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丹斯里拿督童玉锦的传奇人生(下)
【发布日期:2021-03-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童家彬

 

 


2001年童玉锦先生畅游中国,与孙辈摄于万里长城。


为了在华教中有更多的发言权,童先生还潜心研究儒家教育思想。比如他在多次场合强调,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人文与道德素质教育同样重要,两者不可缺一。他说,现代世界各国所推行的五育:德、知、体、群、美,正是孔子所提倡的六艺:礼、乐、射、卸、书、数。他希望社会各界为了促进儿童身心、智能的健全发展,塑造完美的人生,多为他们举办一些健康的文娱活动,让社会充满祥和与温馨,使孩子在一片和平的环境下快乐成长。华文学校这些成功的品德教育理念,今天已被奉为典范,也被马来文学校广泛学习借鉴。

2011年在吉隆坡中华独中中学开学典礼上,童老的致辞别有新意。他说:作为一所民办华文学校,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已走过92年的风雨历程,目前已发展成为马来西亚规模最大的华文独立中学之一。距离2019年的百年校庆还有8年时间,但我们距离优越的国际水平学校还有一段路程,因此特别致力推动成功是一种习惯主题。这是因为思想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而品德则决定命运与成败,让我们朝着一流国际学校的目标前进,建设成功的习惯。为了让梦想实现,我希望同学们要记住把握当下、成人才能成才、在学习上必须有实干与巧干,最后是爱拼才会赢。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童老又有一个新的愿景,为了壮大中华独中,他设想以吉隆坡中华独中名义在关丹再创办一所分校。于是他精心策划,多方协调,以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童老还不顾80多岁的高龄,亲自到关丹去实地察看新校的选址。功夫不负有心人,关丹中华独中终于收到教育部的批文,批准创办。但童老对批文中的有关主要教学媒介语的选用表示异议。于是童老又召集相关人士联合签署一份文告,再次致函教育部,要求修改关丹中华独中批文,明确学校推行独中统一考试及主要教学媒介语为华文。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异国他乡,中华文化之所以得以保存,而且开花结果,放射出灿烂的光芒,靠的是华人华侨虔诚的守卫,靠的是许多站在争取母语教育前线的领袖,他们是炎黄子孙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在马来西亚,童老也算是公众人物,经常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采访中,童老讲的最多的一是华社,二是华教。比如,在担任福联会会长位上,童老呼吁:热心教育是福建人的优良传统,但是热心教育的方式不应只局限在慷慨捐献上,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福建乡贤应以直接或间接的实际行动参与教育事业,确保华小及独中的发展继续前进。在担任7大乡团协调委员会主席时,童老讲,我们要致力发挥乡会领导机构所能扮演的角色,与马华、华总、商联会及董教总紧密配合,谋求解决华教成长与发展的问题。而在担任吉隆坡中华独中董事长位上,童老指出:虽然独中的处境如弃儿,但不能任由自生自灭,我们要靠华社的帮助支撑下去。华教是华族的根本,华社绝对不可轻言放弃支持独中。他希望华社继续支持独中,确保华教持续发展,进而维护华族的根本。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是除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外唯一拥有小学、中学、大专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但由于种种的原因,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长期都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制约,特别是独中的办学经费,几乎很难得到政府的资助。为了华教事业,一代又一代的马来西亚华人和华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抗争,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华小和独中的生存与发展。大马华文教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它凝聚了马华各政党和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热心华文教育的华社同乡的满腔心血。也正是有一大批像丹斯里童玉锦那样的有识之士,他们历尽磨难,自强不息,在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饶,为争取民族利益、保存华语教育而奋斗,他们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海外华文教育的骄傲。这也印证了先贤渡海南来,生聚蕃息,为使中华文化薪火不灭,乃不畏艰难,兴学办校,以图继往开来,作育英才。

 

心系桑梓:一往情深

 

童先生虽是海外出生,但他对祖籍国——中国却有一种难割的情怀。孩提时,母亲给他讲家乡的故事,什么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什么苏武牧羊”“岳飞尽忠;学生时代,他上的是华文学校,受到的是中华文化的熏陶。中国、长城、黄河、长江;福建、莆田、故乡……”这些遥远又亲切的名字,从小就在他的脑海中萦绕。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打开了中国的国门,童先生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面对着欢迎的父老乡亲,他无限深情地感叹:故乡,我日夜思念的故乡,海外游子回来了!

大凡能与童先生相处,是一种乐趣;若能亲聆童先生讲话,更是一种艺术享受。拿督童是公认的语言天才,英语、马来语和印度语,是他的看家本领;说起汉语,他是流畅标准;至于难讲难懂的莆仙方言,他说的是地道加味道;此外,他还能用闽南话、客家话、福州话等,与你侃侃而谈。特别是童先生语言,内容相当丰富,幽默中带着浓浓的乡音,渊博里激荡着中华魂。什么唐诗、宋词、元曲,什么孔子、屈原、林则徐,他无所不晓,讲起来是津津有味。倘若讲到家乡的人文典故,他更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什么壶山致雨”“木兰春涨,什么抓也十八、捧也十八,什么蔡襄、江春霖,什么妈祖、钱四娘”……当人们以惊叹的目光看着他时,他会显得十分自豪:别看我是海外游子,我也是莆田人。

正是这浓浓的故乡情结,童先生不但自己捐巨资,支持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而且还以自己的影响力,激励海外乡亲出钱出力,为家乡的建设多做贡献。那新建的华亭华侨医院、那新盖的故乡小学的教学大楼、那新修的通往故乡宽敞的水泥大道……将永远铭记拿督童玉锦与海外乡亲的芳名。

正是这浓浓的故乡情结,童先生每次返乡,只要有机会,都要带一批海外亲族成员回来省亲、会亲,寻根、谒祖。其目的是让他们不忘故土,避免亲情联系断层。前些年,童先生还带着全家到北京、上海去旅游观光,为的是让儿女孙辈们从万里长城的英姿和故宫的宏伟建筑中,去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从浦东的沧桑巨变,去感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铿锵脚步。也正是这浓浓的故乡情结,童先生甚至还要求远在英国牛津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求学的孙子辈们,每月必须用中文给他写信,否则,就断绝他们的生活经费。

拿督童玉锦有自己公司的业务,又身兼社团要职,公务十分繁忙。但只要家乡有什么重大活动,他总是抽空回来参与。近几年,他多次率团参加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世界兴安同乡恳亲会及各种的经贸商品交易会。同时,他还受聘担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常务理事。在问起童先生多年来任劳任怨为侨界奔波,是否觉得太累,觉得付出大多?他的回答是:能为华社服务,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是一种荣幸,我无怨无悔。

为促进中马友谊和加强两国人民的往来,童先生还是一位出色的民间外交家。在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童先生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他与我国驻马大使不但有工作上的联系,而且还有私人上的交往。大使馆举行的一些重大宴会,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招待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访问马来西亚欢迎宴会,经常可见到童先生的身影。2004年中国第九任驻马大使胡正跃离任前,还特地给童先生写了一封亲笔信: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对中马友谊事业的贡献。也就是这一年5月,在北京马来西亚新任首相阿都拉率团来参加中马两国建交30周年庆典活动。在代表团成员中,活跃着一位身材修长、衣着得体、风度儒雅的长者,他——就是马来西亚著名的侨领丹斯里拿督童玉锦先生。

童先生每年还要接待多批来自国内的代表团、考察团,同时参加中国举办的一些重大活动。20029月,童先生以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会长的身份,参加在福建厦门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厦门悦华酒店会见了前来参会的童玉锦会长一行。2006612-16日,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率领福建代表团访问马来西亚。回忆这件往事,他无不动情地说:从一踏上马来西亚的土地,我们就感受到海外华人对家乡、对祖籍国的感情。尤其是福联会会长童玉锦先生,82岁高龄,从我们到达马来西亚的那一刻开始,就全程陪同代表团,怎不令人感动!

面对祖籍国,面对故乡,童老总是一往情深,感慨万千。他说:风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们的思念。在一次聚会上,老人用一句自撰的格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感情:月是家乡的圆,水是家乡的甜,人是家乡的亲,情是家乡的浓。

丹斯里拿督童玉锦是一位与时俱进,善于总结、善于思考的人,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的人生座右铭。面对知识经济的强力挑战,他敏锐地感悟到,当今世界要想提高族群和社团的生存与竞争能力,惟有提倡教育及推动终身学习活动。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不知的滋味,缺乏前辈们打拼奋斗的创业精神,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会被别人抛在后头,因此终身学习的目标方向尤为重要。在童先生的倡议下,福联会在华社中率先开展了终身学习活动。对整个学习活动的计划、内容和形式,他不但认真地参与策划和组织;而且,在《福联——自立》终身学习运动推展礼上,自己还亲自上台发表演讲。马华总会长黄家定是这样评价童玉锦的:虽然只接受初中教育,可是,他的成就和服务社会的干劲,及不断学习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鄙意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个有意义的人,对国家、社会、人群,作出一些贡献;否则,纵使是千万富翁,亦何足道矣!丹斯里拿督童玉锦如是说,也如是做。这,正是海外游子发自肺腑的心语,更是一代侨领高高飘扬的旗帜。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