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方言俗语:“凭凭崇圣宫”的故事与含意
【发布日期:2022-06-0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王琛

这又是一句与戏剧有关的俗语。因为旧社会里,特别是山里乡下,文化娱乐活动很少,见识有限,要办一件事,好不容易筹集到钱,又不知应该怎么办才好,很困惑人的。北方方言有句俗语:“有样看样,无样看世上。”与莆仙方言俗语:“凭凭崇圣宫”意思相近。这一俗语所出的招儿虽然不算是一个精准的办法,多少还有点谱儿。知名度是模样,按着著名的模样做,不会落做人家话柄,当笑话。可是莆仙方言这一俗语里“崇圣宫”是特指,不像北方方言里“世上”是泛指,叫人不好理解,年轻人就更懵了,需要解释。

过去,崇圣宫在莆田县,即今涵江区萩芦镇,萩芦溪畔,宫中供奉齐天大圣(孙悟空),神虽是小说人物,宫却在当地相当显赫。据说这里的齐天大圣很灵验,四方远近善信常来祈求,每年办筵酬神,做醮献戏,几乎接连不断。

当时山里乡下,雇戏班来演戏是件大事情,稀罕事。“凭凭崇圣宫”俗语就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据说有一年莆田“新如意”戏班要在崇圣宫附近某山村演戏。按当时社会规矩,雇来了戏班,要演哪个剧目,戏班班主(鼓手或董督)拿着记录本戏班备演剧目的本子(折子),请当地负责人点戏。那时乡下文化水平都很低,看戏都是看热闹,不知道剧目。听说这个戏班不久前在崇圣宫演出过,村里有很多人去看,说不错。于是村里负责人就说:“凭凭崇圣宫”。可是戏班每天到处演出,好几天前演出的剧目,已经忘记了。就追问:“演什么故事?”乡下人看戏,只看个大概,说不出故事。就回答说“红面的续(方言白话süc:即带领着走之意)新(与婶、小音义相近)娘。”戏班班主听了想一会,点点头,就通知全班说:准备演“千里送京娘”。

戏热热闹闹演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戏班向村里要戏金(演出费),先对村里人说句客气话:“请提意见”。按当时的规矩,如果戏班演出中出差错或漏洞,或删节内容,雇方(村里)可以提出扣除戏金或罚款。村里如果有权有势,还要扣留戏班的篮担(即装放戏班演出服装和道具等物的篓筐)。

山里乡下的人很老实,体贴戏班,知道戏班四处流动辛辛苦苦演出不容易,就回敬了一句:“演得很热闹。”可是村里也有个别刁难的人出来说:“你们演的与那天崇圣宫不一样!”“哪里不一样?请讲。”

“你们戏班改戏!无刀用棒犹则可,伊厝坐轿,我骑马,哪有关公搬一嫂?”

戏班班主听了,心里明白了。拱手道歉,又拿出剧目折子给村里人看,说声:“误会误会。”原先村里人说“凭凭崇圣宫”。戏班的确忘了在崇圣宫演的是什么剧目。村里人再说“红面续新娘”。还不是具体剧目名,剧目折子里有“关公搬二嫂”与“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都是红面续新娘。戏班班主就按自己的理解通知演员演“千里送”时,村里听了,不知“千里送”的故事,也没异议。一场演错的戏,最后双方和解,故事结束。

流传百来年的莆仙方言俗语“凭凭崇圣宫”,不但有一些附产品的笑话,如刀啊、棒啊、轿呀、马呀、一嫂二嫂呀,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要办好一件事,方案不能太笼统,否则就会出差错,只能以双方误会了事,不知由谁来负责。如今文化水平提升了,但愿这一俗语与时俱消失,不再盲从行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者参与编写《中国戏曲志·福建卷》莆仙戏部分,老艺人提供了许多遗闻轶事,这一俗语故事就是从中听来的。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