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园庄线面扬美名 土楼戏剧唱春秋
【发布日期:2021-01-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余美云/

 

 



马莉/



 

马莉/

 





张颖/

 

严慧敏/


 

李亚男/

 

 

仙游园庄镇枫林村的线面声名鹊起。为了了解村民制作线面的过程、见识晒线面的技巧和感受晒线面的乐趣,我们不畏冬寒,一大早就来到园庄镇枫林村探秘。

暖日下,村中随处可见一排排晒着面的面架。只见晒面的叔伯、婆姨们,熟练地将面筷的一端插进面架上一个小小的洞眼里,另一端握在手上倒退着向后向下拉面。接着拿木棍将线面的上下摊开,防止线面粘在一起。那些柔软盈白的线面如巧妇手中的“蚕丝”,而穿梭在线面中的村民,如吐丝的蚕,又如织布的“织娘”,让人眼花缭乱。

提前安排好的莆仙戏演员,在村头村尾款款而行。他们在一排排白色的线面架中穿行着,时近时远,恩爱的背影,诱人注目。三生三世魂牵梦萦,但愿只身在戏里,圆百世夙愿千年不分离……

传统美食融入莆仙戏元素,跨时空的视觉,让我们的艺术灵感倍增。柔美的线面及勤劳的线面制作者的身影,一一被收入相机中,刻在脑海中。一束束码得齐整、线条匀细、洁白柔润、腰缠红细绳的线面,不仅是让人饱口福养身心爱的“甜心”,还是我们待客达礼之佳品。

一碗浇上蒜油,面上配着花生、紫菜、五花肉的线面吉庆又好吃,但生产线面的程序却很复杂。村民们从午夜时分就要起床和面、把面摊平、醒面、擀面、上面、开面、切割、揉条、三次搓圆绕团、串面等……一束成品线面,要经过多道工序。线面好吃,制作真心不容易。“丝丝缕缕皆用心,绵软入口总关情”,劳动最光荣。

亲眼见证村民们晒线面精彩的场面,我们都感慨,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艰辛。

有着“中国面点师之乡”美誉,别名为“慈孝里”的园庄镇,名胜古迹精彩无限,如鳌峰大埔寨、白侯山古寨、溪尾山新时器遗址……而建于清代,高16.5米、边长为21.6米,可与客家土楼相媲美的东石亦可楼,深深地吸引了这些慕名而来的远客。

经过百年历史的沉淀,每一个建筑艺术符号都有自己的人文精神的寄托。有78个射击孔,集防抗于一体,易守难攻碉堡似的方形土楼亦可楼,为土木结构,门窗兼用青石,极具时代特色。

福建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莆仙戏”,有独特的方言唱腔,包含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等,是莆仙传统文艺的瑰宝,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的莆仙戏,是乡村民众最喜爱的文艺节目,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推开亦可楼的大门,土楼室内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与现代建筑截然不同的时代样貌。锣鼓响,生旦唱,吱呀作响的楼板,大红灯笼映衬古绣楼……两位身着盛装的莆仙戏演员在底楼逐戏,在二楼举案齐眉,在三楼脉脉含情对视……男女主角古朴优雅的装扮,举手投足间,把莆仙戏的精粹尽情展现。此景此情,如梦如幻。

在此百年土楼邂逅传统莆仙戏,用心感受,这滋味无比奇特,心潮澎湃。我们大开眼界,创作的热情高涨,艺思泉涌。大家纷纷高举相机按动快门,土楼内响起一阵此起彼伏又动听的“咔嚓”声……让人沉醉沉迷的画面,仿佛能让时光停驻!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