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邦俊 图/黄绳熙 蔡云容
黄老77岁游黄山
黄老和家人出席捐建的平潭北楼小学庆典
林兰英会见黄日昌。
前左起黄日昌拜会黄维垣、林栋梁。
中:前排左起:李祖洪、林文扬、闵桂荣、黄日昌、林文豪、林文肯、前右1黄文灶。
下:自右至左:严拱添、黄文灶、黄绳熙、黄日昌、李祖洪、林步镇、李晖、陈淑英
(左起)陈金海、黄日昌、谢敬通、黄良汉。
黄老挂在办公室的座右铭
蔡云容为爷爷著的书
铮铮铁骨 永葆青春
若论25年为一代,98高龄的黄老已为事业打拼达三代,但他仍不退休,每天上下午必到道德环路办公室上班几个小时。他讲从小就动惯了,一不动就觉得不舒服。他的养生概括为四个字:多动少吃。这个“动”包括运动、活动和办事。他每天清晨到岛屿俱乐部打1小时高尔夫球后,回家踩脚踏车,早晚各八分钟,共计四公里;然后打打智能太极,种菜种花。
近几年,稳健轻捷的黄老也爱上腹、臀与腿部运动,每天挺背转腰、拉腿弯脚、掌腹举手30分钟。他认为,脚要常动,腿不能没力,脚、腿一旦没力,老态龙钟的感觉就会随之而来。
他热爱旅游,走遍大江南北不言累,独爱中国名山,单是黄山他就去了三回。1963年,他曾110天单枪匹马环游地球一周,当时他是中年人。70多岁时,他长途跋涉到西藏,第一天晚上略感头疼,第二天打太极做晨操,不适感觉就马上消失。最后一次登高望远是内蒙古偏远高山,他已83岁!他说年轻打拼事业时,经常食不定时,患上严重胃病,被胃病折磨了多年,让他下定决心在有生之年,要好好享受旅游之乐。
耄耋之年仍爱打高尔夫球、爬高山,足以证明黄日昌精力充沛。他说:“人上了年纪,基本上应该是无所求,不过一定要活得健康和快乐,要活得既健康又快乐不容易,这两样东西我现在全有。”
黄老自幼失学,但他酷爱中华文化,修身养性,知书达礼!单是他的汉字书法作品,端庄朴实,严谨有劲,挂在自家墙上自勉,也令人赏心悦目,奋发向上!1988年慈母百岁寿辰,谨遵母训,他独自捐资30多万元,重修老家江口石庭黄氏宗祠,组织编修《黄氏族谱》,带头撰写当代著名族亲传记,存史励人!阅报看书是他每天必修课,平日翻阅报刊一两个小时,眼睛也不困乏。他会英文是苦学而成,在八十四岁高龄之时,感到自己在英语语法上还有不足,毅然买了一整套新加坡中学各年级的英语课本,一本一本地学,每节课的练习都不漏掉,这种学习的毅力,真是前无古人!正是因为他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才使得他连中学的校门都未进过,却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具有很高的知识修养,并在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国内外朋友的尊重与赞誉。他年过90迷上英国小说、短篇故事作家、诗人罗尔德·达尔的作品,用黄老的话说是:“不想让自己的脑子退化。”
当然,令黄老欣慰的是事业后继有人。儿子惠群、女儿爱群,孙子和外孙女都在公司拼搏。女儿大学毕业后在银行才干三个月,就被他劝回进公司,负责财务和行政事务,且一干就近40年。她说:“老爸精力十足,很有毅力和决心,目标一设定,就会往前冲。”
黄老母亲吴北楼于1984年仙逝,享年101岁,孝道的儿子遵嘱遗言,关照母亲娘家故乡——平潭北楼岛亲人,并捐赠资金兴建平潭北楼小学;确定江口石庭重建的“北楼故居”为纪念堂。究其深意是:常怀对祖宗前辈感恩之情;常存对母亲教养孝敬之心;常葆子孙后辈勤奋创业永不忘本之念!
黄老于2018年11月28日在新加坡病故,按莆俗母子皆堪称百龄寿星!
不同凡响 独具风采
黄日昌宗侄孙黄绳熙是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计算机软件专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受派赴日本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软件。1993年起是主持上海聚昌电脑公司日常工作的副总经理,他们结识许多莆籍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兰英、黄维垣与闵桂荣(兼中国工程院、国际科学院院士),原中纪委副秘书长、著名学者林文肯,北斗一、二期卫星系统总指挥、北斗三号工程副总工程师、现北斗卫星高级顾问李祖洪,北大金融数学系副主任、北京莆田同乡会会长黄文灶,清华大学副校长余寿文,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语言信息中心主任、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的陈肇雄,原北京大学副校长,现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陈文新,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林栋梁,上海江南造船厂厂长陈金海,上海三维公司董事长谢敬通,上海市教委人事处长黄良汉等等,从相识到相知,结成好友。他原仅小学文化,但他八十多年刻苦创业历程中,孜孜不倦地敢于拼搏、紧跟世界高科技发展兴业,才在新加坡、香港等开创出“商业王国”!事业有成经常回国,每次到京沪,观赏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总是去拜访他们,在他们工作的附近举宴欢聚,邀请他们或他们的家人游览祖国壮丽的河山!他们也非常敬重他!林兰英晚年不幸得癌症,很少与老乡接触,也不再应邀聚餐,但她对日昌先生却破了例,不仅在家里长时间接待,而且还一起赴饭店聚餐。他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多次赴新加坡或路过时,黄日昌总是热情接待,派专车陪同旅游观光,欢叙乡谊!同抒爱国爱乡情怀!和他们结缘相识成为好朋友,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接受他们的建议设立助学金,帮助他们提供的京沪宁皖浙赣闽的贫困大学生达四千多人,他说:“这是科技文化兴国大计!那些贫穷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中途出变故又难以启齿,请你们或他们的老师随时提出来,或打电话来,我们马上捐助,也不用举行什么仪式,现在用电话或微信,立马解决!”他打破地域观念,帮助许多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帮忙人从来不求回报,很多人至今念念不忘他的恩情。来自浙江苍南的学生陈如良当年因父亲身患重病,差点因贫退学,及时给予资助。陈如良给他的感谢信中说:“感谢您对我的帮助,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使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有朝一日,也像您一样奉献爱心,帮助他人……”
黄老九十大寿时,他说服子孙开支票给他,共筹999万元再存“黄氏基金”用于公益,令我们领略他那“999”又是“久久久”永不眠息的爱国爱乡深情啊!
淳朴家风 中华美德
黄日昌的孙媳蔡云容是2013年底才嫁过来的,半年前应约在上海的首次会面,他92岁高龄仍神采奕奕,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令她终生难忘!上班第一天,他向她浅释挂在办公室的32字座右铭,如涓涓流水入心田。不久,这位从莆田一中考上复旦大学毕业的文献名邦才女,听从家人和聚昌公司嘱托,倾听爷爷的轻描淡写,聚昌人的如数家珍,又反复锤敲,满怀激情,奋笔疾书用不到三年的时光,写出《黄日昌传》一书,在新加坡出版,虽不如宏伟雄壮、威武不屈的《黄河协奏曲》,倒真象不畏艰苦、敢于创新的《木兰溪新战歌》!黄老读了又读说:“写得切实,请只放在公司和家人研读,不必外传。”我例外得到一本,一次次拜读,高山仰止啊!
有一次与黄老见面时,我欣然说他为孩子号命很有深意!如他刚创业时儿女叫“惠群”、“爱群”!事业有成后,孙子号“文莆”、“文田”!真是爱乡情深!他笑着回答:“孙子的名字连起来‘文文莆田’,用咱们莆仙话说是盼他们长大也要‘莆田人文文’厉害!”
黄老应绳熙提议和其母校莆田二中原副校长翁云飞引荐,自2007年起在该校每年给高考、高中优秀贫困学生颁发奖助学金,云飞又倡议请杰出校友回校作励志报告,并在他任59届学友会会长的小报《联谊园》,十多年彩印向海内外报道,深受欢迎!他赴新加坡探亲拜望黄老成至交,常著文颂其高风亮节!我编百句快板颂黄老,时任中纪委驻国务院侨办纪检组长林文肯校友来函说:“长诗《歌颂爱国侨贤黄日昌》实事求是,如数家珍,饱蘸感情,富有诗韵,我读后深受感染,向您表示谢意!”盼江口侨乡有识之士重新创作,并配富有特色的莆仙音乐,逢年过节组织演唱会,热情讴歌这位令人钦敬的华侨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