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是国家级5A景区,是“海上女神” 妈祖的故乡,是著名的旅游朝圣地。全岛既是景区又是农村村居的特性给湄洲派出所的治安治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不少挑战。今年以来,为不断提升景区管理水平,畅通海岛便民服务,莆田湄洲派出所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以做强做实基层基础为目标,探索建立智慧、便民、联动“三大警务”工作模式,努力打造具有海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特色的治安防控体系新样板。
编织“五张网” ,打造智慧警务
“警察同志,我叔叔晚上喝酒,醉酒后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帮我吧。” 5月1日凌晨1点多,正在开展岙口巡逻的民警谢佟看到一名群众在路边招手求助。
原来,该群众一家在饭店聚餐后,其叔叔喝酒后出门,却迟迟未归,家人在附近找寻一遍不见踪影,心急如焚时刚好遇见巡逻的民警。民警谢佟接到求助后立即联系所内监控查找手,由一名家属到湄洲派出所监控室进行辨认,同时巡逻民警与其他家属根据查找手提供的线索沿途仔细搜寻。查找手很快确认了醉酒走失人员大致踪迹方向,半小时后民警在一辆游览车上找到了醉酒人员陈某,并协助家属将其送回家中。
湄洲派出所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警务改革要战斗力,充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无人机等高新尖技术,织密安全防护“五张网”,提高合成作战水平。即在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科学布置高空球机探头和高清视频监控网,构建覆盖全域的“天网”;在码头登船处部署人脸识别系统,构建入岛安全防护的“滤网”;以警务无人机为载体,构建“查、打、巡、防、管、控、传、救、测”为一体的“鹰网”;在码头处设立巡逻警务站,实现“一分钟”快速反应处置,构建路面安全防护的“地网”;充分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构建各类业务预约预审批的“云网”。
“五张网”互为支撑、优势互补,大幅提升了辖区各类警情的实时动态掌控水平。自组网启用以来,共为游客开具临时身份证明16万多份,抓获在逃人员8名,帮助找回走失老人儿童100多人。
用好“指尖勤务”,打造便民警务
湄洲派出所11名社区民警的微信号里共有101个便民服务微信群。往上拉这些群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到“身份证如何改名、路灯为何不亮、家禽宠物丢了、孩子又不听话、树枝断在路面”等等各种各样的讯息,但是这些常人眼中的鸡毛蒜皮事却是民警挂心的民生大事。
5月2日,莲池社区群里有群众反映:在环岛东路与莲池路交叉路口处有树枝被折断后掉落在路面上,存在安全隐患。社区民警顾陈铖看到微信群信息后,第一时间与在莲池村附近巡逻的民警曹晶联系,民警曹晶带领几名巡逻队员迅速赶到现场,立即对路面上的树枝进行清理。清理过后,社区民警顾陈铖将路面清理情况反馈在莲池社区群里,群友们纷纷点赞民警工作效率。
为做强做实基层基础工作,提升社区服务质效,在“一村一警”警务制度的基础上,湄洲派出所积极探索“线上即时”的勤务模式,打造云上便民警务,做到辖区1万2千余户每一户群众至少有一人在微信群中,辖区每一户群众的家中都有社区民警的警民联系卡,使社情民意的触角更靠前、更灵敏,让群众随时随地可以找到管事民警。确保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让“枫桥经验”花开海岛。今年以来,湄洲派出所通过警务微信群共解决群众各类求助228起,提前摸排化解纠纷线索50余条,及时劝阻电诈3起,为群众及时止损10余万元。
工作“五包一”,构建联动警务
5月5日下午,湄洲派出所民警联合湄洲镇渔政站干部、海洋渔业局工作人员、村船管干部、船管员在二级渔港码头开展海洋伏季休渔宣传暨安全大检查活动,对从业人员开展海上疫情防控、偷私渡、非法捕捞等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这是湄洲派出所落实社区工作“五包一”的一个剪影。
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湄洲派出所积极践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不断探索社区工作“五包一”机制。进一步细化社区工作,联动相关责任部门,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制定每日工作登记卡,共同开展工作。例如联合镇干部、村干部、红十字医院医护人员及网格员开展重点人管控“五包一”、联合湄洲镇渔政站干部、海洋渔业局工作人员、村船管干部、船管员开展海防工作“五包一”等。一方面推动公安勤务与网格化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有效填充了社会防控管理力量。另一方面提升问题解决效率,职责互补,共同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湄洲派出所将继续深化“五包一”机制,以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契机,以民意为导向,提高联防联控警务工作水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力做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答卷人。(苏烨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