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强化社会面管控工作,营造有序平稳的辖区治安环境、做实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华亭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以稳定为主调,抓实基础工作开展落实,以“三种坚持”实现保“民生”、聚“民意”、暖“民心”,全力助推辖区治理迈上新台阶。
坚持“防为导向”,保辖区稳定护“民生”
紧盯监管切入点。紧盯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导向,强化针对按摩业、寄递业的监管,对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采用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全面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行业场所的管理主体履职尽责;同时从疫情防控、实名登记、技防应用、安保配备等方面加大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类不安全隐患,确保行业场所规范经营。
聚焦民生关注点。坚持既抓大案,又管小案,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盗窃电瓶、电动车、电诈等高发侵财类案件为突破点,做到深挖细查、快侦快破。同时从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合理安排警力,切实强化追赃力度,尽力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公安机关的新作为。3月4日11时许,华亭派出所接到群众报案称其服装店内衣物被盗,通过“合侦快破”机制,民警在2小时内便将该嫌疑人抓获并追回被盗衣物。
坚持“解为目标”,促社会和谐聚“民意”
“警格对接”源头管控。以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小区物业、娱乐场所为主体,发动建立治安自治组织,由社区民警牵头,与社区网格员加强走访摸排,及时核查处置对可能引起事端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及时掌握排查深层次、隐蔽性的矛盾纠纷,并借助微信群即时交流,做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今年春节前,社区民警黄圣接到辖区企业业主的电话求助,称有一人因为工程款的问题正在企业顶楼不肯下来,黄圣匆忙赶到现场,经了解为李某承包了该工厂的修缮工程,造价40余万,眼瞅着工程已经完工,马上也要过年了,工程款却迟迟还未到账,李某这才着急上门讨要说法,而企业也还未收到补助款,导致双方矛盾激化。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华亭派出所多次联合司法所、园区管委会、华亭镇党委组织双方进行协调沟通,在经过多日协商后,双方终于达成一致,事后,李某对民警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表示感谢,连声感谢民警为民办实事。
“公调融合”多元调解。不断深化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依托华亭镇党委,融合司法、法院、国土等力量,建立分流、联动、化解等制度,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司法调解为要、行政调解攻坚的联动式、层级式调解模式。2021年11月,华亭派出所民警在下乡走访过程中得知,辖区某小区的业主李某与邻居李某美因公共通道的使用问题产生纠纷,两年间一直争执不下,双方互不让步,成为了双方心中的大石头,一出门就互相辱骂对方。民警了解到,李某美在门口的公共通道处安装了鞋柜,但李某认为鞋柜影响了她的通行和采光,想让李某美拆除鞋柜。民警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解决,邀请物业、住建部门等多次到双方家中进行走访协商。通过分别交流、双方座谈等数十余次的反复走访,双方决定各让一步,主动接受民警提出的调解方案并现场履行完毕。
坚持“民为根本”,优服务形式暖“民心”
紧扣群众需求不松劲。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全力推进社区网格管理一体化,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社区,以“进社区、进场所、进企业、进单位”开展日常基础工作走访和采集,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紧紧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开展社区工作,坚持回访与服务同步。2013年,辖区小杨因琐事与家人起了争执后离家出走,途中遗失身份证件,后来与林某相遇,两人组建家庭,如今小杨已四十余岁,因心中隔阂与顾忌让她迟迟不愿与父母相认,两人也因此一直未办理结婚证,导致生育的小孩没有出生证一直未能落户。小杨的父母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寻找,始终未果。今年年初,在挂钩联系村居工作中,华亭派出所挂钩民警深入其家里了解详细情况,采集了小杨的人像信息在公安网上进行人像比对,在比中相似人像后,华亭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联系其父母及其原籍地派出所,最终为杨某找回了失散多年的女儿。
开拓工作新思不畏缩。坚持传统与创新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开展基础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社区、广场的LED屏等宣传载体,通过播放反诈趣味短片、投放标语等数字化、多样化方式进行宣传。同时注重创新反诈宣传方法,创新制作警示桌贴,打造“反诈餐桌”,让防范电信诈骗知识覆盖每一个饭店、每一张餐桌,让辖区群众耳濡目染,反诈意识熟记于心。(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