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田市司法局:筑牢法治基石 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日期:2021-12-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莆田市司法局紧紧围绕“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坚持法治引领,精准供给法律服务,积极推进法治化惠企便民举措,筑牢法治基石,优化营商环境。  

   集中法律专业智慧

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紧密衔接省政府行政立法计划和市人大常委会《2017—2021年立法规划》的工作部署,编制和落实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先后参与制定《莆田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莆田市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莆田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莆田市城市生态绿心保护条例》《莆田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莆田市山体保护条例》《莆田市木兰溪流域保护条例》等8部地方性法规,依法推进莆田市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办法、莆田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和莆田市政府规章制定办法等3部政府规章草案的立法审查工作,启动开展莆田市集体土地征收管理办法、莆田市餐饮业使用燃气安全管理办法、莆田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规定和莆田市规章制定公众参与办法等4部市政府规章的立项调研和起草论证活动。

    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及项目合同审核。2019年以来,以市政府和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76件,我局共审查文件出具意见202条,其中包括《莆田市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计发居民消费潜力实施方案》《莆田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提升发展十条措施》《莆田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莆田市关于印发加快鞋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莆田市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六条措施》等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类规范性文件56件;共审查市政府签约的各类项目和经济合同协议143件,包括莆田市妈祖健康城、莆田市高铁新城片区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合法性审核。

    完善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和专项清理。2019年对578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重点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共废止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23件。2020年对556份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共废止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21件。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取消违反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12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清理,共废止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3份;开展民法典涉及地方性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共废止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14件。2021年开展了全市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接下来,还将按照省商务厅、发改委和司法厅的通知,开展我市关于外商投资法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

    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及应诉工作。切实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及行政应诉案件依法应诉水平,畅通受理通道,做到依法案件受理率100%,加强涉开放招商类相关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工作,切实依法保障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一批行政争议,纠正一批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切实做到化解争议,定纷止争,维护社会稳定。今年来,共收到向市政府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65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包括一审、二审、再审、检察监督、复议答复案件)、市政府作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第三人行政复议答复、检查监督案件共计48件。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协助做好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相关工作,积极推进综合湄洲岛综合执法改革,整合区镇两级执法资源,实行扁平化执法。全市行政执法主体360个,其中市级行政执法主体78个,行政执法人员4268名,今年共开展了行政执法资格考试4场次。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指导开展相关清单、指南、流程图的编制及公开工作。

优化法律服务供给

助力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

推进司法行政机关简政放权、精简审批事项。主动对标厦门等先进地市做法,累计缩短审批时限26个工作日,绝大部分事项办理时限已达全省前列;开展标准化审批,制定我局51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审查工作细则,确保事项审批标准一致。全市第一批列入政务服务改革全域通办事项125项,我局59项,占比47%。深入推进“自己‘批’ 网上办”审批服务新模式改革,实现100%线上开卷式审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做到审批过程电子证照引用率100%,审批后电子证照100%生成。梳理下放我局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2项,赋予北岸经济开发区行使更多的审批自主权。根据省司法厅的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前,市一级单位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252项,县区一级单位实施195项,乡镇街道实施7项。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公共法律体系建设项目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给予项目补助金额总额886万,目前全市建有6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4个公共法律服务站。今年,“12348”法律服务热线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700人次,现场接受咨询900多人次。联合市委政法委、东南网创办“互联网+”“律师在线”网站,通过“律师+新媒体”模式,24小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积极推进全市公证行业为民营企业办理委托、声明、营业执照、证据保全等公证事项,尤其是以口罩为代表的防疫物资交易纠纷,为多家企业办理相关情况的证据保全公证,进行现场取证并为企业出具公证书。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年内实现学历公证、学位公证、机动车驾驶证公证、纳税公证等4项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加大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努力实现群众“一次都不跑”,在线办理公证业务,提升公证服务效能。

“送法进企”营造尊法学法用法氛围。将深化依法治企列入“八五”普法规划内容之一,把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诚信守法、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纳入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定期送法到企、举办普法讲座、通过以案释法等方式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引导企业家强化依法管理和依法从业意识,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劳动合同、集体协商等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疫情常态化下,针对企业重点对《企业风险与依法防范》、《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宣传,市律协组织律师梳理企业复工涉及的劳动争议问题、经济性用房租金减免、建工行业亟需解决的涉法问题等社会关注热点汇编成册,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针对性的法律宣传。

深入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与市工商联、市律师协会联合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全力做好援企稳岗各项法律服务工作。组建5支公益法律服务团队,为党委政府当好法律参谋助手,为企业有关劳资、合同、市场、争议解决等提供法律咨询和建议。成立26名律师组成的开放招商法律智囊团,启动“开放招商项目带动”法律护航行动。全市律师担任常年法律顾问690家,律师通过走访顾问单位、开展法律讲座、现场咨询活动等形式,重点了解政府重大决策、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出示风险提示函和合理化建议,指导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避免法律风险,保障了正常运作和健康发展。

狠抓基层社会治理

营造稳定和谐营商环境

以纠纷排查为抓手,落实定期排查机制。以县区、乡镇(街道办)、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为主,“律企同行”,以公共法律服务站为依托,定期组织人民调解员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工厂走访调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重点排查企业生产经营、合同履行、金融借贷、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先后开展涉企业矛盾纠纷排查1028人次,成功化解合同纠纷、生产经营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涉企矛盾纠纷179件,为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以部门平台协作为载体,推进涉企矛盾多元化解。充分发挥对接公安110“慧合解”、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平台优势,畅通多元化解纠纷渠道,对于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疑难复杂纠纷,积极联合公安、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统筹协调,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合力攻坚化解;同时建立健全访调对接、公调对接、诉调对接等工作机制,对不适宜调解或者调解不成功的涉企纠纷矛盾,及时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行政裁决、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最大限度预防涉企矛盾纠纷升级。建立企业行业调解组织28个,鼓励和支持全市各商会组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先后指导成立莆田市劳动关系协会1+N人民调解委员会,莆田市川渝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城厢区江西商会调委会、莆田市温州商会城厢调解中心等民营企业纠纷调委会,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拓宽化解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解决途径,促进企业良性经营、稳定发展。

以建立分析研判制度契机,及时掌握辖区内涉企矛盾纠纷动态。围绕涉及企业产生的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矛盾纠纷,做到一般纠纷信息周、月、季上报,重大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对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等重大敏感不稳定信息,第一时间上报当地党委政府进行深度研判,为涉企矛盾纠纷提前介入赢得了主动权。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