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妈祖陪神:陈文龙与拿公
【发布日期:2022-04-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朱合浦

 

妈祖有众多陪神,最常见的如:千里眼、顺风耳和水阙仙班(见湄洲妈祖祖庙西轴线);还有陈靖姑、钱四娘,以及路允迪、李富、宋本、蒲师文、郑和、林尧俞、施琅、姚启圣(见湄洲妈祖祖庙南轴线正殿);而鲜有人知的陪神是陈文龙和拿公。今天,我就专门讲一讲这两个比较罕见的妈祖陪神:陈文龙与拿公。

先说陈文龙。

陈文龙(1232-1276),莆田人,陈俊卿五世从孙。初名子龙,幼颖悟,苦学不厌。淳祐十一年(1251)入乡学。宝祐四年(1256)入太学。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进士,龙飞射策第一。南宋度宗皇帝为其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字刚中,号如心。

南宋端宗景英年间,陈文龙出任福建、广东宣抚使兼兴化县指挥官。咸淳七年(1271),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后来,陈文龙的正直敢言,渐渐忤怒了贾似道。襄阳失守,陈文龙上疏痛责贾似道用人不当,并请罢黄万石、范文虎、赵潜。贾似道大怒,将陈文龙贬官抚州,又指使台臣季可上书弹劾陈文龙。不久,范文虎降敌,贾似道兵败鲁港时,赵潜最先逃跑,导致其余守将弃城而逃。贾似道后悔不听陈文龙所言,又起用陈文龙为左司谏,迁侍御史,再迁为参知政事。由于朝内议和,陈文龙乞请回乡养老,获准。

景炎元年(1276),益王称帝福州,陈文龙再次出任参知政事,一上任就轻而易举地平定了漳浦、兴化叛乱。元军占领广州后,泉州、福州守将纷纷投降。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陈文龙,均被其焚书斩杀。对军中的议论,陈文龙道:“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由于部下降敌,陈文龙与家人均被元军抓获。面对凌辱,陈文龙指腹道:“此节义文章,可相逼邪?”后被押送杭州途中,陈文龙开始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宋端宗谥忠肃。

明永乐六年(1409),皇帝诏封陈文龙为福州府城隍,又以能保佑航运、渔民,加封“水部尚书、镇海王”,福州人称陈文龙为“尚书公”。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皇帝亦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

综上所述,陈文龙是民族英雄,所以福州以陈文龙为城隍爷,莆田以陈文龙的叔叔、同为抗元英雄的陈瓒为城隍爷,明代莆田曾建有“二忠祠”,祀陈瓒陈文龙叔侄俩。巧合的是,陈文龙与妈祖一样,有护佑航运和出海渔民的神迹,所以明永乐皇帝才诏封他为“水部尚书、镇海王”,于是陈文龙成为妈祖陪神就顺理成章了。

再说拿公。

拿公这个名字好多人都不熟悉,但在清宫档案有关妈祖的资料中却经常出现。

据李凭之《拿公传说》:拿公姓卜名福(一说名卜偃),宋朝末年人氏,是邵武拿口镇行船商人,因他“以业拿舟”,号称“拿公”。拿公为人忠厚善良,体恤民情,因而神灵也垂爱于他。一天,他在船中忽听神语细若蚊蚋,说是有恶徒将往当地二百口井中投掷毒丸传播瘟疫,于是大惊,照神喻所示方位匆忙奔去,果然发现恶徒投毒,他当即抢过所有毒丸,悉数咽下,瞬间,只见他面色靛青,毒发身亡。恶徒见状,震惊于拿公的正气和勇气,迅速逃离,不再祸害。当地居民感念拿公舍身相救的高怀大义,尊其为“井神”“水神”“防瘟之神”,从此建庙供奉,香火绵延。

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部将汤和由海路攻打福州,在五虎门受阻不克,就张榜求攻城之计,并在榜文中愤而扬言攻破福州后要屠杀全城所有人口,原文为“俟破城,不留一人”。这时拿公显灵,驾小舟到五虎门外向汤和献攻城计策,条件是改动榜文中的一个字,汤和欣然同意。拿公即对汤和指出,致部队受阻的五虎港北面,绕过熨斗山还有一个乌猪港,其水道亦能交汇闽江直通福州城,但常年通行船只较少,缺乏疏通养护,导致淤塞,让人误为此路不通。如若疏通清淤,至大潮时,水深亦达二十余尺,足够大军前行。汤和大喜,攻城将士变为清淤大军,将拿公所教快速实践:砍烧苇草,钉齿耙于轻舟之底,顺潮水耙划河道,不几日,乌猪淤港果然被耙出一条通畅水道。中秋大潮,汤和舰队浩浩荡荡、出其不意直进闽江,逼取福州城。此时汤和兑现承诺让拿公改字,拿公就将当初榜文“不留一人”改为“不杀一人”,汤和见状哈哈大笑:“正合吾意哉!”

福州城既取,汤和回报太祖朱元璋,且将拿公谋略胸襟一一细禀,太祖龙颜大悦,欲收拿公为将为相,汤和又回禀:拿公高蹈,已飘然远去,不露形迹。太祖叹息:真一忠勇恤民之神人,遂金口敕封拿公为“天下兵马司大元帅”和“护国公卜千岁”。福州城万千百姓更是普建庙堂供奉拿公。拿公既是福州的井神、水神,又是保佑船只航行的海神,于是拿公成为妈祖陪神也顺理成章了。

有意思的是,陈文龙和拿公这两位陪神很少出现在妈祖庙里,而是出现在明清两朝出使琉球的封舟上。这也许是因为明清时期出使琉球的封舟全都是从福州起锚出发的。

根据相关史料所载,明、清两朝的琉球册封使船皆从福州台江出发,顺流出五虎门后,抵长乐广石澳候风信开洋东渡。故在福州台江、五虎门的怡山院和长乐广石澳均建有天妃宫,供中琉两国的来往使者致祭。另在使舟中,亦供奉妈祖神像,以便早晚上香祈祷,以求保佑合船平安。

明朝的使船形制据朱国祯《涌幢小品》:“长一十五丈,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分为二十三舱,前后竖以五桅……舟后作黄屋二层,上安诏敕,尊君命也;中供天妃,顺民心也。”

清代的使船形制据张学礼《使琉球记》:“其船形如梭子,上下三层,阔二丈二尺,长十八丈,高二丈三尺。桅舱左、右二门,中官厅,次房舱;后立天妃堂,船尾设战台。”

天妃神像是在使船出发之前由正使亲迎上船的。自清代开始,使船上除供天妃神像外,还供水部尚书陈文龙和拿公二神像。

如清嘉庆五年为册封琉球副使的李鼎元,在其所著《使琉球记》中云:“嘉庆庚申闰四月十六日戊辰,黎明至冯港,请天后行像并拿公登舟,祭用三跪九叩首礼。命道士举醮祭桅,行一跪三叩首礼,取旗祝之,噀以酒,合口同言顺风吉利。”

这些都说明陈文龙与拿公皆为册封舟上妈祖的陪神。妈祖与陈文龙、拿公都为庇佑封舟,在往返琉球达成朝廷册封使命中作出巨大贡献!

记得20世纪90年代,我曾随同蒋维锬老师往福州台江万寿尚书庙探访。在探访中我们了解到,明末开始,福州闽江沿岸广泛流行奉祀水部尚书陈文龙的信俗,并先后建有5座尚书庙,其中台江万寿尚书庙系规模最大的一座,而每座尚书庙的后殿即为妈祖殿。由于福州旧城改造,台江万寿尚书庙正面临如何保护和修缮的问题。那一天除了庙方负责人之外,还有陈章汉、朱谷忠、郑国珍、刘湘如等文化名人一起参与讨论,为弘扬妈祖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献计献策。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