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黄黎强
洪瑞凤
濑溪桥
戚继光纪念馆
明代尊师坊
老兵洪瑞凤,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黄石林墩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姊妹多,常常三餐不继。所以,他的哥哥1948年秘密投奔山区,参加了闽中游击队。1951年上级号召参军,他就主动要求,报名参军,那时他才17岁,提前了!
不久,由乡农会统一送到城里,到莆田县大队报到。经县大队医生作目测体检,合格。县大队属地方部队,下辖两个中队。大队长张凤,原为闽中游击队的领导人。
体检合格后,洪即刻被分配到新县广宫劳改场,看守犯人。利用当地一家地主的大厝,当做监狱,一共关押了几十号罪犯。当时,罪行重的,一律从县城监狱(俗称“虎头监”)移送到广宫劳改场关押,这些犯人主要是一些大惯匪、大地主、大恶霸等。洪与10多名战士负责看管这些要犯的劳动改造。
据回忆,每天一早,洪就与其他战士持枪押送一些犯人挑木炭或扛杉木到涵江“劳教股”(在涵江豆菜巷,临时关押犯人的地方)。从广宫到涵江要经过白沙、澳柄岭、西天尾等地,全程六七十里,一路上还须翻山越岭,涉水过溪,十分辛苦。晚上在涵江用餐、过夜,次日返回。
有时,只从广宫扛送木头到白沙,路程相对较近。白沙也有一个临时看守所,这里也有部队看守。当天即返回广宫。
有一次,根据上级的布置,一些罪行特别严重的罪犯被统一押送到广宫下溪溪埔边执行死刑,上级专门派人下来宣布、监督执行。
半年后,洪调回县大队(当时已改称县公安部队),派到县雷山监狱看管犯人。雷山监狱,旧时称“虎头监”,几百年来一直是关押犯人的地方。雷山监狱围墙很高,四个角落各建有一座出楼(碉堡),楼上架设机枪日夜看守。围墙内有四五座牢房,牢房中间有一片院子,供平时犯人放风活动用。当时,雷山监狱内共关押数百名罪犯,人数较多。
半年多后,1953年左右,洪瑞凤又调到守桥连,担任守护桥梁的任务。解放初,虽然大局已定,但社会上还有极少数暗藏的坏分子在伺机破坏。为了防止敌对分子的种种破坏活动,保证交通运输安全,上级专设了一个守桥连,保卫各地交通干道上的大型桥梁。洪先被派往江口桥(旧桥,石梁桥),担任警卫工作。当时,因为没有营房,都住在当地的老百姓家中,几个人日夜轮流带枪值守。桥面上禁止长久停留;桥下禁止船只通行。后又派去防守城郊的赤溪桥。赤溪桥,是宋代创建的大型石梁桥,全长约七八十米,是福厦公路的必经之地,位置十分重要。后来,又驻守过濑溪桥、泉州洛阳桥等。泉州洛阳桥是宋代蔡襄创建的,全长数百米,所以,守桥的任务特别重,人数也特别多,天天必须在桥上来回巡逻。由于洪积极肯干,经常吃苦在前,故经常受到班排长的表扬,因此,荣立三等功。
半年后,他又被调到南安县公安部队,在这里主要是参加军事集训活动,学习军事、文化、武术等多项课程。三个月结业后,又调到仙游县公安部队,驻在仙游城关燕池铺,与县政府、公安局、文庙很近。每天一大早,都要参加军事训练。
不久,有一股台湾武装特务20多人偷偷在仙游沿海某地登陆,企图在大陆煽动、组织反共武装,制造武装暴动。这些特务身带“大曲七”手枪、卡宾枪(长的)等武器,都是美国造的先进装备,情况紧急!
上级命令,立即组织公安力量到山区剿匪,洪瑞凤与县公安人员,全副武装下乡清查围剿。当地政府同时下令各乡干部群众及时清查举报,密切配合。
由于武装特务逃窜进深山野林,很难抓捕。据回忆,县公安部队每次都以排为单位,一个排20多人分片下乡追踪清剿。有一次,洪瑞凤随全排战士经过一个山洞时,只见洞口堆满了杂乱的树枝、杂草,因此,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就从洞口经过,入村后,有群众举报后山山洞中有一些可疑人员在活动。全排战士闻讯,即刻回头,包围洞口,进洞后,发现特务已经跑走。洞中还留下不少吃剩下的鸡骨头(特务偷鸡吃)。
有几次,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洪瑞凤和他战友们甚至一直追到与永春县交界的深山区,这里山高林密,山路陡峭,十分难行。有些乡村甚至位于深山野沟之中,必须找向导带路,环境十分艰险!
但他们的追剿还是取得了成功,几经波折,其中一些被就地击毙。一些被抓获。最后仅剩下两个头目,跑到一处山沟沟中,副的头目迫于压力,想向政府投降,大头目坚决反对投降,二人争执不下,副头目开枪打死了大头目,自己下山投诚。历时数月的围剿抓捕工作终于胜利结束。
洪在仙游前后一年多,接着又从仙游县公安部队调到霞浦县浮鹰岛当炮兵。阵地设在岛上的最高点300米高地上。
浮鹰岛,原名浮瀛山,又称双峰岛,远远望去,好像一只浮在海面上的雄鹰,故而得名。全岛面积约10多平方公里。岛上南北两座山最高,位于福州闽江口的要冲上,当时已经解放。
解放初,台湾国民党的军舰经常在海峡巡弋、拦截、炮击、抢劫大陆的各类运输船只,实行封锁政策。所以,大陆的一些运输船只能靠着海岸线行驶,但仍不时遭到炮击、劫持。为了保护船只的航行安全,解放军在沿岸的一些岛屿上设立大炮阵地,开炮反击,保持航运安全。
霞浦县的浮鹰岛正处在海岸边的运输线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能够对台湾国民党的舰只形成直接火力威胁。
浮鹰岛上共设有十多门大炮,全是抗战时缴获的日本大炮。这种炮不仅体形大,而且炮弹也特别重。一个班12人,负责一门大炮。班长是总指挥,副班长是一炮手,负责瞄准、测定方位,然后报告班长。洪瑞凤是二炮手,负责点火发炮。班长一旦下令发炮,他即刻执行。他说,炮弹打出去时,炮声震天动地,浓烟滚滚,整个大炮的炮身全部跳动起来,威力相当大,耳朵都快震聋了,人几乎震昏了!班长告诉他,此时耳朵不能按住,嘴巴要张开,否则耳朵会震聋掉。
当炮兵,平时除了军事训练外,还要经常下山到弹药库扛炮弹上山。日军的炮弹很重,一颗大约六七十斤重,必须从山下沿小路一直扛到300米高的山顶。洪虽为二炮手,但总是抢着干,常常累得大汗淋漓!
有几次发现国民党船只开炮追击大陆运输船队,情况十分危急!发现敌情后,全班一拥而上。洪根据一炮手测定的方位,在班长的指挥下,迅速调整角度,稳准发炮,5公里射程,打得敌方军舰接连中弹,仓惶而逃。确保了我方船只的安全,大快人心。洪因此受到班长、排长、连长的表扬,还因此荣立二等功、三等功,不久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一生中最感到自豪的事!
洪瑞凤在浮鹰岛炮兵阵地一干2年多,到1957年他复员了。根据上级的“来自哪里,回到哪里”的指示,他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了农村重新拿锄头务农。
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期间,政府号召全民大炼钢铁,他与全村社员群众一道,上山挑木炭,到海边挑铁砂,参加大炼钢铁运动。
1960年,以党员、复员军人的身份,他被推选为林墩大队大队长(今称村长),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困难时期,他带领全大队群众积极发展生产,开展生产自救,发动全村社员群众大种瓜菜,代替粮食,渡过饥荒。
1963年、1966年上半年,他又带领全大队群众大搞农田建设、挖河泥、广积肥,提高水稻亩产,又鼓励群众开展多种经营,生产自救,解决吃饭问题。
1966年,林墩、龙华与桥兜三村合并成立桥兜大队,洪又被推举为大队支部书记。后因故受些波折。但他为人正派,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
1968—1969年,洪恢复大队支部书记职务,当年全大队共有农田700多亩,按上级的标准,全年必须上缴100多担公粮及1000多担统购粮,雷打不动,这是主要中心任务,洪当大队支部书记,必须全力保证完成征购任务。每年春播夏收,夏播秋收冬种,他必须全力紧抓不放。既要保证国家征购,又要保证家家户户有口粮,有饭吃,不断炊。
1995年,他从大队支部书记位子上退了下来,上级给了他一次性经济补助。前几年,根据上级布置,解放后,凡担任过大队(村)长、支部书记的老同志,按工龄长短,分别给予补贴,洪瑞凤工龄达34年,补贴最高,每月359元。上世纪50年代初参加解放军,他是属于志愿兵系列的,如今,政府每月又有补贴,他发自内心感激党的关怀!感谢党的好政策!
退休前后,他又热心村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明嘉靖年间倭寇盘踞林墩,建立营寨,到处抢劫杀掠。祸害莆田民众。参将戚继光率兵夜破林墩倭寇巢穴,斩杀数千级,救出被囚民众数千人,史称“林墩大捷”。其后,乡人在村内创建“戚公祠”,纪念“林墩大捷”。他每天义务到祠中管护香火,协助修缮管理之事。
林墩村明代正德年间出了一个举人洪珠,曾在杭州西湖岳坟旁题写了“尽忠报国”四个大楷字,后受到嘉靖皇帝赐见、褒扬,还赐予进士,官授户部主事。当年,为了答谢老师的栽培之恩,洪珠在村中特地造了一座“尊师坊”,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座土木坊历经500多年,严重损坏,洪看在眼中,慨然捐金为倡,发起重修明代石坊,村人一致响应。如今,又彩画又题字,古坊焕然一新。他仍乐此不疲,把保护文物古迹作为己任。
一个老军人、老党员时时处处做好事,几十年不变,保持当年的老本色。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