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亭海防派出所牢固树立“纠纷可解、命案可防”的理念,聚焦矛盾纠纷排不出、排出来无人调等难题,积极探索构建矛盾纠纷“排调分离”新机制,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全面排查到位、全部流转到位,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村居、化解在当地。上半年,山亭镇信访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三。
聚焦“三个化”,明晰排查权责。一是制度化明责。积极推动山亭镇党委建立矛盾纠纷“排调分离”多元化解二级联动响应机制,明确社区民警、专职警务助理和网格员等网格力量主要负责发现问题,无需调处职责范围外的矛盾纠纷;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分别由乡镇、村居二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力量依责调处化解,有效解决以往“谁发现、谁调处”导致职责理不清的问题。二是网格化履职。将全镇13个行政村划分为4个警务网格39个大网格1336个小网格,设立中心警务室与综治中心、服务管理中心“同址”办公,每个警务室配备1名专职社区民警和1名专职社区警务助理;设置了“镇-村居-网格-单元”四级管理模式,将各项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单元和最后责任主体,并实现网格单元党组织全覆盖,每个网格设立1个党小组,一个单元明确一个党员联系户,党小组长从村主干、优秀干部中“派”,党员联系户从五老乡贤中“选”、从无职党员中“推”等方式产生,配齐末端党组织负责人(网格长、单元长)1430名,逐步形成以“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单元长”为框架的基层治理网络,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真正将党建下沉到基层,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实现“身边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社区民警、警务助理“驻村”“驻室”的吃、住、行等保障均得到落实,网格员所需的网格手机、服装等由财政划拨专项经费予以解决。三是层级化管理。推动建立乡镇、网格工作片、行政村、网格单元四级融合治理体系,规范各层级服务管理工作,明确派出所领导、社区民警分别兼任乡镇、网格工作片服务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同格运行、协同协作机制,实现排查工作统一规划、排查力量统一调配、排查成效统一考评。目前,8名社区民警均兼任网格工作片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统筹“三个力”,集约排查资源。一是下沉警力。全面推行“一村一警”、“一警一助理”机制,采取“三片驻勤、三级联勤”工作模式,将全镇划为三个巡逻防控区,区分全镇、片区、网格三个层级,由巡特警应急队伍负责主次干道巡逻防控、驻勤在片区的民警负责片区巡逻防控和接处警工作、网格力量负责网格内巡逻防控工作,有效释放派出所警力、缓解工作压力。二是整合民力。以村居党组织为主线、以网格党小组为基础,实现“村党支部分解工作—网格单元排查反馈”,让各项工作落小、落细、落实。整合党员干部力量,推动党建资源“住”入网格单元,推动工作力量下沉、管理职能下沉、服务事项下沉,120余名乡镇干部下沉至网格单元,60余名在职党员划分入网格中,推进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小区报到服务。成立由网格长、单元长、村干部、在职党员等人员组成的网格管理服务队伍,实行“一站式服务”,提供帮办代办、解答政策服务,解决村民办事难问题,特别在疫情防控、信访维稳、矛盾纠纷等重点领域,网格长、单元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激发活力。将排查纠纷情况作为社区警务工作重要考核指标,围绕入户走访、登记录入、隐患巡查、情报预警等方面内容,对网格力量进行单列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有效激发网格力量工作热情。今年来,共推动表彰奖励社区民警、警务助理3人次。同时,对12345平台接收的群众诉求、110接报的纠纷警情、“民转刑”“刑转命”案件以及非访、集访问题等开展倒查,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矛盾纠纷突出的,严肃追责问责。
做到“三个更”,提升排查效能。一是采集更便捷。针对以往网络不互通、资源不共享、采集效率低等情况,依托奥维地图开展基础信息采集,融合应用空间定位、拍照识别、人像认证等技术,确保网格力量能随时随地采集各类信息。今年来,共采集实有房屋信息6000余户,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0余件。二是分派更高效。依托莆田市社会治理大数据云平台平台,搭建“统一平台、统一通信、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由专人内勤负责,全面汇集12345服务热线、110接处警系统、情报平台及摸排掌握等相关信息,对属矛盾纠纷的依责进行调度分派,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录入、指派分发、协同化解、事后监管全流程、一平台流转反馈、留痕管理,有效解决问题难移交、责任难落实等问题。机制运行以来,共汇集矛盾纠49件,流转7件。三是调处更智能。挂图社区基础工作进度表,直观动态呈现矛盾纠纷的类别、数量、分布等情况,对未结、临近到期、超期等情况进行分色预警,及时提醒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做好调处工作,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到位。挂图作战以来,流辖区49起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周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