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老区村东泉红色革命遗址(上)
【发布日期:2021-06-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卢瑞棣

 



黄梦喜(1888-1944


 


黄国榆(1908-1941

黄梦喜之长子


 

黄国标(1913-1942

黄梦喜之次子



 

黄国妹(1923-1947

黄梦喜之次女



 

列宁小学旧址(外景)


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上世纪30年代到解放前夕,20年间涌现了许多动人的事迹,遗留下许多红色革命遗址。本文按地理方位逐一介绍。

1、东渡列宁小学旧址。旧址位于东泉村东渡自然村,原是王氏宗祠。它长约6米,宽约16米,门前有一个小埕。

19288月,中共莆田县委指派县委委员王纪修回到家乡,借创办私塾的名义,在王氏宗祠创办了闽中第一所红色学校——东渡列宁小学,为广业山区的革命斗争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王纪修为校长,陈天章、吴梦泽、邹鲁渔、王于洁、蒋声等同志为教员。教学内容采用私塾的千字文、简易国文、红军的政治课本为政治教材。学员52人,来自农民自卫队队员、游击队队员、农会会员及贫苦农民的子弟。1930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来到这里,传播毛泽东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

东渡列宁小学被称为闽中革命摇篮,它传播马列主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唤醒了民众,贫苦公民拿起武器,走上闹革命的道路。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东渡村建立了闽中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东渡农民自卫队,开辟了闽中第一个红色根据地——东渡根据地。列宁小学的学员中,曾出现一门四烈士的动人佳话。

20111月,列宁小学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12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挂牌保护,2013年被授予涵江区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被授予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

东渡列宁小学是红军学校,是东泉老区村的封面和头条。

2、黄梦喜故居。黄梦喜故居位于列宁小学西侧不远的圳顶角落。故居系开族祖屋,是莆田典型的五间厢民屋,破旧简陋。黄梦喜家居祖屋东侧若干间。 

黄梦喜,1888年出生,1944年牺牲。黄梦喜1929年参加革命,开设飞白诊所,为红军医治伤病员。黄梦喜故居是党的地下联络站和秘密机关。黄梦喜和母亲林大娘,都是党的地下交通员。刘突军、王于洁、黄国璋、苏华,经常在黄家住宿、开会。后来,黄梦喜妹妹也担任交通员。在艰难的环境中,他们一家搞竹编、肩挑,赚一些微薄的钱,资助革命活动。

黄梦喜后任闽中地下党联络站负责人。联络站被发现后,敌人围剿东渡,故居多次被抄家,亲人被抓被害,诊所和房产被毁。

1944年,黄梦喜被捕,关押在福清监狱。在狱中,黄梦喜英勇不屈,顽强坚定,遭到严刑拷打,全身受伤糜烂,惨死狱中,年仅56岁。

黄梦喜长子黄国榆,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207团,为红军伤病员治病疗伤。黄国榆后随闽中游击队北上抗日,担过新四军某医院院长。在皖南事变中,黄国榆壮烈牺牲,年仅33岁。

黄国标,是黄梦喜之次子。年仅18岁就投身革命。19422月,在永泰岭路反围剿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黄国妹,黄梦喜之女。她自小练就一手好枪法,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女快手。黄国妹也在18岁时参加抗日游击队。1947714日黄昏,黄国妹所属的纵队在德化境内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战斗持续三天三夜,黄国妹对战友说:“我是单身,无牵无挂,我留下掩护,你们突围出去吧!”最后,黄国妹身中数十弹,英勇牺牲,年仅24岁。其他战友也全部壮烈牺牲。

黄梦喜故居,现在已成废墟,长满野草。

上世期中期,黄梦喜后人在故居前新建住房。

20073月,有关方面在故居西侧,设立黄梦喜纪念馆,并立满门忠烈英雄家的石碑。

2019312日,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和中共白沙镇委员会共同把纪念馆定名为黄梦喜一家四烈士革命纪念馆,并勒石镌刻四烈士英名。

3.飞白诊所。隶属黄梦喜故居中,长约5米,宽约3来,高约4米。飞白诊所是黄国榆生前以自己的别名开办的一个诊所。从1927年到1942年,为中共闽中特委、闽浙赣特委的地下秘密机关。它一方面为东泉群众治病,一方面为红军的伤病员疗伤治病,一方面还承担党的地下联络工作和接待工作。中共闽中政委刘突军、黄国璋、苏华等经常在这里住宿、开会,商量革命大事。19378月中旬,闽中工委会议在飞白诊所秘密举行。1942年由于叛徒出卖,联络站暴露,遭受敌军围剿,放火烧毁飞白诊所等房室。

飞白诊所是一所红军医院。现在成一片废墟,长满了野草。

4.姑嫂社。姑嫂社位于四烈士纪念馆前方北向不远处。姑嫂社建于明,历代多有修葺。

东泉姑嫂社和姑嫂圳,有一个凄美壮烈的传说。姑嫂二人,不畏艰难,带领群众开圳引水。从宋代一直流传至今。

1928年春天,革命火种初播东泉。为了开展革命,必须有枪。革命者曾经在姑嫂社中筹枪,姑嫂社成了筹枪的见证者。

姑嫂社虽小,但它具有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的双重价值。

5.三座厝。三座厝位于列宁小学东侧不远处。三座厝,也叫东泉或东渡三座厝。三座厝前有一片平地,类似于农家埕场。它是王家在东渡的开族厝,也有350年的历史。三座厝有上中下三个层次,上的层次稍高于下的层次。王纪修故居也在这里,位居三座厝的西侧。

三座厝古旧朴素,却历经了动人心魄的事件。

东渡革命根据地经常聚集着来自沿海、仙游、惠安的特击队员,他们驻扎在圆通寺、西洋坑的红军屋及三座厝的大厅。

1929年农历十月十八日,莆田军阀林寿国再次调动海军陆战队二个连和范少京伪民团,第二次围剿东渡根据地,进驻三座厝43天,掠走村民的许多财物。

19308月下旬,驻扎澳柄宫的300多名国民党军队,在伪民团头子范少京的配合下,第三次围剿东渡根据地。范少京抓不到一个共产党,一个红军,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下令放火烧房,一把火烧了三座厝的部分大厅和16间民房,抢走村民的大量财物。

193092日,在王纪修故居秘密召开军事会议,省巡视员邓子恢、王海萍同志吸取207团的教训,决定把闽中土地革命的中心和红军主力武装转移到更偏僻的新县外坑村。

1931年农历五月的清晨,天刚蒙蒙亮。范少京又带领海军陆战队3个连,第四次围剿东渡。在三座厝前,王纪修的父亲王云和十几个人被抓。王纪修的儿子,不到5岁,被狠狠掷地当场死亡,王纪修的3岁的女儿被恐吓后身亡。王纪修的妻子陈畴妹、9岁的弟弟王肇普伤心身亡。

19363月,三更时分,敌何部匪军,第五次围剿东渡。何匪把三座厝团团围住,把全村男女老少赶到三座厝的晒谷坪上,用手电筒照着群众,希望能抓到王纪修。何匪把王纪修的后妻、3岁的儿子、老母一起抓走。一年后由于国共合作才放出来。

三座厝现在经过修理,仍保持原样,布置成革命展览馆。其中烧毁部分, 没有重新恢复,以显国民党的罪恶,让后人不忘苦难的昨天。三座厝也是重要的地标,它承载了太多的革命过往。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