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仙游文庙:穿越千年文脉的殿堂
【发布日期:2021-04-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林锦堂

 

 

大成殿

 

绰楔门  

 

独具匠心  

 

八卦精雕  


 
穿斗建筑  


 
浮雕石龙 

 

石雕香案 

 

古代士子读书之处 


 
  郭怀师徒的精妙作品


 
回廊悠长

 

仙游文庙院内的文物 

 

在木兰溪畔,矗立着一座千年圣庙——仙游文庙。文庙,是纪念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先圣庙等;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地都有孔庙或文庙。仙游文庙,不仅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名胜景观,也是一座穿越千年的文脉殿堂。   

千年文庙沧桑史  

一座千年的文庙,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

仙游文庙原称孔子庙,位于仙游县鲤城街道城内街师范路。据《仙游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清源县署奉命在县城西处(今仙游县实幼校内)始设儒学,初名清源县学,亦名功建庙学。宋宣和七年(1125),朝廷废除儒学,县庙学一度沦为地方军器制造所。明永乐年间,依制改孔子庙为文庙。清康熙年间,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续称文庙。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令赵公绸重修,作讲堂曰‘尊道’,米芾书额”。庙学前有两亭:一曰“新亭”,一曰“中鹄亭”。前面有广阔的武场,作为士子练习骑射之用。宋绍兴九年(1139),广东肇庆府太守陈可大(仙游人)曾捐资修建文庙。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文庙重修时正殿改称大成殿。两旁扩建明伦、忠告、笃志等六个斋所,作为当时士子读书之处。南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文庙扩建大成门、乡贤祠等。元至正二十年(1360),文庙损毁于战乱,后来县尹任兴虽有修整,但难复旧观。明洪武元年(1368),知县周从善,改尊道堂为明伦堂。洪武二十六年(1393),知县顾思敬于两廊后辟射圃,教谕谭子敬于明伦堂后建文昌阁。宣德八年(1434),县令王彝修葺文庙比较完整,大成殿恢复原貌。明正德九年(1514),知县范珪改射圃为名宦祠并修建乡贤祠。清雍正、乾隆两朝,邑绅徐万安兄弟和知县陈兴祚,将大成殿和大成门的四对木柱换上龙雕大石柱,并对文庙进行一次全面的艺术整修。198510月,省文化厅拨款10万元,建山门筑围墙,铺石埕、挖旧池、造新桥等。2006年至2010年间,文庙大成殿、崇圣祠、东西两廊、名宦祠、乡贤祠、大成门等再次修缮,并重建文昌阁、藏经阁、碑廊、井亭、绿化带、亮化等工程。大成殿庄严高大,周旁依偎与簇拥着崇勋祠、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等与之呼应相彰,构成了一幅风格典雅、工艺精湛、特色鲜明的古建筑景观。

19809月,仙游文庙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9月,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3月,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游文庙是福建四大文庙之一,是福建地区雕刻装饰工艺极具代表性的文庙,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涉台文物。 

崇文重教千秋业  

仙游,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早在唐末宋初,仙游文化就已相当发达。特别是“崇文重教、好学上进”在仙游已蔚成千年风气。

教育,是一面见证不同时期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镜子。仙游县学,初名清源县学,今称仙游文庙。有史料表明:仙游县学,建于唐圣历二年至长安四年(699-704)间,是仙游古代规模最大的教育场所,也是仙游教育史上最早的官办县学。这与《仙游县志》记载的“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清源县署奉命在县城西处,始设儒学”还要早30多年。其时间的出入,本文不作深入的考证。但可以说明的是,唐朝时期,仙游已有官办县学,成为当时重要的教育场所,不仅培养了人才,也带动了民间士子读书风气的形成,使仙游教育在宋代得到了全盛的发展。

仙游历史上群星璀璨,人才辈出,是名副其实的“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曾出过5位状元、7位宰相,以及13位尚书、28位侍郎、19位御史、66位廉吏、732位进士;其中,蔡襄、蔡京、蔡卞、叶颙、郑纪等历史名人,广为后人所评说。仙游文化名士、科教新秀层出不穷,有刘思职、陈宜瑜、俞永新、陈森玉等国家两院院士,有清代宫廷画家朱官登,有现代名画家李霞、李耕、黄羲等,有现代作家黄衣青、许怀中、杨健民、林丹娅等,还有作品饮誉海内外的剧作家陈仁鉴、郑怀兴……  

艺术瑰宝蕴涵养  

仙游文庙是古代教育场所,也是我市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县级文庙建筑群。文庙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建筑类型较多,教育设施齐全,是古代教育的重要历史见证。

仙游文庙建筑群,历经千年60多次的修葺、兴替,现存主体建筑皆为清乾隆年间重建时的原构。建筑群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为76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绰楔门、泮池(泮桥)、戟门、甬道和月台、大成殿、砖埕、崇圣祠;崇圣祠前西侧为文昌阁,后为藏书阁;大成殿东面为明伦堂,明伦堂以堂之前两廊连接南面仪门,仪门前为墨池;戟门西侧为乡贤祠,东侧为名宦祠。

大成殿是文庙主体建筑,抬梁穿斗结构,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屋顶上为燕尾脊,脊上装饰两对身嵌琉璃的五爪圆雕龙,正面重檐之间正中悬挂“大成殿”竖匾。殿中由外而内,依次悬挂清代五朝天子的御书匾额复制品,即咸丰的“德齐帱载”,嘉庆的“斯文在兹”,乾隆的“与天地参”,康熙的“万世师表”,顺治的“生民未有”等御赐匾名的匾额。明伦堂是各地文庙的大堂名称,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文庙重要的组成部分;戟门位于泮池与大成殿之间,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门前檐下两根透雕盘龙石柱亦是郭怀师徒作品;崇圣祠位于大成殿后面,面阔三间;名宦祠和乡贤祠,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穿斗式结构建筑。其他附属建筑:半月形状的泮池,上跨平梁式石构泮桥,桥有石扶栏,南北走向;文昌阁、藏书阁近年在原址上依旧制重建;绰楔门,门额为原国务委员陈至立题写。仙游文庙雕刻装饰艺术,极具地域特色,龙纹雕刻艺术可谓匠心独运,在石柱、月台甬道、砖雕装饰均有龙纹,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文庙殿前丹陛上的高浮雕石龙,长3.33米,宽1.5米,采用套雕镂空工艺,由整块大而平的辉绿青石拼成,透着深沉的历史厚重感,呈现出古朴凝重的气息,是文庙石雕的精彩之笔。

文物,传承历史文化,承载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蕴含厚重涵养。仙游文庙,不仅是人们研学研源的实物景观,也是研究并挖掘历史文化涵养的实物载体,更是一座中国文明艺术瑰宝的殿堂,牵系着许多海外游子的乡愁与记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