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籍林氏五院士
【发布日期:2021-07-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闻功

 

我市林氏素有文献名邦“九牧林”“无林不开榜”之誉。在历朝科举中,莆仙林氏文武进士不计其数,还有海神妈祖林默、“三教先生”林龙江等众贤闻名海内外,传为美谈。故有俊秀如林、延绵百世而不衰之称。

当代院士,堪称科技上的“人杰”,本市已有15名院士,林姓占5名,为三分之一:林兰英、林秉南、林华宝、林其谁、林元培。他们不仅在科技领域独领风骚,而且爱国情操也让人深感于怀。故有“院士之星,星光耀眼”“林氏重美德,尤是孝与忠”等赞。

 

“一年三加薪,难动才女爱国情




林兰英   1


 

“一年三加薪,难动才女爱国情”。这是颂扬我国近代科学先驱莆籍才女林兰英,一片忠心想回祖国服务,不管什么金钱名利,都难以动摇她的爱国情。

1948年她获赴美国迪金森学院数学系深造,次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物理学家运用固体物理理论解释了半导体现象,并与冶金技术结合制成了世界第一块半导体锗单晶,轰动了全世界。林兰英敏锐地观察到这一新事物的极其广泛应用价值,考虑到贫穷落后的祖国建设也急需这新东西,于是她毅然放弃快要到手的数学博士学位证书,转进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改攻物理,开始了固体物理研究。1950年,她获全美科协授予的当年唯一一把“金钥匙”荣誉,1955年她成了该校第一位中国博士,也是该校创建115年来的第一位女博士。她的论文受到专家一致好评。经导师米勒推荐,她到纽约长岛索菲尼亚公司任高级工程师。该公司正为拉制不出硅单晶而伤透脑筋,她经深入调研,当即提出解疑方案,两周后便拉制出高纯度的硅单晶,紧接又为公司降下了“位错密度”。同时,她的两项研究成果又被列为专利。公司众人都把她神化了,说“她有一个常人无法比拟的头脑”。为了嘉奖和留住她,公司一年之内三次给她加薪。另一家公司还开出更高聘价,要把她挖走。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面对美国种种优惠和常人梦寐以求的物质诱惑,她不为所动。她想的却是归去来兮,新中国正在起步,要为祖国办实事。当她向索菲尼亚公司递交辞呈时,老板简直惊呆了,老板首先想金钱诱惑,再加高薪挽留。美国联邦调查局也软硬兼施,拼命要拴住这位中国才女的心,但林兰英却以“母亲重病”为由冲破种种阻力,终于在当时周恩来总理关照下,回归祖国。

为了给祖国献礼,在她简单的回归行李中,有两只精巧的药盒,名为好友送给她母亲治病的特效药,实际装的是几百克锗单晶和硅单晶。这在当年属美国对新中国的绝对禁运品,如有不测,等她的将不是中国国门,而是美国狱门。面对如此艰险,在两者利益天平上,她坚定不移地将砝码放在祖国一边,她深知这是饱受列强欺凌的祖国之所需。195716日,在旧金山港口,特工人员竟以扣压她的旅行支票,要挟她一定留在美国,她愤怒抗议,坚辞谢绝。尽管特工人员把她的全部存款抄走了,她却化险为夷把价值几十万人民币的锗单晶和硅单晶带了回来,无偿献给中国科学院。

回到祖国怀抱后,她每月只拿207元工资,一切从零开始,尽管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也不高,自己反觉得就是喝白开水也是甜的,就不知劳累地和同事们一道全身心投入半导体材料的科研事业。从此,中国半导体科学接连出现“第一”。她回国当年研制成中国第一根锗单晶,回国第二年即1958年研制成第一根硅单晶……1987年利用卫星拉制成中国第一根太空砷化镓单晶,居国际领先地位,接连创了九项中国第一,受到全世界关注,林兰英终赢得了“太空材料之母”的美称。

其间更感人的是,有段时期,美国联邦调查局通过林兰英在美国的好友做她的感情联络,拉她去美国定居,一切从优。但林兰英态度非常明朗地拒绝他们的好意,她说:“我既然在20年前毅然回到了中国,20年后的今天,就更不会回到美国去了”,如此爱国情愫,任劳任怨,真是“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如此忠义心岂能不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发扬大禹治水精神,为国水利妙创奇勋




林秉南  2

 

发扬大禹治水精神,为国水利妙创奇勋。这是莆阳老乡对双院士林秉南的亲切夸奖和高度评价。

林秉南祖籍涵江,1946年,他作为部首届公费生赴美,到艾奥瓦大学当研究生,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

19521955年,他应邀去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任教和科研。新中国成立后,他看到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决定回国。1956年初,经中、美在日内瓦谈判,美同意放行,他与一批专家一起携全家回国,先在中科院水工研究室任研究员和水力学所副所长,他和钱宁教授一同主持编译出版约120万字的高水平丛书,又负责掺气活动陡槽设计、试验仪器研制及新试验室的规划设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1958年,他受命研究水库溃坝洪水演进问题,其带领在简陋条件下,研究长江三峡水库突然泄放对下游影响的试验。因当时水泥短缺,采取代用材料制模,并首次引入插棒加糙法等,本项目开创了我国水体突发泄洪实体模型试验先河,这一成果当时曾是三峡防护研究中心的重要依据。据国家《十二年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对水利水电科学要求,他参加高速水流研究,并设计施工、建成祖国第一座大型活动高速水流掺气陡槽,其良好性能在国内属首例。

他贵在解决实际问题。那是1958年初,辽宁清河水库计划在右岸建一岸边溢洪道来确保大坝的防洪安全,衬砌长度约400米,但在溢洪道下游约1800米处的右岸有高度风化的小山。地质师担心在溢洪道高速水流冲刷下,小山滑倒、堵塞山沟,将水流推向位于右边的大坝,危及不耐冲的主坝、故方案要将混凝土衬砌段延长至2200米,投资将大量增加。原研究方案力图在模型上判断小山是否会被冲塌,模型和实际又是否相似?所以如何判断溢洪道是否危及主坝成个难题。林秉南随水电总局工作队一同去实地。经现场仔细查看,全面调研,并请地质师估计小山可能滑下的最大范围。据综合判断,他认为即使小山大规模滑下,溢洪道水流也不太可能冲击主坝,并实验在模型上使水流按大规模滑坡做大转折,结果证实转折后的水流离主坝还有一段距离,不至冲击主坝,因而只需衬砌约400米,终统一认识,节省了大笔资金。

经几十年努力,林秉南为开辟我国力学、河流动力学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先后在明渠不恒定流、高坝水利学及泥沙运动等领域取得诸多开创性成果。对大面积海湾和河口,他还在国内首先应用二维特征理论和破开算子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1978年,他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个人和水电部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著名双院士之一。所以被称为当代大禹,为国治水妙创奇勋。他还是第五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侨联常务委员。

  

卫星总设计师,千山万水难隔家乡情




林华宝   3

 

卫星总设计师,千山万水难隔家乡情。这是莆田乡亲对大名鼎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卫星总设计师林华宝不忘乡情的崇高赞扬。林华宝1931年出生在南日岛,1950年考取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两年后被派往苏联留学,1956年他怀着一腔热血回国,入中科院新成立的力学研究所工作。当时钱学森所长对他说:你就搞航空结构力学吧!这一语定终身,让他戏剧性地从学水利专业突转为空间技术。从此,他参加中科院由钱学森、赵九章领导的空间技术队伍,从事探空火箭结构系统研制。刚起步就能得如此著名科学家,特别是祖国返回式卫星首席专家王希季指导,他像海绵吸水般吸取高深知识技能。

1963年,他负责我国第一枚高空生物火箭箭头的研制,连续三次成功发射和安全回收,受到全国科学大会表彰。从此30年间,我国先后成功发射和回收318颗返回式卫星,每一次都经林华宝严密精确计算,留下他艰辛的指纹。上个世纪70年代,正是我国返回卫星研制最艰难时期,美、苏、日、德等国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而林华宝带的成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硬闯中国自己的路。如以卫星回收降落伞为例,开伞高度高,速度快,回收重量大,所经历环境条件恶劣,程序和控制复杂,要求极苛刻,第一颗卫星降落伞的研制,他们进行了59次空投试验,陕西、山东、山西、四川等都留下其足迹,坚持以科学精神征战在科研一线。

其时华宝患有慢性气管炎,他一边服药,一边亲自带头到9000米至12000米高空做空投试验,夏季,他深入火一般的戈壁滩,车内温高达40℃以上。而冬天寒冷的内蒙古,滴水成冰寒风刺骨,他又被冻得可想而知。几十年的艰辛,他都习以为常。197612月,返回卫星成功回收时,遥望着红白相间的降落伞在卫星返回舱边绚丽开放,他情不自制、热泪如泉。他在《院士自述》中曾这样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最愉快的事莫过于亲眼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成果,看到了为人民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情

1988年,他被调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任新型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心血为祖国成世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特别是在确定卫星技术状态时,他正确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尽量采用了我国卫星上历经考验的成熟技术,使我国卫星研制程序也有合理和科学安排,同时,贵在他总是亲临一线,和技术人员一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缩短了研制周期。实践证明,新一代返回式卫星是我国有史以来研制周期最短、花费最少的,为国家节省大量经费。1992年、1994年、1996年的三次发射和回收圆满成功,成为我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卫星研制的典型……

1997年,他光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一等奖一次、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获航天部一等功一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一等功两次;还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2002年,他获国家奖励的数千元美金,当即就转赠给他母亲少时生活过的黄石善育堂,表达其对家乡的一片亲情……

  

太空有颗莆田星,林元培建桥传美名




林元培   图4




 上海卢浦大桥   5

 

 “太空有颗莆田星,林元培建桥传美名。这是莆田乡亲对建桥大师林元培的深情颂扬。

林元培老家在西天尾镇渭阳,即今莆田学院所在地。2016年,他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等誉,被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认定为林元培星。这不仅是他本人的无尚荣光,也是他家乡莆田人倍感骄傲与自豪的特大喜事。

1991年,林元培精心设计的重庆石门大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同一年,由他殚精竭虑设计的上海首座跨黄浦江南浦大桥,解决了叠合梁结构斜拉桥的裂缝等重大世界性难题。199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在设计南浦大桥上海市区段时,他还巧妙地把家乡的山路特点运用于盘旋而上的引桥。这既节省了上海市区寸土寸金的地面,又展现了人类智慧之花的靓丽。他负责设计的东海大桥,2007年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2007年他又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二00七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他设计的卢浦大桥,2008年获由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lABSE颁发的2008杰出结构奖,该奖是我国首次获得的国际性桥梁大奖。

林元培贵在工作精益求精,他一心扑在事业上,经常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甚至脱下的毛线衣往往反穿与正穿两随之。继上海南浦大桥之后,他负责总设计的杨浦、卢浦、徐浦三大桥又横空出世,横跨浦江两岸,成为连接上海浦东浦西的纽带,有效地促进了上海经济加速发展。其杨浦大桥,还把世界斜拉桥的跨径从南浦大桥的465米,一下子扩大到602米,独占了当年世上桥梁跨径的鳌头,令国际同行为之赞叹不已。

由于林元培成绩卓著,他先后负责设计上百座桥梁,创造了人类桥梁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1989年,建设部授予他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5年,他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被世人称为世界建桥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2015年,他设计的东海大桥大功告成,翌年,浩瀚太空,增添了一颗以其美名命名的小行星——“林元培星,其国际编号为210230号,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诗云巡天遥看一千河林元培星自然高兴地遥看着日思夜梦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莆田故乡……

  

 

生命至上显神手,医学实践攀高峰



 林其谁   6

 

 “生命至上显神手,医学实践攀高峰。这是家乡人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医学大师林其谁的高度赞誉。

林其谁祖籍莆田,193712月出生于上海一个医学世家,他父亲林兆耆是我国著名医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

19599月,他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已与复旦医科大学合并)医疗系毕业。1979年至1981年,其获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在慕尼黒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1987年至1990年,回国任中国生物化学理事会理事长,1984年至1995年任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合会秘书长,2002年起任主席。1996年至2001年任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8年起任UNESCO国际细胞研究组执行委员,2003年起任主席,他主要从事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他取得令同行信服钦佩的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19769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的第二天,当时还非共产党党员的林其谁,应召到京参加毛泽东遗体保护的专家组工作,其由时任卫生部部长刘湘屏等直接指挥协调,直至19775月,毛泽东遗体进入纪念堂,情况稳定后才正式移交。

林其谁先后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1996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1998年起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2001年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报表里极富深情地填写:祖籍莆田

 (注:图1236采自网络,图45由林元培院士提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