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高效课堂”系列之城厢区篇】教育花开意正浓 城厢区精心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日期:2022-03-3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吴芹芹

 

莆田五中“三研三讲”、城厢区一小“读思达”、城厢区二小“师让学”、筱塘小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霞林学校分层教学模式……近年来,城厢区鼓励学校探索适合各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了质量立校、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掀起“人人讲高效,人人争高效”的热潮。百花争妍、春满校园,倾情教育、花开有声。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带队观摩城厢区一小高效课堂授课

    

打造高效课堂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抓手,也是“减负提质”的有力保障,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管理,实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城厢区自2018年起推行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城厢区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城厢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快速的提升:全区教育发展水平处于全市前列,2018年获“2017年度福建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区)”称号,“教育强区”工作被定为全省重点发展对象,城厢区主要领导履行教育职责评估居全市第一,2021年全市唯一一家高中、初中、小学、学前四个学段全部获“莆田市教育教学优质管理奖”……


 




 



 “三研三学”焕发课堂新光彩

 

走进莆田五中,聆听教育花开的声音。你所见到的课堂既没有经历大起大落的变化,也没有想象中的“花哨”,平常得如同我们上过得每一节课。但静水流深,“自主学习”贯穿始终,孩子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变多了,教师的角色悄然发生变化,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思维的促进者”,学习真实地发生着、获得着。这一切都得益于高效课堂建设实践。

2021128日下午,在莆田五中的数学探究实验室,一节别开生面的高中《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课堂正在进行。这个课堂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点不同。传统课堂上,一排排学生端坐台下,老师在台上不停地讲。而莆田五中的这堂课却是学生分组围坐在一起,老师更像个主持人。课堂上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直观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而学生则可以在学生端电脑上应用GGP软件进行抛物线定义演示,通过图像上坐标的位置数据变化,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探究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所拥有的不同形式,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并进一步感受坐标法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据介绍,该课堂是莆田五中于20196月起筹备并专门设立的数学探究实验室。该实验室是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提供的一个能够动手操作、体验感受、探索发现与实验验证的过程、机会和平台,学生享受着的是解决问题的数学精神和乐趣。“探究性实验课让课堂内容里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生动起来!”刚刚下课的莆田五中高二(7)班学生许丹说道:“这类的课堂不仅能自己实验观察,还能与小组成员就图形、数据变化进行讨论,锻炼了自己动手和思考能力的同时,深刻理解了课本知识,也使得学习变得简单有趣。”

“探究实验室将成为孩子优质的学习方式。自从学校建立了数学探究实验室,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空前高涨,都非常喜欢这种课堂模式,老师们也反映自从有了探究实验室,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莆田五中校长吴志明介绍,这种教学模式是着眼于构建高效课堂而实施的新的教学手段,是一项新的课程改革。课堂内无论是老师传授知识,还是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模式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习环境由教室变为探究实验室,学习方式由被动的听变为探究互动,学习内容由做习题变为动手搭建模型,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除此之外,该校还建有环境检测实验室、DIS探究室等,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目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莆田五中立足校情,紧紧依托新课程改革理念,聚集课堂改革,创新求变,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五中学情的高效课堂模式——“三学三研”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两个抓手”(导学案和小组建设)、“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和拓展延伸)。其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课前检测—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师生探究—总结提升—检测反馈—课后作业。

“‘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追求的是‘点燃火焰’。”校长吴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学、助学、督学’。学生在教师‘三学’指导下经过‘自学自研、互学互研、深学深研’的‘三研’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创新。”“自学自研”,以个人自主学习为基础,强调实践、体验、感悟的学习过程。“互学互研”,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将个人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过程。“深学深研”,以问题作为学习的基础,完成一个由发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问题并创造新问题为终点的学习过程。

吴志明告诉记者,从20189月份开始,学校从高一年级开始探索“三学三研”教学模式课改活动,要求每个学科重点培养一、二名骨干教师,精研导学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每周上一节高效课堂研讨课,同时要求创新课例研究、校长点课、省市区校示范课必须采用“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20199月“三学三研”教学模式逐步推广到高二,20209月全校推广。由于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师个性差异,学校鼓励各教研组积极探索不同的模式,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标志性元素必须坚持。三年多来,各个教研组认真学习理论,努力提炼模式,致力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优化具有五中特色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如:英语教研组推出符合语言认知规律的“非常3+3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教研组“双课型”高效课堂模式(“双课型”指的是新授课与复习课)。

20211125日下午,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带领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院负责人及各县区委(工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教育局局长莅临莆田第五中学调研指导高效课堂建设活动。该校物理组青年教师许芙蓉展示了一节有序、高效、智慧的课堂教学。许老师的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案导学和小组活动为抓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拓展延伸、课堂检测五个环节层层递进,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将抽象的物理模型形象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堂流畅、高效,得到听课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可见,在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讨论,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生生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

“三学三研”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通过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反思升华拓展问题,先学后导,内化延展,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学教互动的课堂,师生地位平等,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启发者,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分享实现主体参与,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三学三研’的模式下,不仅使得课堂变得高效,而且使得作为学习主体的我们也是受益匪浅!”高二(4)班的卢正也告诉记者:“在这种模式下,提升了我们的参与度,也激发了我们求知的兴趣。上课前,老师会给我们分发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让我们通过自主查找工具书等自觉进入课文所涉及的情境之中,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思考迈出学习新课的第一步,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之后,老师会让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相互协助以求真知。交流过后,老师会让我们展示讨论交流的成果,提升了我们在课堂上的激情,也能让我们从其他小组的思路中获得启迪、发现不足,拓宽思路。课堂结束前,老师会让我们对当堂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内化于心、自我评价,再用提问的形式进行检测,发现不足,及时补缺补漏。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老师还会进行适当地拓展,开发思维。”

莆田五中高中语文教师柯丽斌说:“我们在分析《琵琶行》的首段‘醉不成欢惨将别’时,就有小组在合作探究中产生独到见解,提出作者的内心伤感不仅是因为离别,能够离开偏远荒凉的九江郡,也是他的心愿。恰好朋友的离去,更助长作者对自身境遇的失落,以及对前途的迷茫。这样的发现的确令人十分惊喜,这也展现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成果。”

“教化之本,出于教育”。吴志明表示,“三学三研”教学模式是五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创新,学校将继续探索和改进,使其成为一套更加完善的有效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通过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育人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兴教研重实干重燃教育激情

 

 

莆田五中教师集体备课


 

 

霞林学校林凡老师执教《圆的认识》

 

 

推进高效课堂工作是落实“双减工作”政策的必要前提。“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校外培训引发争议,课堂教育重新回归,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要抓牢“课堂教学质量”这个根本,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推行高效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城厢区南门学校校长陈旭同样表示:“高效课堂,就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多年的‘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授型’的教学模式,造就了我们的学生不会学习,学生离开老师这个拐杖,离开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不知道干什么。高效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找出重点难点和疑难问题,这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大部分问题能够自我解决,这会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学生也发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又会大大增强了学生听课的针对性。”

“懂了”和“会了”,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懂了”并不代表着“会了”。学生回答问题展示,激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黑板展示,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规范了学生的答题步骤,训练了学生的得分意识。课堂上学生是演员,绝对不能让他当观众,打瞌睡的永远是观众,而不是演员。学生参与课堂是关键,要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增大课堂容量,降低精力流失,提高学生能力,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把学习还给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围绕课堂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问题“拓、挖、思、悟”,不厌其烦、“无限”放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课堂做到“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一切围绕“学”动,组与组、对子与对子、生与生、生与师互动交流。

城厢区南门学校建立高效课堂普遍适应性模式,推进6+1”模式——“导思议展评检+用”。高效课堂不仅是一个模式框架,打造适合校情的高效课堂才是关键。实现课堂高效不是靠教师单打独斗,而应有相应配套的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机制,精细化管理才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南门学校推出的“一课一研、三备、三统一”的集备和评价模式就为该校教师团队协作教研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陈旭看来,推行高效课堂,主要是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改革传统教学时间+汗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题海战术等旧模式,实现“零作业”目标;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课前教师“三备”:聚焦“三单教学”——课前自学单、课堂学习单、分层任务单;课中促进“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做到在课堂上“该讲的讲了、该练的练了、该评的评了、该收的收了”。同时做到“不拖堂、不上课表以外的课、不让作业带回家”。其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合作式、项目式、情景式学习。

传统课堂靠监督,高效课堂靠自觉!“长期坚持,你就会发现高效课堂真正把主动权还给了孩子。让学生‘动’起来,动手、动口、动脑。”城厢区霞林学校林雅媛副校长表示,他们学校从2018年开始推行高效课堂改革。以前,学生学习靠督促,如今,学生学习更自觉了,还会主动搜集问题,并帮助同学解答问题。推出这样的高效课堂,老师看似轻松,实际上压力更大。“现在的孩子很聪明,搜集信息的渠道广,如果老师提前不好好备课或学习,有可能学生提的问题就回答不上来。”林雅媛称,课堂上老师们以前的经验教学模式不适用了,被“逼”得天天充电,否则就可能被学生问住。霞林学校为深化课堂改革,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大“学---结”课堂模式的探索力度,不断改进教学案的设计与运用,以求更好地做到减负增效,更好地落实“双减”精神。

“课堂改革的号角早已在我区吹响,高效课堂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谈及高效课堂建设工作,城厢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进说,为了推进高效课堂,城厢区科学统筹,出台了中小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分类别、分阶段有序推进;培训交流,搭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培训、校际交流、名校联姻等形式多样的高效课堂理论学习与培训活动,准确把握目标任务,落实高效课堂各项制度;督促学校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听评课管理、校本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常规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注重典型培育,探索形成符合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实际,各具特色、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城厢教育特色奠定坚实基础。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高效课堂改革的路上,我们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我们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感受学科求知的乐趣,能感受到高效课堂的魅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