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陈敢涌:公安执法工作的优秀“质检员”
【发布日期:2022-04-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13年如一日坚守法制岗位,认真审核每一起案件、每一份卷宗,兢兢业业当好执法质量的“质检员”。1000余起案件,经他逐一把关纠正,全部通过案件质量评审,是同事眼中的专家型人才。

近年来,他发挥专业优势,主动靠前服务,为重大专项行动提供法制指导,为新招录的民警授业解惑,努力提升队伍的整体执法水平。他就是陈敢涌,莆田市公安局东峤派出所副所长、法制员,曾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2021年获评“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守好案审头道“关口”

 

“小林,你昨晚的处警视频还没有上传办案平台…”

“小何,你的案卷信息还没扫描……”

每当发现案件办理快到时限、办案程序还没有到位时,陈敢涌就会逐个提醒督促办案民警,指导他们查缺补漏,直到完全整改到位才放心。

法制员作为公安机关基层执法办案“质检”的第一道关口,陈敢涌秉承“规范、及时、细致”的工作理念,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审判检验。

陈敢涌常和同事说:“接处警是执法管理的源头,把接处警工作做好了,案件的办理就做好了一半。”为了当好办案“质检员”,他坚持原则、动真碰硬,第一时间纠正民警接处警不及时、取证不到位、法律适用不准确等问题,堵塞各类执法漏洞。

陈敢涌在长期工作中发现,对于常见的打架斗殴警情,取证工作很关键,如果取证不及时,可能导致伤情无法鉴定或鉴定不及时,让案件后续办理陷入被动。

为解决这个问题,陈敢涌给办案民警配备了公文包,里面放有比例尺、印泥,以及出警时会用到的纸质文书。每次出警前,他总是再三叮嘱大家及时固定确定当事人的伤情,杜绝因疏忽留下“尾巴”,造成案件办理“夹生”。

 

当好大案攻坚“尖兵”

 

此前,陈敢涌是莆田市公安局秀屿分局法制大队的一名民警,长期在法制岗位上工作,正是他的敬业、专业和对公安法制工作的执着追求,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赞许。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陈敢涌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他和同事结合多年办理大要案积累的经验,紧紧围绕黑恶类案件中的“黑”这一重中之重开展工作,全程参加专案研讨,积极参与案件办理,从立案到移送起诉,每个环节都仔细审核把关,确保案件顺利移送起诉。

在侦办以徐某、陈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专案中,由于该案件涉及人员众多且关系复杂,前期侦破进度缓慢。为尽快攻下这起案件,陈敢涌把所有案卷来回翻了好几遍,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笔记更是记得密密麻麻,与专案组研究细化审讯方案,找准突破口,进而成功破获该案。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陈敢涌多次被抽调参与案件攻坚,为专案组提供法律业务支撑,共参与侦破涉黑恶案件6起,移送起诉680余人。

 

搭好民警成长“阶梯”

 

到东峤派出所担任副所长、法制员后,陈敢涌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加注重业务“传帮带”,整体提升队伍的执法水平。

为了缩短年轻民警的成长周期,陈敢涌每个月定期组织开展一场法制课,为同事讲解执法执勤中的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并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剖析,把自己的执法办案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边讲边做,边做边教,让办案实操更立体、更真实。

去年2月初,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一工地堆放的数十根镀锌管被盗。陈敢涌带着新警小张到达现场,先绕着工地一圈展开勘查,并对工人进行逐一走访。针对小张“为何不先调监控”的困惑,陈敢涌给出了答案:“案发地的监控系统不完善,能提供的线索有限,一味依靠监控摸排线索,思维反而会被局限住。传统手段虽然耗时长、见效慢,但是收集的线索也许会更有价值。”通过陈敢涌和小张的全力摸排,最终找到案件突破口,并把嫌疑人抓捕归案。

“侦办一起案件,就要从中积累一些经验、总结一些教训。”陈敢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自己长期形成的案件审核心得和办案实践经验逐一梳理,形成近百条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办案指引,成为全所民警人人学习借鉴的执法宝库。这些努力,就是为了把每一起案件办好,让公平正义充分彰显出来,实实在在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黄雅莉)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