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相见亦无事 相看两不厌 ——仙游榜头天马山“庵第”是“艮背法”修炼的重要场所
【发布日期:2021-09-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永坤

  

明万历年间,建在仙游县榜头折桂里天马山险要的茂林深处“庵第”,是“三一信仰”养生大法——“艮背法”修炼的重要场所。庵第者,庵地何者?

庚子初春,应莆田市林龙江文化研究会之邀,上天马山,探寻庵第之庵地也。

站在天马山之西麓,含眼凝神,氤氲朦胧,似乎山坳之处,有一片清波荡漾,烟水云岚中楼台掩映,绿树葱茏,倒影历历,不啻人间仙境。

是的,云幻古今的深山丽景,要寻找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芬。那就是明代天马山“庵第”主人科井郑氏的庵地。

斗换星移,而今庵第楼去人空。寻幽处,令人感慨万千!

这是庚子(2020)之49日下午,从天马寺往东北方向陡峭梯级上登攀350米,再往西,捉树藤、俯伏前进150米,找到面积约220平方米的深山腰的小平地。山石砌成的庵第基础历历在目。座向:南偏西65度,古称寅申向。其中两房一厅堂约占地120平方米,场地100平方米(包括回廊50平方米)。

蔚蓝的天空,沉稳的大地,孕育着天马山,庇护着一座深藏精致、建筑考究的单门独院——庵第。

有朋友要问:“庵第”主人科井郑氏,为何依山而建呢?

原来,“王家錄,字剑洲(墓志铭刻“剑周”),邑诸生(注:墓志铭刻为“庠生”),性不喜尘氛。一日遇异人授以丹术,归即谢弟子员,挈其妻构阁于天马山而隐焉。”《仙游县志·卷四十五上·人物志十三·仙释》

“明万历间诸生王家錄得秘授,遂与室人郑氏结岩于此”。(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仙游县志》)。

从这两则记载中可以看出,王家錄及其妻科井郑氏(明代刑部郎中郑瑞星之女),是《仙游县志》记载的明代以来在天马山开山隐居、修炼三一教《艮背法》的代表人物,也是被官方认可唯一名列县志的三教名人。

在王家録看来,“……人间华表归来迥,梦里邯郸悟后空。沉醉湖中忘甲子,桃花乍落野花红”。他“不喜尘氛”“归即谢弟子员,”认为,“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所以,隐居修炼,常清静。何为清静?“灵台无物谓之清,一念不起谓之静,此清静之意也”。无执无着,常清常静。

殊不知,科井郑氏,乃明代朝廷命官郑瑞星之女,隆庆庚午(1570)夏历九月十九日寅时生于折桂里(仙游榜头)科井(今灵山村)。少时聪颍,饱读诗书,秀外慧中,自然是大官郑瑞星掌上明珠。

迨及谈婚论嫁之龄,务必门当户对。然而,聆选“女大三”,可见郑家洞察之力和郑氏之魅力。确认门当户对之官宦后裔王家録(15731616)。其祖父王文烨,明代南京广积粮大使。其父王堦,找不到记载,想必亦是相当之家吧。仅出嫁那天的送嫁队伍,从榜头灵山科井郑家出发,经过的村落就有洋尾、泉山、陵碑、金凤桥、下楼、象塘、后庄。嫁妆样样齐全,抬、扛、挑的最前头队伍已到达后庄的桃庄王家时,接龙抬、扛、挑的最后头队伍尚接在金凤桥上,“还未断尾”。王家后裔流传“祖妈从娘家的嫁妆除金漆棺外,应有尽有。抬、扛、挑的队伍足足五里长。”

之后,过日子,那“相见亦无事,相看两不厌”。

仙游王氏族谱记载,王家録和科井郑氏生男育女,抚育成人后,“梦里邯郸悟后空”,四方探山,踏遍昆仑、灵山等等,最后遴选榜头天马山,乃开山筑庐,隐居修炼。

夫妻同山同室,修炼若何?为久长计,所以另筑独院“庵第”,专供郑氏单人享用。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女性柔美姿态,文人凄楚韵致,皆无可名状,无可执著,真可谓摄招魂梦,颠倒情思。

然而,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强渐进自然;炼精化炁,炼炁化神,清虚有何不堪?

寻乐境乃学仙;避苦趣乃学佛。开山之后的天马山,儒仙佛同山啊!大道修明“三教”一中原本体,本意相通。王家録和科井郑氏穷究不舍,法门高广元功“九序”证传心。心法、艮背、行庭之功在于沉静寂然、凝神去妄、导引行炁、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炼十日空。铢积累功,方能奏效。

人去楼空,悠悠“三教大明  万灵共护”,《瓦简》从“庵第”搬下寺养护。其第三片瓦简由王家録亲笔写道:

“予绍午尼之宗,又恐生生世世,不负此道之任者,无所持循,故将所传心法列为九序笔于瓦简,藏诸名山,以俟(音si 等待)后之豪杰焉。”

而今,“后之豪杰”适时出现,这才使王家録所题写的《瓦简》熠熠生辉,使其三教辅教道人身份重现于天下,更让“庵第”这处“艮背法”修炼的重要场所大明于人间,真堪庆甚至哉!相信王氏夫妇在天有灵,亦当含笑矣!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