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镇海模式”——矛盾纠纷在“派接单”中消解
【发布日期:2022-05-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一直以来,镇海派出所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结合辖区实际,坚持群众矛盾无小事,聚焦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优化纠纷警务流程,探索创新“派单、接单、消单”的“镇海模式”,全力破解基层矛盾纠纷化解难题,织牢社会治安防控网。今年以来,通过新模式,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案件350余件,调解成功率90%以上,收到致谢锦旗10面。


警情秒级接单,实现现场调处完结


“感谢你,我们终于能安心睡觉了”,家住在镇海辖区某小区的市民张先生对民警致谢说。413日上午,张先生因为噪音问题与楼上邻居产生口角纠纷后报警。镇海派出所接警民警了解情况后,立即将该警情转至纠纷流转群,由社区民警、网格员一键接单,上门化解。经调解,张先生与邻居最终握手言和。从纠纷发生到纠纷化解仅仅用了1个小时的时间。

镇海派出所作为城区中心派出所,日常警情繁多复杂,其中约60%为非警务纠纷,面对面大量广的劳资、消费、土地等纠纷类警情,为了更快解决此类纠纷,该所充分利用微信快速、便捷的功能,建立搭建化解新平台——创建矛盾纠纷流转群,组织派出所接处警民警、社区民警加入该群,一旦发生纠纷求助类的警情,由接处警民警在群内进行分流派单,社区民警在社区民警在群内一键接单。同时社区民警,依靠荔城公安分局党委和街道党工委建立“街道—派出所—社区—小区—楼栋党组织”五级党领群治“微矩阵”,对警情化解工作进行二次具体分流派单,让身在社区的社区民警在群里接到相应的@秒回应“接单”任务的同时,迅速召集社区群治力量,快速上门解决矛盾纠纷,并及时反馈“消单”,形成调解工作闭环。此举有效突破了处警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缩短了民警出警的速度,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社区群治力量的“人熟、地熟”的优势,共同推动矛盾纠纷化解阵地“一体化”,确保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社区基层基础工作末梢治理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疑难纠纷二次派单推送,落实跟踪化解措施


疑难矛盾纠纷类警情看似简单,实则处置涉及因素多,情况复杂,对于现场、或社区上门调解为成功的,该所将此类警情交由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每日进行汇总分析,并在矛盾纠纷流转群内,派单推送至办案民警、社区民警及责任所领导,根据辖区实际及汇总分析的警情特点,利用多元微治理模式,同步建立会商机制,每日、每周会商,实现纠纷化解信息共享的同时,能集合联动,实现纠纷分类警情可快速处置、分级推送、多元化解。

2021年底,辖区群众李某与朋友因为经济纠纷而引发肢体冲突,李某手臂骨折。该起纠纷成因涉及多方因素,情况复杂。为了尽快解决此次纠纷,防止矛盾被不断激化,镇海派出所纠纷专班,迅速接单,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经过专班努力,当事人双方最终签下调解协议,顺利达成和解。


矛盾纠纷跟踪化解,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为确保矛盾纠纷及时“消单”,该所还建立相应的跟踪化解机制,按照“谁办理谁负责,谁调解谁负责”原则,逐一明确责任人,建立动态管控机制,落实跟踪化解。同时,为了防止纠纷回流,实现纠纷逐起跟踪回访,对当事双方情绪再舒缓、诉求再梳理,处理结果再反馈,确保“消单”彻底到位。

“您好,我是镇海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您对我们之前调解的纠纷满意吗?”这是该所社区民警跟踪回访矛盾纠纷的日常:对未解决的矛盾纠纷持续跟踪,对已化解的矛盾日常回访,主动了解纠纷双方化解后的想法,防止矛盾的再次发生。该所对已化解纠纷逐件回访,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干净到位不反弹,获得了群众的肯定。

创新化解矛盾新机制,变被动为主动,该所积极打造覆盖基层基础,资源集聚整合的社会治安防控新载体,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发力、互补一体的纠纷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实现群众诉求由“四处跑”向“线上调”、“掌上办” 转变,真正实现了双向交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陈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