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9日,莆田学院数学与金融学院“荔枝气泡水”社会实践队继续以“阡陌莆阳,荔澜荔香”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莆田市荔枝林的现状展开实地调研。
当天,实践队前往莆田市博物馆寻访莆田荔枝文化的印记。步入博物馆大厅,“荔林水乡”巨幅木雕作品陈列其间,成片荔枝林栩栩如生,极为壮观。带队老师林嘉祺介绍到,莆田荔枝栽植历史悠久,于唐代开始种植,后世逐渐形成“烟火万家,荔枝十里”的胜景,荔枝作为莆田市的文化代表之一,深深根植于莆田人的心中。在随后的寻访中,实践队成员们了解到,莆田于唐代开始便利用曝晒法制作荔枝干果,远销新罗、大食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荔子甲天下”的盛誉。莆田荔枝还具有深厚的人文渊源,如北宋诗人蔡襄《荔枝谱》里面描述的“宋家香”古荔枝树,植于唐玄宗时期,距今1200余年,是世界上罕见的高龄果树。实践队成员们也在了解莆田建置沿革中,结合前期资料收集,分享莆田“荔城”别称的由来。
随后,实践队来到绶溪公园的荔枝林进行实地调研,以莆田市绶溪公园为中心的4千多公顷荔枝林生机盎然。近年来,荔枝林得到重视与保护,周边环境的整治也为荔枝树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以绶溪公园作为载体,让古桥、古树、古建筑、绶溪等巧妙融于一体。由此,荔枝林焕发出新生机,成为城市的“吐氧树”“景观树”。莆田市荔枝林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荔林水乡”风貌,既具有景观价值、调节城市微气候及城市生态涵养的生态价值,又集中体现了莆田的地方文化。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站,“荔枝气泡水”社会实践队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对莆田市荔枝林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对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理念有了更切实的体悟。在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感受着党和国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受益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也扎扎实实地洋溢在人们的脸上。(郑乔蔓 刘淑芳 陈芳楠 林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