为1989年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2000年,兴化儿女热切盼望家乡能有一所本科大学,但筹建伊始,基础较弱,急需各方资助支持。当时是要教授没教授,要专家没专家,校际合作上也是没有几家高校看得上我们这样的薄弱学校。而这些正是学校升本最大的障碍。黄老了解情况后,当即表示要尽力为学校做点事。通过时任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文扬的牵线和安排,出巨资与国内著名大学开展科研协作,扩大校际交流,莆田学院开始聘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的老教授,著名专家来校授课,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并最终实现了升本的目标,他荣膺校董事会永久名誉董事长。自2010年起,他又惠捐160万元,以母亲的名义设立“北楼基金”,用于每年请20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来莆田学院开展讲座。为此,还专门为莆田学院添置了一部车。同时,黄老还出资设立教育基金,奖助那些埋头教学、勤勤恳恳、勤奋敬业的年轻教师和勤奋好学、经济困难的优秀学子。为提高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黄老还不顾耄耋之年多次往返于新加坡和莆田,出资并协调选派附属医院医生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进修,选派学校管理人员到南大南洋公共管理研究院市长班学习进修。2013年5月,他再次出资,在莆田学院设立北楼博士基金项目,资助相关学科专业的博士生,以提高莆田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2014年6月他又来校看看,了解他捐资的项目进展,多次带孙子回来,让继承事业的后辈继续关心帮助莆田学院的发展。他深情地说:“我是外行,但只要是对学校有帮助的事情,我就会尽力帮忙。我年龄比较大了,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为莆田多做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