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吴芹芹
语文课上,学生阅读名著,自主读书,圈点勾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学课上,开展研究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走进数学世界,学以致用,思维在理性中飞扬……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唯我独尊”,学生更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变成了探索者、实践者、创新者。
近年来,涵江区以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担当,通过正视不足、问诊把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标准为主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理念,以“导学案”为载体,紧扣“教”与“学”,重视“活”与“实”,且行且思,求真务实,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探索出“八步四导”“思问悟”“‘3+2’互动”等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自主发展教学模式,推动涵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提高我市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性、主动性、创新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带队观摩高效课堂授课
高效课堂展示课
老师集体备课
“八步四导”践行自主发展
在暖暖的阳光照射下,莆田六中校园生机勃勃,古松傲然迎风摇曳,一栋栋教学楼显得活力盎然。走进六中的课堂,自由、轻松而热烈的小组讨论之声如清风拂面而来。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樊篱如暖阳下的冰雪在悄然融释……
莆田第六中学从“为成长奠基”的办学宗旨出发,教育教学目标始终指向为学生未来长远乃至终身的学习自主发展打基础。在构建高效课堂时,把高效率、高效益、长效应定为课堂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改革方向指向启发、点拨、唤醒、催生和自主、合作、探究、创生,探索出一个基于网络智慧环境下的“八步四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
提起课堂,大家脑海中的情景是课堂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下课后,老师是口干舌燥,学生是收获甚少。教师围绕重点、难点、易错点亦步亦趋、照本宣科,学生被迫接受海量的信息,知识是囫囵吞枣。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经验、认知特点被忽视,学习兴趣消磨殆尽。在这种课堂教学的引导之下,学校必然会出现以教师为中心和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无从谈起。
近日,一场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暨涵江区高效课堂推进会在莆田第六中学开展。涵江区领导带队现场观摩莆田第六中学高中历史教师林志萍的《新中国的外交》课堂教学,认真记录课上师生表现及高效课堂应用情况。
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师生配合融洽,气氛非常热烈。整节课不仅有学生分组学习探究,课堂还被分成不同环节。学生们时而安静地思考,时而开启辩论模式,时而走上讲台分享学习成果。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疑惑,这与传统的高中课堂截然不同,学生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该节课的授课老师林志萍告诉记者,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与老师进行互动,进而在愉悦的实践中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这是学校特色化教育的一大亮点,非常受学生们的喜爱。
“学校实施高效课堂以来,老师们在课堂上能够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同时增加了师生互动环节,我们能够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学习气氛更浓厚啦!”该校高二(16)班学生方琳琅告诉记者:“我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花在作业上的时间减少了,我有更多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社团活动和种植劳动,这样的学习生活很精彩。”在莆田六中,学生们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每周的一节劳动课,他们可以在学校的菜园子享受种菜的愉悦。学校在校园空地开垦了一块菜地,每班都有块责任田,学生能在课上体会劳动精神,释放情绪,培养探究能力。高一(14)班的刘君超跟同学刚刚给班级的责任田松土,他告诉记者:“食堂会回收我们种的各种蔬菜,然后我们在食堂吃到自己种的蔬菜,特别有成就感。通过劳动,我们学习的压力也放松了,能体会到田园生活,从劳动中学会做人、学会感恩,特别快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重在参与、互动、探索。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教学才能更高效。不同的学科,却演绎出了同样精彩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异曲同工之美妙。同样的,一节高中数学课也在另一间教室进行,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激情多么高涨:数学课上在导学问题的引领下,小组的自主、合作、探究,每个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演、写、画、算”,尽情地释放激情、扩散思维、张扬个性,从中发现问题、补充质疑;学生自我完善,反思提升,教师适时介入点拨、引导。整个课堂,教师只充当了领路人,而学生都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积极参与,快乐学习。正所谓,我的课堂我作主!
据介绍,“八步四导”是由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创设——问题生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主生成——展示评价——自主构建——新情境迁移”八个步骤和教师引导启发的“导入——导学——导评——导悟”四个环节构成。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情境创设,教学以情境创设始,以新情境迁移终,培养应对复杂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小组同伴合作,自主进行概念形成、体系构建、能力的养成。三是强调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导重在启发、点拨。导的重点一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建立,二是调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三是导在学生知识经验脱节之处,导在思考发生障碍之处,导在方法总结提炼、知识升华之处。
“我就像是一名‘助产士’。”该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吴荔君用一个新鲜的比喻形容自己。她说,她的作用就是引导让学生自己发力“吮吸”知识,导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建立,调节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导在学生知识经验脱节之处、思考发生障碍之处和方法总结提炼、知识升华之处。
近年来,莆田六中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树立“教为不教,学为自学”的教育理想,切实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及周边实际环境中可供学生体验和动手操作的内容,还原生活场景,强化课堂体验,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感悟、反思中理解知识,并发现知识内联,构建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与应用,从而打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三年来,莆田六中教育教学成绩连年提高,高考本科上线率均超过90%,教师在第五届教师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杨丽君、施娒老师分获省赛二、三等奖,14人次分获市赛一、二、三等奖。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一把尺子衡量人的单一做法。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其实,更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教育不能只注重眼下而不想未来,缺乏自主,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受限。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是学校一直重视的话题。”莆田第六中学副校长郑伟山表示,在“双减”的背景下,学校要五育并举,学生要全面发展,这就必须向课堂的每一分钟要效率。所以就要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八步四导’教学模式,除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培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可以自己学,可以不断成长,用一辈子的时间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眼前的课堂高效,更着眼于学生未来,乃至于学生终身的发展。”
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学生大方展示自己的观点
热烈的小组讨论
焕发课堂新光彩
莆田六中“八步四导”教学模式只是涵江区构建高校课堂的一个侧影。
莆田第十七中学是涵江初中第一小片区的龙头校,也是全省第一批初中数学基地校。2018年,该校开始推广打造高效课堂。虽然有不同声音、抵触情绪,但全面推开后,莆田第十七中学成绩大幅提升,有目共睹。在“3+2”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活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获得了“市初中教育教学优质管理奖”,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有28人次获市级以上奖项。学校共有教师2人次获国家级奖励、42人次教师获区以上各级奖励、10人次获得“一师一优课”奖、5人次获教师技能大赛市级以上奖项,侯秀珠、黄晚霞两位市学科带头人多次在市级以上交流活动中展示,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构建高效课堂使我校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莆田第十七中学校长肖德瑞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向记者诉说着,课堂上学生思维相互碰撞,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上课打瞌睡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开始向“我会学”“我乐学”的方向发展。
“教无定法!”刚上完课的莆田第十七中学教师侯秀珠告诉记者自己对教学模式的理解。“教学模式只是个框架,不见得适合每个教师或者学生,我讲的每一课,具体环节的名称都在变。”侯秀珠说,“3+2”教学既紧张又活泼,学生成绩有明显提升。从长远来看,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比如发散性思维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众人面前表达自我的勇气和胆量都得到提高。“这对于学生们以后踏入社会是非常有益的。”
打造互动探究的高效课堂,切实转变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方式,近年来,涵江区通过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健全听评课机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区级教研活动等,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逐步形成了“学生乐学,老师乐教”的良好教学局面。
莆田青璜中学、涵江区实验小学等11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莆田六中、莆田华侨中学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莆田第六中学黄一斌老师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获省级“优课”重点推广课例,更有小、中、高各校多位教师的课题获评省级“优课”,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郑媛等多位教师的课题获评省“基础教育精品课”……
涵江区三江口镇中学,这所农村校在“双减”政策下,减去低效、无效教学,立项“挖掘潜能,促学困生转化”课题,开创了“积分基地”,通过高效课堂与高效课后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自学能力,老师、家长、学生三股合力,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学生人数从2015年时的300多人升至如今550人。从生源流失到回笼,从薄弱校到口碑校。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老师不仅需在课前做充足的准备,并且课后积极开展教学交流,充分利用学校各教学研讨会和集体备课活动等优化教学水平的现有模式,在探寻和突破课程重点、难点中共同提升。“我们要向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让课堂教学成为教育的主阵地。”涵江教育局教育督导室副主任陈艳表示,各校各学科备课组制订详细的学期集体备课计划,每周必须组织一次“个人自备——集体研磨——个人再备”三备环节,明确“进度、内容、主讲人”。个人在集体备课成果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和修订,所有学科课堂的导学案或教案都要做好三备工作。教师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抓教改重高效,抓高效重考评,听评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考核内容,涵江区实行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校领导听课覆盖全部学科,教师听课可跨学科进行。“进行跨学科听课,有助于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学科已有教学方式方法之间的大融合,从而开辟出教学的新天地。”陈艳告诉记者,涵江区各校精心打造公开课,每个月以年段和学组为单位,推荐教师代表轮流上课,再推出典型在全区进行优质课比赛。一场优质课比赛,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历练场,更有助于教师破茧成蝶式的“蜕变”。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扎实磨课、赛课,只为更优秀的课堂。每学期举行一次区级公开课评选,邀请区内外教研专家参与评审。结合信息2.0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网上“晒课”以及“优课”评选,并对参加各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获评“优课”的教师进行每节1000元—10000元的奖励,为提高各校及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发挥了明显的辐射作用。
同时,为切实加强“双减”背景下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涵江区每学期都举行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这学期在全区推出28节高效课堂(中小学各14节)进行听评课观摩研讨,以此示范引领,达到全面有效提高全区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涵江书香氤氲的校园里,随时可见阳光自信的学生,步履匆匆的老师,他们无不散发着一种豪迈自信、拼搏的精神。“成功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体现在分数上,而是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爱上学习。从课本上延展到现实生活中,用善于思考、热爱学习的态度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