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闻功
明朝陈经邦国师少时,曾和荔城东门兜阿三结伴去九鲤湖祈仙梦,同是手心似被写字,梦醒时两人交流,发现各自手中均似写上“甲乙”二字,一位农民解梦师看了陈经邦手心的字,认得是“甲乙”二字,满有把握地说“包中,不是阿一,就是阿二”,意可能考第一二名,即一甲二甲,或甲榜乙榜,果然陈经邦考中进士的名次比较靠前。而这位农民解梦师看了阿三手心的“甲乙”两字,瞧了半天,即半信半疑地说:“看来也是好手艺。”阿三笑着反问:“我们的字一样,怎么他包中,你却说我是做手艺的?”
憨厚的农民不会和城里人讲字腔,只是认真表达自己的生意经说:“你看看,这个‘甲’像不像绱鞋的锥子?再看这个‘乙’,就像一把裁鞋刀嘛。所以仙公可能暗示,你将来是鞋匠。”陈经邦和阿三听着这位农民对“甲乙”的解释,二人不约而同投以笑声。
俗云“无巧不成书”。后来,陈经邦和阿三的命运,果然像农民解梦师所酬,陈经邦中进士,嘉靖四十四年(1565)礼部会试第二名,殿试范应期榜二甲第七名进士。成了国师,即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的老师;阿三在荔城东门兜继承父业,当皮鞋修理匠。可见真真假假,如同编戏,从此看出酬梦的神奇,也说明好梦在一定程度也靠好酬。如以当今科学分析,此乃附会之趣。陈经邦出仕后,一次从京城回莆,曾为阿三书写店匾:“甲乙阑波”,寓人生波澜典故演变成经久传说,趣味盎然,也说明国师的乡土观念何其情深。
其国师宅“大宗伯第”后成誉满八闽的历史文物,亦久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