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翁志鹏
在仙游县盖尾镇仙潭村境内有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却有着“第一山”之称,早闻该山不仅景色迷人,更有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壬寅年春节期间,经过一路打听和辗转找寻,终于寻得此行目的地。车泊山下,沿着山路拾阶而上,“西来洞”(也称:九仙祠或九真祠)、“仙正寺”等分布在半山腰间,往来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探幽访胜。驻足拍照间,据当地的一位村民介绍,仙潭村旧时称俞潭(也称:俞潭铺),该山古时当地人称“俞潭山”,山上有一个“九仙祠”又名“九真祠”,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石窟,宽约十米有余,相传在汉代有何姓九兄弟因反对父亲参与谋反而从江西九江逃至闽中,经过此地后进入九鲤湖,后得道跨鲤成仙。传说何姓九兄弟在“第一山”驻留活动,至今山上还留有仙灶、仙锅、仙椅等许多“仙迹”,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仙潭村、仙溪村、仙正寺等这附近的一带山村地名也同样沾染上了“仙名”。
走访中,当地村民说,“第一山”不仅是一座“仙山”,同时还与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也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可谓是“英雄山”。据有关史料记载,嘉靖四十二年(1563)十一月,倭寇两万之众围攻仙游县城,戚继光挥师南下救援仙游,途中驻军“第一山”,后移兵石马(今盖尾镇石马村),部署作战方略,同时等待后续援兵。同年十二月底,援兵齐集,于是兵分五路进军,几番血战,终于击溃围城倭寇,歼灭倭寇1000多人,解救被俘男女3000多人,取得了仙游大捷。嘉靖四十三年春,兴化府根据嘉靖旨意,在仙游县城南街等地建祠造堂,刻石立碑,纪念抗倭将士功绩。作为仙游一战大本营的“仙正寺”,也建有一亭,并立有两碑,用以表彰谭纶、戚继光等有功将士。但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如今的“石碑亭”遗址只剩半只石龟尚存。
在村民的引路下,我们在“第一山”南麓的一处崖壁上看到,三个楷体石刻大字“第一山”深深地刻在石壁上,显得古朴有力,“明嘉靖辛亥六月朔旦”“诸斋主人廖云龙书勒”的落款分别分布在“第一山”的两边。目前,该石刻已被列入县级文物予以保护。
通过查阅相关史料获悉,廖云龙为明嘉靖二年(1523)莆田进士,官至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知府。仙潭村与城厢区华亭镇油潭村相邻,地处原莆仙两县交界,古时还建有驿站。由于该山是莆田进入仙游县境的第一座山,加上山体独特,走向与众不同,扼住莆仙古道和木兰溪河道,无论陆路或是水路,皆堪称是咽喉地带,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有“第一山”之称。通过与当地村民交流得知,“第一山”的来源还与明嘉靖皇帝的一个传说有关。据传,明嘉靖君下江南时,从兴化府沿着莆仙古驿道进入仙游,被这里的奇山异水所吸引而流连忘返,逐勒令随行的学士廖云龙刻书“第一山”。
近年来,当地在“第一山”的山顶斥资修建休闲文化公园,在园内道路两旁立有造型各异的108尊石刻罗汉像,建有一座观景亭以及一座慈祥而又庄严的三面观音像,成为邻近村民健身、观光、休闲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