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汉造出“扫地车”
现年71岁,家住涵江区塘北居委会的林玉添老人,一直靠年轻时所学的一技之长,四处打工为生。
两年前闲赋在家的他看见环卫工人仍在用竹扫帚清扫马路,那“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境况,让他很是感慨。于是萌生了造“扫地车”去改变环卫工人工作环境的想法。
此后,林玉添老人便象着了迷似的把家当成了“作坊”,他白天敲敲打打,晚上则伏于案桌前,戴着老花眼镜,不知疲倦地画图纸,加工“扫地车”所需的各种零部件。“苍天不负有心人”,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他便把“扫地车”造了出来。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扫地车”一开到路上,就“抛描”不听使唤,许多围观的街坊邻居,见了这个由破钢烂铁组合成的“怪物”,都笑着对林玉添老人说,别守着好日子不过,去折腾那种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儿女们也劝他,干了一辈力气活,安心在家喝喝茶打打麻将多自在,干嘛要去找苦受。
但林玉添老人并未就此放弃,他瞒着家人辗转于青岛,沈阳等地参观取经,当他走访了一些生产环卫车的厂家后,觉得大型的扫地车只适用于城市主干道的清扫,对里弄街头,乡镇路面的保洁很难普及,加之环卫车价格不菲、操作起来也很复杂。而自己所造的“扫地车”其成本还不及“扫地王”的二十分之一,很适合普通环卫工人使用。
回到莆田,他首先对“扫地车”的动力进行改进,采用电瓶作动力。接着又将垃圾回收箱换成玻璃钢体,可加工玻璃钢体的垃圾回收箱并非易事,他找到一家生产厂家,人家开口就要两万元的加工费,毫无商量余地。他一气之下,自己动手摸索着制造玻璃钢箱体。经过两年的反复,一辆完全可以投入工作的“扫地车”终于亮相涵江街头,虽说,这辆“扫地车”仍显得简陋、粗糙,但其性能和实用性,已引起关注。
据林玉添老人介绍,他造的“扫地车”,每百公里耗电仅3度,这比使用油料的车辆工作成本要低很多。
林玉添老人回顾这两年的造车经历,近乎哽咽地说,他为了造“扫地车”,已经花光了自己二十几万元的全部积蓄,为了造“扫地车”,这两年不知划伤过多少次胳膀,砸破过多少回手指,经历过多少挫折,遇到过多少困难,现在钱花光了,但他并不后悔。只是,他造的“扫地车”,何时才能形成投入生产,使用真正替代环卫工人手上的扫帚,他也说不清。
他渴望梦圆的那一天,早日来临。 (万重山 许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