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凌明信
临鸣新村全景图 张力/摄
中共福建省委驻地旧址
红色引擎上湖底
革命老物件展览
初夏草木长,清和好时节。驻足仙游县钟山镇临水村,徜徉在脉脉流水间,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梧桐竞相绽放,瓜果阵阵飘香。而位于村里上湖底的革命遗址,带着人们回首聆听那些血雨腥风的红色故事,感受绿水青山间涌动的红色力量。
临水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她的名字曾牵动闽中乃至福建的脉搏!
1943年3月,中共闽中工委进驻临水村上湖底;同年8月,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带领警卫班突围南下,经建阳、南平抵达福州,后由苏华等护送到莆田。在黄国璋、张伯庭等陪同下,曾镜冰在莆田沿海和莆仙边、莆永边山区各地下联络点视察工作,又从平海石井村渡海到乌丘岛视察隐蔽在伪军中的海上武装队伍。9月上旬,曾镜冰在仙游钟山临水村上湖底中共闽中工委机关召开闽江、闽中两工委领导人会议。与会者有苏华、黄国璋、黄扆禹、蔡文焕等。曾镜冰在会上作题为《论狭隘经验》的动员报告。这次会议作出省委活动中心从闽北南移闽中的重要决定。随后,第一批省委机关人员开始陆续从闽北出发,在苏华和沿线交通站的周密掩护下安全转移到闽中,进驻上湖底。上湖底成了中共福建省委南迁闽中的第一站驻地。上湖底会议是福建省委粉碎国民党对闽北重点进攻的转折,对实现省委南迁直到福建解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临水村位于仙游县钟山镇西北部,距集镇区约12公里,2018年实施整村搬迁造福工程至钟山镇天珠路临鸣新村,曾是闽中工委司令部、原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革命老区基点村,全村现有耕地34.73公顷,林地674.93公顷,总人口138户577人,党员32人。以红色文化铸魂,以绿色理念崛起,近年来,临水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党建临水、生态临水、文化临水、富裕临水”为抓手,依托本村丰富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和文化旅游业,努力打造成为组织振兴带动五大振兴省级样本村、“村民进城产业进村”脱贫攻坚先进村、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典型村。找对好路子,让村民走出来;选出好班子,让党建品牌亮起来;铸造红引擎,让革命精神传下来——“红色”摇篮正在焕发出“绿色”光彩,带动了老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养蜂大户曾庆棋
聚力产业振兴,让发展质量越来越高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硬核”。如何把得天独厚的“红原色”调出彩?“红色基因”又是如何引领“绿色发展”?
以红带绿,以红促绿,临水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一是活用扶贫资金。先后投资191万元入股仙游县垃圾焚烧发电站、乡村振兴集团、扶贫开发公司和钟山镇漈兜电站技改、光伏发电等项目,按固定年化收益进行分红,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2万元;二是盘活闲置资产。依托濒临“九鲤湖”“麦斜岩”等旅游风景区,投资70多万元对3套村集体用房进行装修招租,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精品民宿、农家乐、临水客栈,每年增收7.2万元,刚刚过去的“五一”节日期间,村里的民宿住满了游客;三是拓宽销售渠道。与市乡村振兴集团合作,投资18万元在临鸣新村建设农特产品展示区、电商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原产地直供+社区直购的模式,让农民多赚钱,消费者多受益。今年3月份,携手莆田拱辰社区、西庚小区举行了一场“钟山原生态大米进社区”活动,当天早上就销售大米500千克、白粿400千克、香菇100千克,完成销售额1万多元。
聚力生态振兴,让家园颜值越来越美
在临鸣新村,一排排现代新居错落有致、整洁美观,花草点缀其间,宛如城区的小区。
按照“村里村外,不见垃圾;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厕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洁家园,人人出力”的要求,临水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乡村振兴打好“生态底色”。村里大力推广农村住宅(两层半)通用套图,筹集资金5500万元,建成全市首个统规统建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临鸣新村),集中安置104户6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63人),完成自来水、雨、污、电力、通讯、绿化、路灯、多功能篮球场、村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公厕2个、完成三格式化粪池500个;共清除垃圾、杂物10吨;持续推进“四好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1公里、拓宽村道2公里;完善垃圾分类处理,配备分类垃圾箱200余个,打造仙游农村垃圾分类试点。
临鸣新村美如画
田园如画解乡愁,造福搬迁促发展。目前,临鸣新村已经完成便民服务中心、老人幸福院、科学工作室、农家书屋等建设,小区内路灯、绿化、环卫设施等基础建设已完成,计划完成小区多功能运动场、公厕等基础建设。从深山走向集镇,临鸣新村即将实现“农村变社区,农民变业主”的深刻转变!
聚力组织振兴,让组织堡垒越来越强
曾经,临水的村两委班子老化,战斗力不强。
2018年是村一级换届年。临水选出90后女大学生党员郑青青,“一肩”挑起村支书、村民主任的“重担”,成为全县换届选举工作的一大亮点。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凝聚人心,先后开展主题活动20多次,参与党员干部达600多人次。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在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以身作则,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成为推动临水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和“空壳村”实现“脱壳化蝶”的关键之举。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0.4万元。
聚力人才振兴,让发展后劲越来越足
郑青青
追寻红色印记
摘帽不松劲,脱贫更牢靠。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临水村通过“外引内培”,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引人才——委托浙江大学乡村振兴策划团队编制《仙游县钟山镇临水村乡村规划》,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安排编制规划,做到建设发展有规可循;内培养——组织党员干部前往本市后黄村、屏南县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典型做法。吸引致富能手回乡创业,带动乡村振兴,如引进福建省金和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福建九鲤百香园农场,在上湖底省委旧址发展特色农业,已统一流转山林地20公顷种植优质水稻、水蜜桃、葡萄柚、蜜柑、芙蓉李等水果,预计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000多元。
聚力文化振兴,让乡村品味越来越好
实施“文化+乡村旅游”工程,依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一方面,深入挖掘红色历史资源,以中共福建省委旧址、闽中工委旧址修缮为契机,讲好南迁故事、弘扬南迁精神、做好红色体验,打造上湖底红色文化展示体验区,先后投资250万元修建临水村至上湖底7公里的乡村公路、完成上湖底福建省委旧址保护维修、旧址的布馆和红色文化广场建设,收集添置历史文物100多件、图片120多幅,2020年6月30日正式揭牌对外开放,被授予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馆以来共吸引干部群众参观学习1万余人次。
另一方面,做好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被称为“陆上女神”的临水夫人陈靖姑出生地位于临水村大厅,为了盘活这张传统民俗文化品牌,村里修缮保存古民居,吸引社会资本300万元,对临水宫进行翻建,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并拍摄了《临水夫人身世之谜》微电影,打响了“非遗+红色文化”品牌,让红色之花、非遗之花在临水大地落地生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临鸣新村全景图 张力/摄
昔日“红土地”,今朝“绿希望”。临水着眼老区的资源禀赋、功能定位,找到了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在做好“红+红”(红色资源+红色阵地)、“红+绿”(红色资源+绿色发展)、“红+古”(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中,红色、绿色、古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描绘出一幅老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2019年5月,在省、市、县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临水开始对红色旧址进行保护维修、布馆设计、红色文化广场等系列修缮,打造成一个集研学基地、现代教学和红色文化体验功能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缮后的中共福建省委上湖底旧址占地420平方米,为两层土木结构,设有革命历史、生产劳作物品展示区,建有红色记忆主题公园、红军操练场等。下一步,临水村将以建党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省委旧址的知名度,打造党建和干部实训基地;积极融入钟山镇乡村振兴重点特色镇建设中来,依托临鸣新村区位和交通条件,重点打造‘党建+’邻里中心和临水电商园基地,通过整合、盘活闲散资源(农房、场地),建设集农产品展销、农产品物流、特色民宿、乡食餐饮为一体的新农村社区。”郑青青说。
又踏层峰望眼开,且待风景扑面来。在临水这片闪耀着光辉历史的红土地上,一片片绿色的希望如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随之徐徐展开,在红色坐标原点上,老区振兴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