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志鹏/文 郑炜毅/图
“江东梅影”是新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人们习惯将该村称为唐梅妃故里,是我市千年古村落之一。村中有一湖称为“南塘”,湖中央的湖心岛上建有一座三层的八角亭称之“梅亭”,在湖边不远处还有一尊威仪、端庄的梅妃塑像,附近两块石上分别刻有“梅妃故里”“壶兰梅魂”八个大字,随着木兰溪的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近日,我们慕名前往该村进行走访,退休教师、江东村老协会会长吴国柱冒着高温,一路陪我们走访、拍摄,并热情地为我们讲述梅妃的故事和她短暂而传奇的人生。
秀色掩今古 品高胜傲梅
江梅妃(723-756),本名江采苹,江东人,莆仙民间称其“江东妃”,因酷爱梅花,获封“梅妃”,生于医学世家,擅使石斛珍珠汉方养肤,也有别号“斛珠夫人”和“祖姑皇妃”之称。江采苹也有福建首个女诗人,中国古代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美誉。据《辞源》条记:“梅妃,唐明皇(玄宗)之妃。莆田人。姓江名采苹。开元初,高力士选归侍明皇。明皇后宠杨贵妃,逼迁上阳宫,帝每念之,曾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不受。也称江妃。见旧题唐曹邺《梅妃传》。”
相传,江采苹从小聪明贤淑,五岁能读书,七岁会作文,九岁即可诵解《诗经》。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皇帝派高力士出使闽粤,大选秀女,江采苹被选入皇宫。进宫后,江采苹深得玄宗皇帝的宠爱,被封为妃子。由于其酷爱梅花,深慕梅之高洁,在其所居之处周围遍植梅树,并称为“梅园”。每当梅花盛开时,其成天在梅中赏梅赋诗,直至深夜仍流连花下,不忍离去。玄宗皇帝见其如此痴迷梅花,便令人在梅园中修建一座亭子,取名“梅亭”,并亲笔为“梅亭”题匾,赐江采苹为“梅妃”,有时也戏称“梅精”。然而生性风流的唐玄宗被杨贵妃所迷惑,有了新宠后,唐玄宗便不再独宠梅妃,并将其贬至上阳东宫,从此唐玄宗不理朝政,成天沉迷于酒色歌舞中。天宝十四年(755),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史称“安史之乱”。叛军很快攻入京师长安城,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及亲信外逃。因杨贵妃兄妹迷惑皇帝误国导致动乱,在逃亡途中,士兵起哄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在马嵬坡,而被贬身在上阳东宫的梅妃不愿弃国逃难,更不屈于乱贼,为保贞节,她投井自尽,终年34岁。叛乱平定后,唐明皇思念梅妃,派人四处寻找无果,当得知梅妃为保全名节以身殉国,悲痛不已,在梅妃的遗像上题写“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以表达对梅妃的追忆。
走访中,当地老人告诉我们,在民间老百姓口中还流传着一个关于梅妃的故事,该民间传说颇为传奇。据老人说,江采苹原是村里的一位牧鸭姑娘,自小貌丑无比,当年朝廷派出选秀女的官兵路过村中时,江采苹正在放牧鸭子,得知官兵进村的消息时,她也跟着逃跑躲藏,由于一时心急,在跑的过程中她重重摔倒在地,满脸的泥浆,当她从地上爬起,在池塘捧水洗脸后,奇迹出现了,水中倒映的是一个貌赛西施的女子,原本容貌奇丑无比的江采苹,经过重重一摔和洗脸后,变成了一个绝世美人,正在这个时候,返回的官兵见到眼前的惊世美人,大喜过望,将她押往京城,送进皇宫。
浦口宫位于江东村中心位置,是为纪念梅妃春秋二祭而修建的宫宇。据《莆田县志·大事记》载称,浦口宫创建于唐至德元年(756)。后经宋翰林院学士吴孟慈等人重修,明万历四年(1576),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乾隆二十一年(1756)等多次扩建修葺,至今完整地保持唐代之风和宋朝之韵的宫宇重雕风格,一切按帝王后妃的礼节建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9平方米,是闽东南仅有的皇宫建筑。
浦口宫集“古”“大”“美”于一体,被誉为“莆阳第一宫”,其建筑结构采用宫殿式建筑,由照墙、门楼、廓房组成,建筑古朴大方,富有皇家气派。正殿中央供奉着仿旧塑的梅妃像,慈祥俊俏、栩栩如生。浦口宫有许多名人题匾,有清书法大师伊秉绶“贞烈垂芳”碑刻,有清大理寺卿郭尚先“泽润生民”,还有大文豪郭沫若“梅妃生里”题书等,文物价值极高。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和八月十六,江东村都会举行隆重而庄严的“春秋二祭”仪式,是江东村浦口宫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春祭最独特的是“红桔垒果龛”,农历正月初三上午,在浦口宫主殿梅妃偶像前香案上排着13座雄伟庄严的桔塔,这十三座桔塔是按照清嘉庆十三年重建时捐款多少而定桔塔高低,最高的几座桔塔是从香案直至宫宇脊梁,十分气派,象征皇家高大神圣;秋祭为农历八月十六,从八月十五起在浦口宫上演二天莆仙戏,宫内排满宴桌,八月十六全村重过中秋,并在村中南塘重秋赏月,也是全国独特的过“重秋”风俗。“八月十五是中秋佳节,梅妃在京城与民同乐,十六返乡与家乡人民一起欢度佳节,所以才形成了我们重过中秋的习俗”。吴国柱说。
梨园寄相思 妃子也爱乡
在浦口宫左侧,建有一座飞云庙,是祀莆仙戏祖师雷海青的庙宇。据传梅妃入宫时,唐玄宗特赐一班梨园让梨园总管雷海青带至莆田,以示皇恩浩荡,这班梨园经梅妃和雷海青修改,如今已发展为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雷海青也被莆仙老百姓称为莆仙戏的鼻祖。当地群众为了缅怀梅妃和雷海青对莆仙戏来源的贡献,特修戏神祖庙用以纪念。宋代大诗人刘克庄指出莆仙戏来自宫廷,他为宋代黄岩孙主编《仙溪志·艺文志》序记:“唐代莆田民间歌舞百戏盛行,宫廷教坊歌舞百戏传播莆仙,故莆仙音乐歌舞有‘集盛唐古典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印证莆仙戏来自宫廷,来自梅妃的传说。自古以来,莆仙戏是传说梅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梅妃故里情钟莆仙戏,对莆仙戏继承和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先后涌现出著名编剧人祁宗灯、化妆师吴玉仁,民乐家林金清、林伟等一大批莆仙戏传承人才。
穿梭在江东村曲折迂回的村道间,随处可见古民居、祠堂、庙宇等,一路陪同并充当讲解员的吴国柱告诉我们,梅妃虽位居皇妃,但她始终心系百姓,为家乡做了许多好事,如御封“莆田诸女尽封为孺人”,“于归俱赐銮驾”、“特赐皇家梨园戏班”还有特旨莆田民居建筑可依照皇宫的形式降低起造,为“妃子脊头”等,为莆仙人民争了无限荣耀和殊荣。
“莆田诸女尽封孺人,于归俱赐銮驾”。孺人,据《辞海》《礼记·曲礼下》解释为:“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宋代用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号,明清则为七品官母和妻的封号。”按封建时代礼制,妇从夫贵是不可逾越,莆田诸女就不一样。据出土文物考证,自宋代起莆田就有封孺人习俗。如妇女寿终丧家大灯例写“例封孺人”,木主牌上×××公孺人×氏,这是莆田女人的特别殊荣。銮驾轿是古代专供帝王后妃乘坐的,而莆田女子出嫁时就能乘坐“銮驾轿”,洞房中还悬挂凤灯,这是莆田女性特殊的政治待遇,形成了莆田特有的婚嫁民俗。銮驾轿结构,仿皇家“红轿”制造,轿顶四角饰有四条金漆浮雕金龙,栩栩如生;四周披围红绸,轿顶穹窿式,显得雍华富贵。莆田新嫁娘乘坐“銮驾轿”出嫁。一方面是堂堂正正地宣称是明媒正娶,另一方面是抬高女子身份。
在民间有传说,梅妃虽身在皇宫,但想到家乡房屋的建筑多是简陋不堪,心中总是闷闷不乐。唐明皇知道后,特地下旨,允准梅妃家乡的房屋,可依照皇宫的形式降低起造,为脊头半翘的“妃子脊头”建筑。莆田民居建筑的形式是带有一定皇宫格调,屋脊两头向上翘,其形式有“文脊”和“武脊”两种。所谓“文脊”就是在脊头处用砖砌成倒梯形,类似文人头戴的“生巾帽”一样,有的砌成似“贡银头”,统称为“文脊”,为“生巾脊”或“贡银头”;所谓“武脊”又名“燕尾脊”或“鸱尾脊”,燕尾脊翘起的脊头顶分成两叉,形状似燕子的尾巴。莆田民居,加上建筑材料采用红砖和屋面上的红瓦,是全国独有的民居建筑。
心怀家国情 英名代代传
飞禽率阵行义举,燕翼盖身慰忠魂。距浦口宫不远处,江东村村民为纪念抗倭民族英雄孔兆熙将军的爱国精神,在其牺牲地修建“飞燕府”,自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修建后,经清代以来多次重修,至今仍保持明代建筑风貌。“飞燕府”主殿奉祀莆仙民间尊称的“黑大人”大王爷孔兆熙及“白大人”白仁将军等五位抗倭名将,俗称“飞燕五大人”。
据介绍,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广东水师将领孔兆熙奉命率军援闽,镇守兴化府三江口以阻止倭寇再度入侵,抗倭指挥部设在江东村的西城寺内。同年十月廿八日,倭寇从三江口大举登陆,孔将军率部殊死战斗,一个多月历经十三阵,最后壮烈牺牲。传说当时飞燕成群聚集保护英雄遗体,留下“神鸟护躯”故事。至今,在江东村还有明代抗倭古场遗址群之一的山一洞等。
飞燕府前建有一座“祈馨亭”, 又名“正气亭”,飞檐翘角,描金绘彩。亭内镌刻有中国书协秘书长权希军的“劲节”,中国美协理事、书画家朱鸣冈教授的“名流”,莆籍著名书画家朱成淦的“气壮河山”等许多名人题写的名联警句。
江东村不仅是历史文化名村,也是革命老区村。据村民介绍,新中国成立前,该村一批有识之士先后踊跃加入革命队伍,建立地下联络点,发动群众、宣传革命,为革命斗争全面取得胜利作出积极的贡献。
扬帆再起航 谱写新华章
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不仅是江东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体村民对家乡记忆的情感之根,更是该村新一轮发展的文化奠基石。
优环境、惠民生、抓发展。是江东村历届村“两委”班子的担当与责任,特别是近年来,在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郑光亮的带领下,该村以“建立生态文明村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每年投入巨资,开展卫生整治,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加大整治河道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以“梅”为介,打造以梅妃故里为主题的水乡景观带,进一步推进梅妃故里景区改造提升,改善村民出行、居住、生活环境,为游客打造舒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据悉,2017年,为加快宁海闸等项目推进建设工作步伐,村党支部书记郑光亮率领村“两委”干部、老党员分工合作,深入村民家中耐心做好群众拆迁工作,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与响应,仅用了不到10天就全部完成255户近40000平方米房屋的征迁工作,创造了和谐征迁的“江东速度”。另据了解,在郑光亮的带领下,该村已先后建设完成河道清淤拓宽、道路亮化,修建梅妃广场、灯光球场、村文化广场等民生工程,目前正加快对“江东书院”旧址的修复保护工作。
“以前我们这里是臭水四溢,村民人居环境差,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谋生,通过近几年的整治和改造后,整体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村道变宽了,也更整洁了,‘十里水乡’的优美环境和幸福生活,让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河道两岸的梅花盛开时,更是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漫步在如诗如画的河岸边,吴国柱说道。
梅妃故里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传说,“抬头石”“梅妃诼”“牧鸭地”“美人湖”“梅亭”“犀牛浦”等,江东村犹如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