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东圳水库的水通过外度饮水隧洞正源源不断地流入外度渠道
本报讯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020年,我市降水偏少,涵江片区、西天尾片区水库蓄水量不足,影响到片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抗干旱保供水工作刻不容缓。连日来,东圳水库管理局启动东圳水库——涵江区抗旱救灾应急供水工程(东圳水库取水抽水泵站),抽水泵站24小时不间断运行,将东圳水库分层取水供向涵江、西天尾水厂,以满足涵江、西天尾地区群众旱时日常用水需求。
近日,记者在东圳水库取水抽水泵站看到,伴随着隆隆的泵机声,水流源源不断地通过再度饮水隧洞从东圳水库流向涵江、西天尾水厂。“干旱了那么久,现在河里没什么水了。不过居民的生活用水肯定是有保障的。”在东圳水库管理局办公室里,一张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即使连续干旱数月,但水库里的水,依然保持丰盈——水位高程线在正常蓄水位附近。“去年以来,受干旱少雨天气影响,是完全有用水保障的。”东圳水库管理局副局长黄永崇告诉记者:“今年1月22日开始,通过泵站抽水经过饮水隧洞补充涵江、西天尾的饮用水源,每天大概引水量11万吨左右,现在接近两个月了,差不多已经抽取了600多万方补充他们饮用水源。”
东圳水库建成于1960年,流域面积321平方千米,总库容4.35亿立方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农业灌溉、城镇供水、生态补水等功能,也是莆田人民的“大水缸”。2020年,东圳水库遭遇了十年一遇的干旱年份,来水量仅1.6亿立方米左右,比往年平均少了1亿多立方米。那么,来水量大幅减少,为何东圳水库还能向涵江、西天尾水厂应急供水呢?
东圳水库管理局工程师张建新解释说,东圳水库建成60年来,水库的主要功能也从最初的灌溉,转变为集灌溉、供水、防洪、工业生态用水等为一体。为保证水库功能发挥,管理局也不断优化调度机制,形成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调度规程。根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年的降雨情况较去年会好转,水库的蓄水量也将达到多年平均水平,基本能恢复正常的用水状况,保证群众的生活、灌溉、生态用水等。
去年11月份,秀屿区千亩蔬菜基地缺水浇灌问题。为缓解农田旱情,莆田市水利局启动东圳木兰泵站应急供水措施,保障农业生产需要。为尽量满足灌区内所有种植户用水需求,提高保灌送水服务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东圳水库管理局科学统筹、合理调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灌区农田灌溉需要。
眼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农业灌溉也是东圳水库的一大功能。“科学调度水库水保春耕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让水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张建新表示:“管理局经过多方会诊,提出限制供水方案,根据调度规程暂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用水。例如会尽量减少灌溉用水,这个不是说就不灌溉,而是通过木兰溪抽水、红山水库补水、地下水补水等手段去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
东圳水库管理局呼吁广大群众践行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养成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时报记者 吴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