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红色岭下薪火相传 加速走上蝶变之路
【发布日期:2021-06-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凌明信

 

绿色崛起:点上精彩,线上美丽








 

“我们这些村里的老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花两个钟头,沿着登山栈道走一圈,将整个村子逛了个大半。特别是夏天的晚上,我们更喜欢坐在山上的廓亭上,纳凉聊天,闻着山上山下的枇杷果花,心情就是舒畅!”

带着记者登上村里武埕栈道的,是常太镇岭下村老协会会长洪金安。他是1975年当的兵,身体特别硬朗。稳步换景,在乡村的山上,看到了景致的休闲公园、揽胜的廓亭,特别令人感到心旷神怡。站在“揽圳亭”上俯瞰,“桑叶”形的东圳水库,暖阳映照一泓绿水,特别的美意激荡而来。揽圳亭,顾名思义,在这亭子里,可以将莆田的千岛湖——东圳水库一览无余。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圳湖映碧”,就像一轴水彩画铺展在眼前:库面呈桑叶形,犹如一面清澈澄碧的明镜;四面青山环绕,树木蓊郁;远山近景倒映其中,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晨昏浮光跃金,水波粼粼,静若处子,景色宜人。

来到了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岭下村,踏入乡村的那一刻,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幕,这是乡村吗?宽阔通畅的水泥路面,整齐精致的乡村洋楼,曲径通幽的花园景观,加上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现在,站在揽圳亭上,在这边吹吹山风,休息下,拍拍照,水库波光起,朝阳升起时。

是的,位于常太镇西南部、东圳水库南侧的岭下村,近年来先后取得平安库区先进村、城厢区平安村庄、幸福家园、美丽乡村等称号!如果说,位于莆田延寿溪中游的东圳水库,像一个硕大的玉盘,镶嵌在青山翠谷之间,那么,坐落在东圳水库南岸的常太镇岭下村,就是点缀在这个玉盘边上的一颗珍珠!

“近年来,岭下村做好红色发展和绿色崛起的文章。全力打造绿色乡村游,前后共筹措2600多万元,用于打造登山道、停车场等乡村旅游基础,并很好地保护了历史建筑和特色建筑。全力实施以‘立谷听涛,乡野岭下’为主题的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在这里,游客可以采摘百花果,种绿植,品品茶,也可以登鹊桥,观飞岩瀑。山上的飞瀑高近100米,汛期期间,巨浪跌入下面深潭,隆隆之声响彻景区!在观瀑台这边我们将修起百米的玻璃栈道,这将是莆田市区周边的第一条玻璃栈道。同时,村里也全力做好游客服务中心、乡村休闲公园提升、生态停车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形成‘点-线-面’梯度推进的建设布局,达到‘点上精彩,线上美丽,面上整洁’的效果。”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陈美金介绍着。

 

 

历史重温:红色基因,助力振兴

 










在枇杷树间徜徉,在一簇簇梧桐树下逗留。山上清脆的鸟儿叫声,带着人们回首聆听那些血雨腥风的红色故事,感受绿水青山间涌动的红色力量。

同常太的其他乡村一样,岭下是革命老区村,有很多革命遗址和烈士名录。上世纪三十年代,闽中游击区的中心在莆田,莆田的中心在常太,很多村都立有“革命老区村”的石刻碑。193412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王于洁领导枫叶塘突袭战,在与岭下相邻的洋边打响了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的第一枪,从而拉开了闽中三年游击战争的序幕。在这三年游击战争中,许多常太人民参加革命活动,忠魂傲骨,以血荐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斗凯歌,流传着一段感天动地的革命故事。

而在“治理莆田水利命脉”历史课题面前,他们又一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贡献和牺牲:移民们没有一个人拖后腿。这就是红色的基因,红色的力量!

19586月,因常年遭受水灾,原莆田县委、县政府动工建设东圳水库。

随着库区建设的破土动工,库区移民也拉开了序幕。常太人民为支持库区建设,3000多户1.3万人仅用2个月就主动迁移完毕,创造了罕见的和谐移民先例,铸就了一座巍然屹立的“莆田丰碑”,留下了时代的精神图腾。1.3万人,3000多户,占当时常太人口的40%,这是莆田有史以来最大的移民,他们的故园要永远留在库区里!一座集体厝,就是一个家族的摇篮地,凝结着一个家族的共同情愫。但是,为了“治理命脉,造福后代”,老区人民做到“思想通、认识高、速度快”,曾经的族人亲眷开始分开,告别“嘎吱嘎吱”的推磨声音、“咚咚咚”的舂米声响。他们挑着扛着亲手拆卸的砖瓦、梁柱,走向即将落脚的陌生的山路,“苦”“累”“难”三个字成了库区移民的集体记忆。

常太人民为水库建设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展示了广大移民“崇厚德、讲大局、甘奉献、勇自强”的移民家风传承,他们做出第一次奉献。这其中,有1017名库区移民在岭下村扎根,占全村人口50.9%

2010年,常太人民为保障全市百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在各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短短二十三天之内,放弃当时赖以生存的畜禽养殖产业,完成拆除自家养殖场的任务,做出第二次奉献。

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开展东圳水库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库区一级保护区的660户群众再次舍小家顾大家,搬迁安置城区,做出第三次奉献。常太人民的三次奉献形成的东圳移民精神,历史将永远铭记。

“刚刚移民那阵子,大家很苦的!后来,村里的人栽种枇杷,依靠果树致富。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家又外出打拼,承包食品、做传统糕点、从事木材加工。如今呢,岭下村是市级‘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和城厢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作为一个库区移民、革命老区基点村,岭下依托莆田版的‘千岛湖’东圳水库,生态建设与乡村旅游完美的融合起来,着力打造海西库区旅游特色乡村,建有生态公园、东圳移民展示馆、农业科谱教育基地,形成包括山水风光、山地休闲、健身旅游、农家乐于一体的生态休闲美丽乡村。来这儿旅游的,都把岭下视为花果飘香的‘世外桃源’!”在东圳移民精神展示馆,当年的生产队长卓金山告诉记者,这个展示馆原系常太移民旧房,占地近1000平方米。2016年开始投建,展示馆由“三次奉献”“移民精神”“移民之路”等五部分组成。不少党员干部参观后都被移民们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所震撼。

“像许多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样,我们也经常来展示馆看看,过去的艰难岁月和奋斗日子,历史演绎成的‘移民精神’,都不能忘记!”在外面从事糕点生意的何志彬说,他的食品公司开始进驻莆田闽中食品工业园。“日子会一年更比一年好!”他说。

 




60多年过去了,库区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早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像岭下这样朝气蓬勃的新农村。水库建设过程中各级干部形成的敢于担当、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十分珍贵,历久弥新。岭下是革命老区村,“东圳精神”与红色基因叠加,造就了这方热土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而在新时代,岭下老区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东圳精神”,发展的高地、幸福的热土在勤劳的手中脉动、生长、欢歌!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