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把泥土“塑成”艺术——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罗承齐
【发布日期:2021-03-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仁良

 





东方欲晓

 



阿弥陀佛

 



精卫填海


 


太极肖像

 

春暖花开时节,在荔城区黄石镇,我再次见到了罗承齐,令人惊讶的是,近十年的岁月,似乎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一如当年初识,好似他的一手雕艺,凝固了他的沧桑。

 

这些年,罗承齐坚持泥塑原创,实属不易。恰如读了宛陵先生的“老鱼跳舞龟出泥,雌蛟怨泣雄鼍悲”一联,始知宋诗原来也如此精彩。梅尧臣少即能诗,与欧阳修并称“欧梅”。梅为诗主张写实,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罗承齐强调,自己“与泥有缘”。20世纪90年代初,罗承齐开始自学小型雕塑,后来又得到诸位工艺师悉心指教,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始至终,他都遵循精益求精的匠心理念,默默地把泥塑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在泥塑的道路上,罗承齐孜孜不倦,刻苦勤奋。一团不起眼的泥巴,经过罗承齐的双手拿捏、雕刻,便成为了一件件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泥塑起源新石器时期,是我国雕塑中的主要类型,它以泥土为原料,以人物造型为主,或素或彩,以手工捏制成形,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兴盛于唐宋,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近现代开始以商品出售。

天津“泥人张”擅长彩塑,莆田泥雕基于木雕石雕行业的发展需要,通常以历史、宗教人物像、当代伟人像为塑造对象。“首先自己的修养才是表达方式的重要手段!”罗承齐讲。

原创不易,一直坚持原创更难。坐在罗承齐对面,乍一看,你会以为到了藏书大家的书房。大有“汗牛千卷是,注我六经谁”的气势。崇尚道法自然,开创绿豆青石“自然随形雕”技艺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朱伯英提到:“罗师傅一直都在做泥塑,年轻一代的要多跟他学习。”

 

他师承国内观音造像圣手——陈金泉老师(海南108米三面观音塑造者)。罗承齐擅长塑造人物肖像、寺庙大小型佛神造像,在仿古建筑设计修缮工程中,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手法轮番交替应用,得心应手。他从事雕塑艺术以来,雕塑艺术作品荣获国家级金奖13项,特别金奖3项,并有多篇论文刊发在《雕塑》等刊物上。其木雕作品《证得罗汉》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为了让泥雕作品更加完美,他下了不少功夫,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的心力。一块块泥巴,在他的巧手下,换了模样,栩栩如生。他的人物作品,像是有血有肉似的,具有各自鲜明的性格。泥塑创作最难的当是表情和动作,所以他在下刀之前,都要特别谨慎,事前更是得做足功课和准备,比如查阅大量书籍,以达到人物作品的“纯”“真”状态。

“潮中戏,泥上立。咸淡不移,浪里君且觅。”结束访问后,我想到了自己几年前创作的小词《曰蒲》,与坚持原创的捏泥人共勉。

这些年,他秉持对艺术的无限追求,精益求精,创作水平不断提升。2004年,他被邀到山西长治八仙湖为5米太上老君造像。罗承齐,现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他凭着自己对工艺美术的理解和感悟,致力于从事雕塑艺术研究、创作长达三十多年。

把泥土“塑成”艺术,这是罗承齐一生要做的事。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