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打造莆田城乡社区治理新模式(五)
【发布日期:2021-01-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郑育俊 通讯员 吴慧丹

【市政协“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协商】报道之五

 

委员声音

 



沈丙龙: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


 


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家园,是党和国家许多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我市城乡社区治理领导有力、成效明显,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巩固提升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提高了美丽莆田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市政协委员、福建省米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沈丙龙对我市社区治理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

调研中,沈丙龙也发现社区的社会组织作用不足等短板。针对存在短板,他认为,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机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上,应总体着重从末端、从基层的环节来考虑与实施,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强1”的基础上,积极契合当前“内循环”大环境与社会经济面临的新态势,在“+6”“+X”方面,更多地纳入群众民生诉求,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

沈丙龙建议,要引入标准,形成可操作性。明确“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的项目规程,提出事项清单,厘清界限与事权职责,区分哪些是当地社区的必选项,哪些又是可以因地制宜的自选项,防止社区成为“大箩筐”,被其他部门转嫁非必要工作责任;在工作衔接、标准化、数据接口、考评方案、准入规定、视觉形象管理等具体细节上,都应予以细化与明确,形成文件文档标准化与兼容化,便于后续更多的部门加入与参与;整合优化管理平台,加强社区与各部门之间统筹规范、配合联动,节约政府财力,处理好设施、岗位、举措等现有与新建的问题,避免一哄而上与重复建设。

社区公共平台是最大的服务信息流量入口,也是薄弱与瓶颈所在。目前,社区服务举措上虽有惠民宝服务等线上政务APP及线下窗口平台,但群众在各类办事环节上,客观还存在流程繁多、重复跑动、多头证明等问题。沈丙龙建议,要充分使用现代化手段,如发挥社团APP、闽政通、莆田惠民宝等“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作用,掌握辖区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分布情况;采取5G、宽带网络等连接与覆盖社区养老工作,让家属实施视频查看老人动向与护理情况,各类养老、医疗、门诊日志、服务站功能、医生派驻等数据情况均建档造册,能够通过手机网络查看了解。整合、细化社区服务事项,在社区发挥党建工作引领的同时,推进社区各类门牌证、残疾人证、老年人优待证、一卡通、社会保障卡等群众高频申请的事项授权社区办理,着重解决以往历史遗留的旧房产证、宅基地等证件的办理、更正等手续问题,还有税务退税、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电动车考证等问题。优化营商创业环境,可考虑围绕“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推行居民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模式,试点平台连接上级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配备身份识别仪、专用密钥等基层服务设备,实现纸质材料电子化提交、基层办事流程信息化、远程审批和签章电子化。

各类社区社会组织来自群众,是参与社区便民服务与管理的组成部分。沈丙龙建议,社区公共服务注重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引入与配合,在实施与管理方式上进行优化。一方面,对我市的各类社会组织进行开放与规范,造册管理,形成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准入,引导鼓励合法合规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社区年轻化、职业化建设。

 

 

部门回应

 

蔡金春:突出强化党建引领

2020年以来,我市坚持突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采取“1+6+X”工作模式,全面打造开放、集约、共享的社区治理服务共同体。“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工作先后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经验做法在中组部《党建研究内参》和《人民论坛网》等中央媒体上刊发。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蔡金春介绍了我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经验做法,并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作了回应。

“红色引擎”激发社区治理活力。深化街道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大力赋予街道人事考核、指挥调度、规划建议等“六项权利”,强化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成立8个街道“大工委”和69个社区“大党委”,实行“专职委员+兼职委员”制,定期共同商议重大事项,着力解决街道、社区、小区党组织提交的问题或居民诉求。积极推动街道社区与机关企事业、“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结对共建,互相交换服务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开展各类服务活动3.6万人次、解决各类问题1000多件。创新“小区党支部主导、红色业委会执行、小区物业服务”三轮驱动的“红色小区”模式,组建392个小区党支部,严格落实“两议两评两公开”机制,有效解决小区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

“一核多元”提升社区服务品质。推进17个“党建+”社区邻里中心试点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公益性扶持等方式,在邻里中心引进逸百家、金善堂等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服务机构,建设“四点半”学校、托幼托教中心和莆阳文化驿站,引导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分级诊疗,推动427项民生类高频事项下放中心、就近办理,着力打造15分钟的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圈。积极推进政府职能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服务事项进入社区集成管理、一体服务,定期组织开展社区“邻里节”、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不同群体参与公共服务、治安维稳、文明创建等工作。

“筑基固本”完善社区保障体系。深化“多中心合一”改革,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平台、雪亮工程、12345平台和数字城管等信息共享、融合运作,实行治安维稳、便民服务、市场监管、物业管理等事项“一网兜底、一网通办”,实现“一屏观莆田、一网管全城,大屏连小屏、百事掌上办”。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和薪酬保障的办法,建立“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健全首问负责、一岗多责、上门走访、服务承诺、代办服务等社区工作者服务制度,在每个社区配备不少于10名社区工作者。深化“时间银行”激励保障机制,创新“点单、接单、派单、评单”精准化志愿服务模式,实现社区活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蔡金春说,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将不断拓展“党建+”社区邻里中心的内涵外延,形成“无事常联系、有事共商量、有呼必有应、邻里一家亲”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督促各级党组织全力以赴、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全面完成17个试点社区建设工作,同步打造一批“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和“党建+”园区邻里中心,全域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近邻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邻里中心党的组织体系,把党建融入各个功能区域,让居民群众时时处处感受到党就在身边。丰富邻里中心运营业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公益性扶持等方式,不断探索邻里中心的运营管理方式,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进入邻里中心,实行延时上下班制度和值班制度,确保邻里中心常态化、可持续。落实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有序推进首次套转工作,实行“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不断增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