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红脉绽芳华 绿韵润乡村
【发布日期:2021-12-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凌明信

 


延绵不绝的山脉,弯弯曲曲的萩芦溪在萩芦大地上相互交织,相映成趣。

在萩芦有一个特别的村庄——官林,虽然地处偏辟,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名字,而拉近了同山外面世界的联系。这里是苏华的家乡,一位“八闽巾帼英雄,妇女解放先驱”。青山绿水间的红色记忆,如今串成一片乡村振兴的大风景。

时至初冬,官林村的景色更是醉人的。青山如屏,碧水潺潺,叠翠空灵的山峦,诗意的小桥流水,点燃了人们心中欣赏山色美景的火种。山坡上,楼房间,簇拥着一片片的枇杷树,在树梢间深抹着点点的果花,天然淡雅,像是挂着北方的雪花,甚是好看。同行的荔城区食品药品行业协会监事长黄青锋是常太洋边人,他告诉,这是枇杷“解放钟”品种。这白色的果花,映衬着脚下这片被红色浸润着的热土,更令人留下历久弥新的印记。真是:红脉绽芳华,绿韵润乡村!







 











木兰溪畔红梅开,八闽巾帼第一人



 

在暖阳下的果花间穿行,顺着道路侧的红色标志,记者来到官林村地理位置高的头份自然村,老革命苏华故居即苏华革命事迹陈列馆坐落于此。故居为两层土木结构的楼房,建于1920年,厅堂东3间、西2间,共6开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站在入云深处、视野开阔的故居,或环顾或俯瞰,摄进的是满眼的巍峨青山,给人一种雄壮的力量,一种心灵的震撼。

这是闪耀在绿水青山间的“红色学堂”。长年守候在故居的黄建成给记者讲解各个年代苏华同志的故事,苏华是他的姑妈。一份详实的资料,一幅幅生动的浮雕,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吸引了莆田广大党员干部前往瞻仰革命先驱,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峥嵘岁月留史迹,一张照片、一份报纸,平常的物件背后隐藏的是跌宕起伏的红色故事,蕴含着激情澎湃的红色传奇。

苏华,本姓黄,名德馥。苏华,是她参加革命后的化名,含有“为中华苏维埃而奋斗”的意思。1908年,她出生于莆田萩芦镇官林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苏华父亲早逝,由母亲田氏抚养长大。10岁左右,苏华随姐姐黄德园到莆田城里读书求学,后考入咸益女子中学。中学毕业后,她回到母校城东小学当教员。1929年秋,苏华与这些女青年教师一起参加了革命团体互济会,并担任组长。以后,每星期她都要下乡发动农村妇女学习革命思想,组织妇女会等。因为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317月苏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还吸收了黄春治、杨文淑、曾娉亭、郑淑英等人入党,建立了莆田县第二个妇女党支部,苏华任书记。19324月,中共莆田县委决定建立县委秘密机关,苏华被调到县委机关工作。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县委书记王于洁与苏华、团县委书记蒋声与杨文淑、县委委员王纪修(后任莆田中心县委书记)与曾娉婷分别以假夫妻的名义作掩护,到涵江、福州、笏石等地开展工作。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苏华、王于洁两人之间长期相处,逐渐由同志友情发展为革命爱情。火红的革命羽翅燃烧起爱情的焰火,1932年两人正式结婚。

19338月,迫于当时严酷的革命斗争形势,苏华不得不将出生11天的孩子送给老乡抚养,孩子8个月时不幸夭折。1936年,时任闽中特委书记的王于洁因叛徒告密被捕,并于1937年英勇就义。苏华强忍丧夫失子的悲痛,踏着烈士的足迹继续前进。

铮铮铁骨英雄气,耿耿丹心照汗青!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华调到闽浙赣省委,担任政治联络员,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建立农会、组织抗日剧团。1938年,“泉州事变”后,她坚持在莆田地区恢复党组织,担任莆田中心县委书记,对闽中地区的革命起了重要的作用。1939年,她随闽浙赣省委转移到闽北、南平、邵武一带,开展游击战争。19397月,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次党代会上,她当选省委委员,负责省委政治联络工作,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奔波于莆田、福州、闽北之间,乔装打扮,穿行于敌顽之中,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建立地下交通站、传递军情、筹措款项、输送军需物资、护送战友,开辟了“地下航线”。19442月,她只身携带闽中游击队攻打莆田涵江交通银行,缴获700万巨款,在敌人的跟踪下,安然脱险,最终将这笔巨款全交给组织。

解放战争时期,南征北战的苏华受党组织派遣,于19496月福州解放前夕,带着电台潜回福州,与城工部的同志配合,为解放军收集敌人重要情报。受到解放军兵团首长的表扬。

新中国成立后,苏华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妇女工作中,先后任省总工会女工部部长,省妇委书记,第一、二、三届省妇联主任,省委组织部妇女小组负责人,第二、三届全国妇联委员。由于在全省妇女中具有很高的威信,曾代表福建妇女参加了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山丘巍巍。绿水青山间聆听红色足音,感动于苏华和王于洁的革命爱情故事。真是:木兰溪畔红梅开,八闽巾帼第一人!

 


绿色基因引活力,红色印记放光彩


 





如今,官林村将苏华等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进行梳理,整理出红色旅游板块,守好红色根脉,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用好苏华革命事迹陈列馆等文化资源,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通起来,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聆听党史故事、感受发展变化,朝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全速奔跑。

同时,做足“红色血脉+绿色基因”文章,将红色历史文化倾心融入到绿色风景中。

一直以来,包括官林村在内的萩芦镇依托山谷地形、山水生态,坚持绿色发展方向,主动融入莆田发展大局,从宜居、宜游、宜养着手,立足春有枇杷、夏有漂流、秋有龙眼、冬有温泉的镇情,挖掘资源禀赋优势,集约整合旅游资源,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把红色旅游和味道山乡有机融合,吸引更多的人来体验红色旅游,以此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推动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萩芦镇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精品农业,着力发展乡域特色产业,做精做优现代特色农业,积极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传承好发展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官林村盛产枇杷、龙眼。果肉细腻等特点兴誉海内外,涵江区“萩芦牌”枇杷获得国家认证,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如今家乡的中老人都坚守着这片热土,青年人都走南闯北,甚至走出国门。一张张“金票”从异国寄往生他养他的故乡,给故乡注下活力,一座座别墅拔地而起,社会治安隐定,村民安居乐业。

在生态康养悄然兴起的当下,萩芦镇依托地下蕴藏的天然温泉,构建起温泉养生特色小镇全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官林村的温泉更是一绝:还保存五代十国时候军阀刘存效开创南坛温泉一处,距现在有1100多年的悠久历史,闻名遐迩,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一到冬天“白雾袅袅,笑声朗朗”,周围的群众尽情地泡洗,消除着一天的劳累,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据说南坛温泉跟一个美丽的传说有关联,传说曾经有叔嫂两人相依为命。小叔子是个哑巴,整天捏泥人,捏好放在屋子里,有一天晚上小叔子突然会讲话,对他的嫂嫂说,明天鸡叫头遍叫醒他,嫂嫂又惊又喜,整个晚上睡不着,鸡尚未叫,就叫醒小叔子,小叔子不知时辰到,一箭射向天庭,放出自己平时捏的泥人(天兵天将)。结果,时辰来到时,这些天兵天将缺腿少臂的不能参战于失败而告终,据说那是哑巴天子,天子出不成,不久地下就冒出温泉,长年累月温泉不竭温度保持在42℃左右,给南坛地区的群众带来诸多方便。

这当然只是传说而已,南坛温泉的知名度却是真真切切的!

苏华革命事迹陈列馆周边的参天大树,让人回想起100年前落在故居边上的种子。古树上的那只白灵鸟,她俊俏的身姿掠过山川。

官林的景色是醉人的,官林的初冬是红色的。追寻红色,没有终点。当红色走过了昨天,走到了今天,还要沿着红色走向未来。那一抹红色,犹如官林的地热温泉,源源不断地喷涌着热量,总能令人在感受力量中驰骋想象。遥望,群山插天;近看,果树成荫,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机勃勃,光彩焕发。沿着红色足迹,苏华家乡的乡亲们在绿水青山的发展道路上延续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让红色印记再放光彩。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