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戏名旦刘玉钗
【发布日期:2021-09-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福生

 

莆仙戏名旦刘玉钗是莆仙戏迷观众所熟悉的表演艺术家,她继承和发展了莆仙戏旦角表演艺术,在舞台上文武兼备,数十年间,倾情演绎了近四十部莆仙戏传统剧目和新创剧目,塑造了众多的舞台人物形象,获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因而在观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一、步入梨园

 

19595月,刘玉钗出生于涵江霞徐一个普通的多子女家庭,有兄弟姐妹9人,最后一个弟弟出生时,这个不堪重负的家庭犹如雪上加霜。其三岁时因家贫,父母忍痛将她送往涵江国欢镇洞庭村一户农家。到了七八岁,这个天真的小女孩非常喜欢看戏,一听到村头戏台的锣鼓声,便把饭碗一扔,撒开脚丫子一路小跑,唯恐迟到,像泥鳅一样钻来钻去挤到戏台边。她趴在戏台边津津有味地看着台上演员们一个个妙趣的动作,听着演员们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眼神里充满无比的羡慕。她回家后便模仿戏台上演员的动作,像模像样比划起来。小玉钗面对那高高的戏台,总有一种莫名的向往,立志要成为一名称职的莆仙戏演员。









童年的刘玉钗即显露出艺术天赋,平常总是爱唱爱跳,在涵江塘头小学和莆田第十四中学念书时,被学校挑选进入校宣传队,除了白天认真学好文化课外,晚上参加宣传队排练歌舞、说唱节目、地方小戏等。她参加节目排练时非常用心、认真,对每一动作都要练到位,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年长的队员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地关心她,为她说戏、做示范动作,一字一句地纠正她错误的普通话发音;教她唱歌如何跟上节拍,不走音跑调等,直到完全掌握演唱要领为止。刘玉钗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初次上舞台表演节目非常紧张,在台上看到台下一大片观众,手脚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导演老师走过来鼓励我,我顿时增进信心,消除了第一次上台表演胆怯的心理,表演达到预期效果。”

1974年刘玉钗16岁了,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实现童年梦想的机遇突然降临了。莆仙戏二团团长黄金龙、支部书记田玉来到莆田十四中招收女演员,该校有许多女学生踊跃报名应试,两位主考老师发现刘玉钗的演剧天赋,慧眼识珠,将她和一位叫李秀梅的女生同时录取进莆仙戏二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刘玉钗进入莆仙戏二团后,师从黄金树学戏,习练文武功。刚学戏时候,她勤学苦练,每天凌晨,天还没亮就起床,开始紧张的练功,压腿、下腰、踢腿、劈叉……,黄老师经常手把手给她教授表演动作,教她走台步,摆造型,怎样跟上节拍,练演唱,不厌其烦地教授。她时常利用空余时间练嗓音、练唱腔、念白,那时候因中心政治宣传需要,只演现代戏,虽然只在《洪湖赤卫队》《不准出生的人》等剧目扮演小角色,但在这一特殊时期,她却为自己奠定了扎实的表演基础。

 

二、才艺生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戏曲园地百花齐放的春天到来,莆仙戏传统剧目重新恢复上演。1978年,刘玉钗调到莆仙戏三团工作,师从吴钱铿、刘金灿等莆仙戏名师学艺,除习练小旦、闺门旦、青衣旦外,兼习武旦。为了塑造好所扮演的舞台人物形象,她每天早上跟随师傅习练技艺,苦练“伡肩”“放肩”“蹀步”“碎步”“摇步”“雀步”等莆仙戏的特殊表演基本功。特别是女扮男装的行当,她拜师姐祁玉卿(著名女小生)为师,一招一式,更是刻苦习练。练唱腔,她就向团里音乐老师林清荣、龚凤锁求教,老师既教唱,又打板,又拉琴。教唱各种曲牌和唱腔,以及表演中的喜怒哀乐唱法。平日里她留心观察、领悟名旦、名生饰演的角色技巧,并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到手。在名师的严教下出了高徒,她的表演技艺日臻娴熟。在三团期间,祁玉卿老师对她用心地传帮带,她俩成为生旦角色的绝佳搭档。

第一次在莆田县侨联影剧院上演的莆仙戏传统剧目《追鱼》中,刘玉钗扮演鲤鱼精,上本按闺门旦表演,扮相靓丽秀美,身段婀娜多姿,情感缠绵细腻,尤其是以嗓音洪亮、眼神多变、面部表情丰富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下本以当时莆仙戏舞台罕见的武旦表演展现给观众,节奏明快、活泼流畅,一招一式、干净利落,对打时连续滚翻近三十个,使观众耳目一新。



不久,刘玉钗在她主演的第二部莆仙戏传统剧目《孟丽君》中饰演孟丽君,这出戏是她最走红的成名作,在剧中上半部她扮演小姐(闺门旦),下半部女扮男装(以小生行当表演),角色变换幅度大,表演上难度高,祁玉卿老师在排练时,精心指导刘玉钗如何把握剧中生、旦行当的人物关系,及人物角色的精准把握和逼真塑造,使舞台表演和人物形象融为一体。她虚心求教,刻苦习练,并跨越生、旦行当,娴熟运用各类表演程式。表演时情感丰富,动作细致,善于把握人物内在情感和形体身段,使不同行当、不同角色、不同个性的表演各尽其态,各展其美,入戏入景,生动感人,彰显她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演才能。《孟丽君》这出戏无论在哪个演出点开场,头几天均场场爆满,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常常要连续上演几天。戏迷观众看她的表演掌声不断,好评如潮。据刘玉钗介绍,1979年,《孟丽君》在仙游城关戏院演出,连演27场,场场满座。

接着,刘玉钗又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三请樊梨花》中主演武旦樊梨花,形象神情逼真,风度雅逸俊美,唱腔抑扬顿挫,情感饱满,极具舞台张力。尤其是武功表演,动作潇洒利落,眼神随着伴奏琴声、鼓点节奏飘动,充分展示出人物内心情感,紧紧扣住观众心弦,表演再度成功。以上三出戏在莆田、仙游、惠安、福清等地城乡演出,刘玉钗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她的名声越来越大。

1978年之后,刘玉钗先后主演莆仙戏传统剧目《玉蜻蜓》《韩贞姬》《火烧沉香阁》《将军恨》《张协状元 》《双玉蝉》《乱世英雄》,成功地塑造了王青梅、韩贞姬、徐秀容、公主、丁素娥、曹芳儿、梅娘等一系列出身、个性、经历、情感各不相同的舞台艺术角色,她把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巾帼英雄、娇女、贵妇,人物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979年春节期间,为丰富城乡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的需要,莆仙戏三团在涵江公社礼堂、莆田县侨联影剧院、黄石影剧院等地,巡回上演莆仙戏传统剧目《追鱼》《孟丽君》《三请樊梨花》《韩贞姬》《火烧沉香阁》《玉蜻蜓》,在这些剧目中刘玉钗均担纲主演,在近半个月间,每天都要轮翻演出以上剧目四场,由于连续演出,演员们显得十分辛苦疲惫。几天后,她在涵江公社礼堂演出《三请樊梨花》,终因连日巡回演出导致体力超支,疲劳过度晕倒在戏台上。经过吃药挂瓶休息后,她又参加下一剧目的演出。

1975年至1980年,刘玉钗三次被莆田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79年莆田县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80年被评为莆田地区“青年优秀演员”;1981年被莆田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同年,被莆田地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83年被福建省妇女联合会授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积极分子”光荣称号。

1985年后,莆仙戏传统剧目演出在莆仙各地备受戏迷观众的欢迎,刘玉钗调回二团工作。为了满足群众观看莆仙戏的迫切要求,二团常年在农村巡回下乡演出,从刘玉钗保存下来的112000年至2010年二团下乡演出统计表记录上看:除排戏31天外,在城乡各地巡回演出有3749天,7498场次。在这十一年的时间里,刘玉钗仅放假休息118天,平均每年只休息10天。


三、倾情演艺 

 

1986年的一天,刘玉钗在莆田山旯旮的几个村庄连续上演《洪白女将》,她的武功表演潇洒精采,人物形象丰满,在对打中不幸膝部关节皮肤挂破,疼痛难忍,她强忍伤痛坚持演出结束,那一年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莆田市举办戏剧会演,她在《金兰曲》中扮演主角,获得演员奖。

刘玉钗对莆仙戏表演艺术的贡献也让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信任。她被推选为1980年—1984年莆田县第八届人大代表;1984年—1988年莆田县第九届人大代表;1987年—1990年莆田县第七届政协委员;1988年—1991年莆田县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1994年莆田市第二届政协委员;1989年—1995年莆田市第一届青年联合会委员。

1994年,刘玉钗受命出任莆仙戏二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那时候剧团实行自负盈亏,为了剧团近四十位演职员的生计,她经常奔波乡村联系演出业务,又赶回演出地点坚持主演当日剧目,处理好剧团事务。有一次,天还未亮,她就坐车到事先联系好的沿海乡村商定演出业务,回来后,她顾不上吃早饭,立刻投入化妆演出,她在戏台上唱戏到下午三点多,滴水未进,跟团的炊事员见状后,忙把盛有米汤的杯子端到台边让她喝上。刘玉钗告诉笔者:“为了保证剧团下乡演出业务正常开展,我经常早早起床,步行十多里路,提前为下一两个月的演出点打好交道,签订好演出合同后,每次都是赶时间回到演出点参加演出,常常顾不上吃饭。”

刘玉钗作为二团领头人和名演员,她把爱剧团、爱演员、爱观众的热情倾注到舞台上,1994年后,为了莆仙戏艺术薪火相传,刘玉钗积极培养与扶植从艺校毕业和社会招收的新演员,在下乡演出中不断创造演出机会,让新人多上台演戏,在他们演出实践中,积累演艺经验,拓展角色演技。黄艳艳、刘可腾、林志雄、林春红、林丽琴、马艳玉、柯丽芬、郑希南、刘娇娥等都是从二团走出的优秀演员。

演员在舞台表演时,要穿着厚重的戏服演出,戏服时常被表演者的汗水湿透,若不及时清洗戏服会有异味,甚至发霉。刘玉钗常常在她当天没有演出角色的情况下,义务为演员洗戏服。在大部分时间里,她一般都在天蒙蒙亮时就起床,挑起一大担戏服到河边去洗,后又到岸上去晒,及时把洗好晒干的戏服分配给下午场或晚上场演出的演员。每到一个演出地点,她都主动打扫演员驻地及戏台场内外的环境卫生,为演员创造一个舒适干净的演出环境,让群众在卫生整洁的场内外看戏。

2007年的一天晚上,二团到华亭霞皋村下乡演出,傍晚时分,天气突变,天昏地暗,乌云压顶,一瞬间天空像被“泼了墨”,很快黑云“晕染”开,整片天空阴暗下来。团长刘玉钗决定立即停演即将开场的剧目,剧团大部分演职员回城了,只有她和几位剧团后勤人员留守值班。转眼间,天空雷声轰鸣、闪电飞光、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瞬间戏台周边涌来污水成河,水位越来越高,眼看就要漫过戏台,存放在戏台上的戏服、道具面临水淹的危险。这时,正和几位演职员在戏台中间用几张桌椅垫高搭起一个平台的刘玉钗,立即跳进淹过齐腰的污水中,召集人员共同把戏服、道具转移到刚搭好的平台上。事后,她们全身衣服淋湿,头发凌乱,身上还散发出一股臭味。

那些年,在农村演出的空闲时间,刘玉钗经常和祁玉卿老师走进孤寡老人、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给他们送去一些钱物,帮助打扫室内外卫生。后来祁老师调到莆田艺校当老师,她依然坚持这样做。1998年—2001年她被推选为莆田县第十届政协委员;2002年、2003年连续二年被中共荔城区委评为“荔城区优秀党员”;之后,她又多次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市“先进工作者”和“新长征突击手”。

刘玉钗是莆仙城乡观众公认的莆仙戏名旦,在表演艺术上总是不断探索,革新创造,在数十年的演出生涯中,她不仅主演前文介绍的十多部莆仙戏名作外,还主演《太湖女侠》《汉文皇后》《烽火奇缘》《真假公主》《晋州风雷》《深宫刺客》《状告国舅》《谢瑶环》《西南风云》《皇宫姐妹仇》《真假女婿》《金国銮》《情仇录》《白玉锁》《乱世英雄》《公主出天花》《武媚娘出家》《乱世风云》《真凤假凤》《边城风云》等二十多部戏,精妙形象地塑造了雄双飞、皇后、陈小凤、洪夫人、王桂贞、冯雪娥、梁夫人、武则天、郡主、新宁公主、韩五娘、诰命夫人、韩梅、武媚娘等众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又各具特色的舞台艺术形象,演出了光彩和深度,显示出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方面的表演才能,赢得了广大戏迷观众真心喜爱,被他们誉为“旦角通才”。当年,福建省广播电视台专程来莆田录制刘玉钗主演的《孟丽君》《韩贞姬》《玉蜻蜓》《火烧沉香阁》等剧目。刘玉钗演唱了一辈子戏,由于她的表演艺术为莆仙戏传承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并为莆仙戏培养了一批名优徒。2010年,她被评为“莆仙戏专家”;2017年,她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刘玉钗是莆田市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会员。20213月,刘玉钗被选举为涵江区戏剧家协会主席。她表示在有生之年,要继续挖掘莆仙戏传统剧目,发展民间莆仙戏演出团体,培养优秀的戏剧表演人才,开展“莆仙戏进校园”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的莆仙戏贡献力量。

莆仙戏,那熟悉的旋律,那浓浓的乡音,已深深地刻在每一个莆仙人的骨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一代又一代莆仙戏人的薪火相传,继往开来,莆仙戏艺术一定会再创新的辉煌。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