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南轮渡码头作为旅客通往南日岛、十八列岛的必经之路,是秀屿辖区重要的交通运输场所。2021年以来,埭头派出所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精神”,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在石南轮渡码头创新建立“12345”勤务模式,全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动态环境下的社会治安管控力,提升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打造具有渔港特色的“枫桥式”驻港警务站。
增设“一个驻点”:即驻港警务站。针对石南轮渡码头车流量、人流量大,治安情况复杂的特点,为确保民警能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置突发状况和警情,埭头派出所靠前服务,一改以往留所“坐、等”待命局面,在石南轮渡码头设立驻港警务站,安排驻点民警和网格巡逻员轮岗值守,主动为群众服务,引导群众顺利出行。
针对群众行李多出行不便的情况,埭头派出所更是转变思路,从被动等警情到主动送服务,联合石南轮渡有限公司推出“共享”推车,方便旅客出行,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为方便旅客出行,帮助旅客及时掌握石南轮渡码头的实时动态,埭头派出所联合石南轮渡有限公司在石南轮渡公众号中推出“石南轮渡出行提示”,每隔15分钟推送一条石南轮渡进岛人员和车辆动态,大大方便群众出行,受到了过往群众的一致好评,真正把驻港警务站创建成服务群众、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工作平台。
突出“二个严防”:即严控发案、严查隐患。治安好不好,要看发案量,发案多不多,重点在宣防。埭头派出所驻港警务站坚持宣防并举,通过加强勤务轮巡、滚动排查、节假日流动巡查等模式严查治安隐患,做到发现在早,处理在小。此外,警务站还充分利用现有LED屏、大电视等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和宣传教育片,向旅客发放便民宣传单等形式,做好各项政策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2021年以来,埭头派出所以驻点警务站为依托,调处解决矛盾纠纷18起,联动海洋渔业局、海事局等职能部门开展宣传活动7次,发放宣传材料12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1600余人次。
聚力“三个管好”:即管好重点车辆、管好重点路线、管好重点区域。埭头派出所抓住石南轮渡码头是南日、小日、敖屿等岛屿通行内陆的必经之路这一特点,对码头历史旅客流量、治安状况进行复盘分析后积极作为,通过管好“三个重点”,整顿码头交通乱相,赢得了过往旅客和当地轮渡企业的一致好评。
首先,联合路政部门在石南轮渡码头对“黑车”非法营运、乱停放、抢客拉客和不文明驾驶等行为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其次,联系交警部门根据旅客流量的历史数据,进一步规范码头附近路段道路交通标线,科学规划车行道、人行道,大大改善了往日码头混乱拥堵的情况,保证了人车有序快速通行;其三是积极协调交警大队设立码头公共停车场,并配备相应监控探头,解决了往日因违法停车造成道路交通堵塞问题,也方便了过往车辆集中管理。
用好“四支队伍”:即用好矛盾调解队伍、义务巡防队伍、安保协管队伍、治安信息员队伍这四支队伍。本着“向社会要警力、向群众要警力”的理念,埭头派出所灵活用好矛盾调解、义务巡防、安保协管、治安信息员四支队伍,直击警力不足这一“痛点”,摆脱了驻港警务站警力有限的困境。
一方面,紧跟公安改革步伐,推进巡逻防控机制优化,建立集义务巡防、安保协管、治安信息搜集为一体的巡防队伍,构建线上视频+线下巡防的立体防控模式,对轮渡码头及周边区域采取车巡+步巡的全覆盖模式。另一方面,联合石南轮渡公司、海事局、村委会等职能部门探索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适时开展警企联动的反恐应急处突演练,最大化提升这四支队伍的作战能力。
2021年以来,埭头所驻港警务站联动“四支队伍”帮助群众找回行李12件,解决群众现场求助30余起,找回走失儿童及老人4名,开展应急处突演练1次,劝阻恶劣天气下出海作业渔民60人次,救援游客4人。
夯实“五类检查”:即开展不安定因素排查、安全防范检查、区域治安巡查、高危人群严查、流动人口清查。为确保石南轮渡码头治安安定稳定,驻港警务站民警在长期勤务工作中练就了“火眼金睛”,也摸索建立了“五类检查”日常工作程序,通过定期开展不安定因素排查、安全防范检查、区域治安巡查、高危人群严查、流动人口清查的方式,对治安苗头性问题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解决,及时梳理发现违法痕迹和可疑人员,为办案部门破案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线索。
2021年以来,驻港警务站共开展五类检查36次,检查人员1232人次、物品1689件,提交转移违法犯罪线索2条,为1起案件的破获提供了关键的线索。(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许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