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三紫凌云
【发布日期:2021-03-1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王琛

 


















 “三紫”是三座山名字的简称,位在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境内。从东到西的排列是紫云山(海拔767.4米)、紫微山(海拔685.2米)、紫霞山(又称紫帽山,海拔558.4米)。这三座山的名字,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宋代叫云峰山、云平山和紫帽山,总称“三台山”,因其“奇石崇耸,四时紫色”得名。“凌云”是高入云端的意思。

 

 

从莆田城里出南门,沿着福厦公路西行二十多里,过了濑溪桥,翘首北望,就会看到那巍然并立于木兰溪畔的三座大山——“三紫山”。这三座大山与周围众山迥然不同。三山一排并坐,山体高峻宽广,大小相当。山色紫中缀翠,葱郁微茫,巅峰插入青冥,散发着一股庄严肃穆、超凡入圣的气概,俨然是三尊雄踞人间的顶天立地的巨大神灵。三紫山上蒙青霭,下映碧流,在山前昂首瞻仰的人们,不禁会发出如此赞叹:“这真是一块天生地设的好山川呀!”

面对这里的山川,也许人们会觉得疑惑:周围的山峦,有的显红,有的显白,为什么这三座都显紫色呢?根据地质勘探发现,这三座山的岩石是一种带紫灰色的流纹岩和凝灰石所构成,它们大约在一亿年之前,由地下岩浆喷发出来,堆积而成的。这些喷发物中,含有较多的铁质,低价铁分子组成的物质是呈蓝灰色的,由于低价铁分子的作用,使这里的矿物把岩石“染成”紫灰色了。按绘画和美学原理,紫灰色给人高而远的视觉和尊且贵的审美。

就是如此这般的三座巨山耸立眼前,已经够动人心旌,绕人梦魂了,但还远远不止这些。景名“三紫凌云”,可见凌云时的三紫山更加可观。莆田在地震多发的一段时期,据县志记载,每次地震发生前后,天空都会发生五色云霞。“三紫山”犹如三座巨无霸的地震预报台,在警示乡亲们:天将降大祸于斯地,须及早防范逃离。常识告诉我们,这是地震时发生的异常天象——震云效应。但当时的人们却认为是山神显灵来救度世人。

然而,三紫山笼罩彩霞的景色,绝大多数都不是地震的预兆。那种彩霞一般是出现在早晨或傍晚,那就是通常的早霞晚霞而已。因为三紫山前后,即南北两面都有水域。前是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后是从九鲤湖流下来的莒溪。加上山上山下树木茂盛,上升的水蒸气十分丰富。另外,这里距离兴化湾海域不远,东风一吹,海上的水蒸气也会顺着木兰溪峡地进来。三紫山在方圆数十里内海拔算最高,吹进溪峡的水蒸气受到山的阻挡,大量地集中在这里,形成云层。早晨或傍晚时分,这些云层受到低角度的阳光照射,就会形成早霞、晚霞的美景。这是普通的气象而已,别的地方也可能看到。虽然好看,却少具特色。

每逢雨后初睛的早晨,气压上高下低,天空一碧无垠,云层坠落地面,在三紫山南面,狭长的木兰溪峡谷里着地拖着一条浓浓的青白色的烟云,缠绕着三紫山麓,疏疏密密的村庄,高高低低的林峦,都隐隐约约地躲匿在那烟云之中。尔时,惟见三紫山巍然挺立在苍穹之下,头顶深邃的湛蓝天宇,俯瞰茫茫人间。此时此景,俨然是“海上三山”,犹在烟波浩瀚的大海之中,突兀竖着三根擎天巨柱,这时的山显得更近了,山峰面目显得格外清晰,山上的一石一木都看得清清楚楚,连山路上行人都可以辨认。当其时也,居住在三紫山下的人家,早起“口衣 呜”开门一看,都会倒吸一口气,说一声:“三紫凌云了!”并会招呼四邻都出来欣赏。笔者在莆田二十四景嵌名联中:“三紫凌云”就是写这样的景色:“三峰高插九霄紫,凌曙平拖十里云”。

关于三紫山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说是三紫山有三位山神,千年修炼,饱读诗书,变成三兄弟,装为三书生。他仨入京应试中了三及第。但三位山神自高自大,互不服气,爱比高低。于是三座山在不断攀比中越来越高,山峰直达天庭。玉帝见了这还得了,就派吕洞宾用宝剑劈掉它们的山头。这三个山头落在山前,成了现在湖头、圳头和园头三个村落。山头被劈为平台,故名“三台山”。如今濑溪桥北还有一座“三元社”,供奉的就是这三位中了“三及第”的山神,香火甚旺。

清代名臣、大书法家郭尚先《题三紫山》赞美道:

遥看列嶂绝尘埃,鼎峙绵延晓色开。

远接龟峰低万壑,高悬斗极屹三台。

苍凉夕带白云去,耸翠朝扶红日来。

好似天灵生紫笋,神仙海外忆蓬莱。

三紫山中蕴藏着很多值得你去观赏的景物,例如龟山寺就是绝胜的一处,游三紫山不到龟山寺等于白游。

龟山寺名传千古,遐迩钦仰,只因为这里出了两位不平凡的开山祖师:无了禅师和慧忠禅师。他俩身上“艰苦开山,笃志修行”的传奇故事,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真是“寺不在大,有高僧则名”。

上龟山寺有南面和东南二条路。南面,濑榜公路在华亭后塘村向北岔上,有水泥路开车可直达。若徒步可沿古老石磴山路,登山十五亦可到达。东面,从广化寺西侧缓坡上行,逶迤二十多里亦可达。这是当年无了祖师开山时所走的路。

无了禅师,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生于今莆田黄石横塘沈氏人家。当时莆田佛教盛行,壶山有十八院三十六岩。无了七岁时随父到十八院之一的白重院,一到就不愿回家,在院当寄侍童子。十八岁披剃在灵岩寺(今广化寺)受具足戒。不久北上求法证悟,先参大寂禅师马祖主持阐化过的江西龚公山,后驻百丈山跟马祖高足怀海禅师学道。怀海创“百丈清规”,提倡农禅结合,不专主坐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无了得道回灵岩寺,灵岩是净土宗。无了发愿要另觅圣地,拓立禅院。一日他登山西行,当时那一带“云林似海,藤萝如织,狼虎有穴,樵采无径。”无了披榛攀葛,翻山越岭,在一处见到一六眸巨龟和四只小龟,向无了行礼再三而去。无了卜定比为吉地,决心在此兴寺。他用山上野菜“苦蓋”充饥,用十八斤重的铁锄,“一下锄头一声佛”,硬垦出一片龟洋来。同时还流传无了在草庵内驱虎救鹿的故事,道行广大。

几年后无了道行渐为世人所知,其庵获得官府承认,名为“龟洋庵”。这是龟山寺最早的称谓。当时仙游(今榜头昆头)陈居士送九岁孩子来当无了的童子,披剃后法号慧忠。从此师徒二人,每日以“苦蓋”“充卯而斋”(清晨卯时吃一餐野菜)辛劳开山建造。从此,“龟洋二菩萨僧”之名,不胫而走,慕名来投的僧侣,虔诚资助的檀信,与日俱增。梵宇渐拓,住众达百多人。可是好景不长。到唐武宗会昌五年,皇帝掀起毁佛灭僧运动,这是中国佛教“三武一宗之厄”的最严重的一次法难。老僧无了被逼遁隐于俗弟子家,密持梵行。慧忠匿隐于山中岩穴,仍以苦蓋充饥。一年后,武宗死,寺刹复,众僧返山。慧忠回庵时须发苍苍,从此他带发参禅,不复披缁,白衣持戒,人称“禅中龙象”。二禅师率众修复梵宇,受朝廷晋升为院:“龟山灵感禅院”,当时为闽中第一禅院。无了祖师涅槃后,肉身坐像千年受人崇敬,不幸其真身全身舍利宝像毁于“文革”。

人间正道不由魔,恶梦醒来好事多。如今龟洋古刹更嵯崴峨,寺西南矗立一座七层石塔,藏放在马来西亚圆寂的定光和尚的舍利。登塔凭栏可环视整个龟洋风光。

龟洋是群峰环抱中的一片小平原,方圆两里许,到处泉水淙淙。这里大小山泉都向龟蛇双峰之间的幽涧汇合,然后经如狮似象的两峰之间奔流而出,到紫云山东侧悬崖处倾泻而下,“万仞飞流如练”,形成三紫山上又一胜景——“西淙瀑布”。《莆舆纪胜》中载:“莆泉水以瀑布名者非一,而西淙最奇。”“或曰:古时九龙潭龙飞翔吐沫于此,遂成奇观。或言:九仙游此,点化九龙,九龙化为千丈石壁,遂成奇观。今半山仙迹,有一径可寻也。”现在西淙瀑布下石壁上尚留榜书摩崖石刻:“雷湫”“雪壁”。

到龟山寺参观,寺内僧人会热情地为你沏一壶好茶。这茶是龟山的特产。当年无了祖师用十八斤铁锄,在山上开出十八处茶园。龟山水土雨露适宜种茶,茶质优良,明代邑人国师陈经邦曾以龟山茶进贡皇家,备受赞赏,赐名“月中香”——“月中”乃当时龟山寺主持法号。后经历代增垦,漫山可见茶园,如今龟山“炒绿”,色泽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深沉,名传海内外。

领略“三紫凌云”景色,不光看到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名胜风光,还给人回味无穷的砺志砥行的精神文明,“三紫凌云”将深深地印在每个游人心中。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