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
谁是莆田历史上的第一个进士?这是以往有过不少误解和争议的问题。明代邑人周华在《游洋志·人物》中记载:“金鲤,字伯龙,清源东里白鹤人,登武德二年(619)庚辰进士第(按:武德三年才是庚辰年,记载明显有误)。”古清源东里白鹤,属于唐代泉州莆田县境内,就是今天的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白鹤村。为此,在莆田市的第一轮修志中,不少编写者都沿用“金鲤是莆田历史上第一个进士”的说法。如新编《莆田县志》载“金鲤,唐武德三年(620)进士”;新编《仙游县志》载“金鲤,唐武德二年(619)进士”;新编《莆田市志》与新编《莆田县志》的记载也是一样的。还有《兴化进士》《莆田史话》《莆田市名人志》等邑人出版的书籍,均持同样的观点,以至于后来的一些文史研究者以讹传讹。
显而易见,《游洋志》的记载是有问题的。首先,从该志的成书背景看。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设置兴化县,县治在游洋(今仙游县游洋镇)。元皇庆二年(1313),兴化县治由游洋迁到广业里湘溪(今涵江区新县镇)。明正统十三年(1448),撤销了兴化县。该书的作者是明代庄边赤石村(今属涵江区庄边镇)的周华,字子实,号沧溪。他在兴化县裁撤之后,编著《游洋志》(八卷),并未刊印,仅有残缺之抄本。民国25年(1936)邑人张国枢根据马堃家藏的抄本,补缺铅印刊行,改名《福建兴化县志》,增印郑贞文、张琴之序,其目的是“提议恢复兴化县治。”正如邑人末科进士张琴在序言中所说:“游洋人张君国枢……联请恢复县治,省政府未报可,仍重刊是编,改称《兴化县志》。”由于出版的动机是为了恢复兴化县治,故在手抄本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唐代的内容是有可能的。
对此,曾经有莆田学者提出质疑,甚至连该书的点校者邑人蔡金耀也认为书中的唐代人物资料靠不住。因为在《游洋志》卷四“人物·薛峦”条又云:“薛峦,字山甫,清源东里凤搏人。其先祖唐右辅阙(薛)令之,居长溪县,神龙二年(706),始以闽人登进士第。……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邑人登第自公(薛峦)始。”这段史料记载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薛峦的先祖薛令之于唐神龙二年登第,是福建的第一位进士;薛峦于宋太平兴国五年登第,是兴化县的第一位进士。同一本志书出现两种不同的结论,自相矛盾,耐人寻味。
其次,从福建地方志的记载看,宋代黄岩孙的《仙溪志》卷二“进士题名”也载:“唐重进士科,莆始于林藻、欧阳詹,仙游始于陈乘、杨在尧、陈光义。”这是林藻为莆田第一位进士的最早记载,而此书没有金鲤登第的任何信息。明代邑人黄仲昭的《八闽通志》卷七十二“人物”亦云:“林藻,字纬乾,贞元七年(791)登进士第,郡人登第自(林)藻始。”也就是说,莆田的第一位进士是林藻,该书也没有金鲤登第的有关记录。
《八闽通志》是现存的第一部福建全省的地方志,《四库全书总目》评价说:“福建自宋梁克家《三山志》以后,记舆地者不下数十家,唯明黄仲昭《八闽通志》颇称善本。”该《志》“不仿效其他省志通例在通志之上冠以正式省名的做法,在地方志中别具一格,后来王应山纂《闽大记》《闽都记》,何乔远纂《闽书》,也都袭用此法……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有的且是未见于其他志乘的,体例也比较齐整,为我省编纂各级地方志之所本”。同样,在明代《闽大记》和《闽书》等方志中均没有金鲤登第的记载。
再次,从古籍文献记载看,唐武德四年(621)发布开科举士的敕令后,至武德五年(622)十月,诸州经过考试贡明经143人、秀才6人、俊士39人、进士30人。十一月引见,敕付尚书省考试;十二月吏部奏交付考功员外郎申世宁主持考试,取中秀才1人、进士4人。该科进士头名为孙伏伽,这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一位姓名可考的状元,与孙伏伽同进士的还有李义琛、李义琰、李上德等3人(参见《唐摭言》卷十五)。因唐代科举始于武德五年,所以,金鲤根本不可能登武德二年庚辰进士第。
显然,金鲤是莆田进士第一人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正确的说法是莆田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为“九牧林家”林披之子林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