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
两岸生技产业园
●对策
当前,我市工业园区发展还存在综合竞争力、集聚效应有待提高,体制机制、园区规划有待完善等问题,须引起重视。
调研组建议,要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贯彻落实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充分发挥园区主战场和前沿阵地的作用,以“提升规模、培育龙头、发展集群、打造品牌”为方向,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快园区标准化建设,落实“343”重点发展产业规划,构建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整合资源构建新格局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全市园区重大产业布局,引导各产业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避免产业同质化、无序竞争。
在站位上,要以“国省引领、两湾带动、一带提升”的总体思路,加快我市各类园区统筹规划,增强规划约束力。围绕重点龙头项目编制各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骤实施。
在定位上,要立足“1国5省”,建议各县区结合本区域地理位置、产业要素等实际情况,合理布局产业,如秀屿定位临港产业、石化产业,发展海洋经济;仙游围绕京东数字产业园、工艺美术,发展特色工艺;荔城应优二进三,重点发展“智慧型服务经济”;城厢借助大唐5G、中电科创城等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新兴产业,促进传统鞋服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构建“一核两带六区纵横联动,千百亿级产业竞相发展”的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格局。
在整合上,要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布局,从园区机构、园区数量、园区产业、园区边界、园区资源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提升,统筹核心区、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严格落实“343”重点产业规划和莆田市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聚焦园区首位产业、主攻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园区错位发展、产业链互补发展的格局。以扩容、提升、转型发展和逐步退出机制,合并整合功能相似园区,清理低效益企业,如鼓励荔城、华林等园区由“增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引导莆田高新区、黄石工业园加快向涵江滨海新城、北高等地拓展,引导笏石、东峤、木材加工区等工业园区加强与临港型园区的协同联动,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调研组建议,要加快公共服务、信息化集成、公共研发等平台的建设。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加快研究制定与我市产业及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重点围绕我市确定的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链合理布局建设服务平台。
建设信息化集成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寻求突破,注重打造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构建园区软实力。借助莆田跨境电商示范区优势,加快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全链条产业互联网平台,如全球化网络货运平台、“丝路”跨境电商平台、全领域新消费平台等。如,建立鞋业互联智能制造等平台、电子信息产业链服务中心、自动化产业技术中心等一批鞋业、5G产业科技育成中心,为鞋服、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改变过去由单个企业分散研发的模式,转变为由行业协会或集团总部牵头研发。依托中电科创城、中科院STS福建中心莆田分中心等研发平台,搭建以创新、检测、孵化、融资、人才、营销服务等功能为主的平台,为优质项目落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
融入大都市圈格局。莆田的区位优势明显,仅次于福州主城区的优质发展区域,可以本市区域协同发展优势,实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合理流动(人才、资金)等。结合在建的福厦客运专线、沈海扩容二期等项目,强化福州港和湄洲湾两大港区的联动发展,打通福州、莆田、泉州的沿海大通道。利用湄洲湾港优良的港口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设施,承接先进制造产业基地、能源基地、航空枢纽、综合服务(仙游主城)等布局莆田。(时报记者 郑育俊 通讯员 李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