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保持着“职责有分工,业务不分家”的担当和作为;他是中共党员,也是人民公仆,秉持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初心和情怀。从警9年来他一直扎根基层、勤勉踏实,多次荣获市局、分局嘉奖。他就是北高派出所副所长、警务队队长卓雨辰。
俯身为牛,持之以恒
“群众工作不难做,多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就会信赖我们。”多年在基层工作的卓雨辰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来北高派出所工作的一年间,卓雨辰天天穿梭于田间地头,不是在村部就是在百姓家门口,辖区关于“人、地、事、物”的民社情被他一一记在工作日志里,也记在了脑海中。
在一次上门走访中,村民翁大妈不愿意沟通,脸上写满了疏离,卓雨辰并不着急,从老人的生活起居和儿女状况聊起,翁大妈渐渐放下戒备,准备倒点水招待民警。此时卓雨辰看到翁大妈家的水缸里没有水了,就到院子里给老人打井水,水缸的水满了,翁大妈的话匣子也打开了。
北高镇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较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较多,卓雨辰了解到翁大妈家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他定期上门走访,为年迈体弱生活不便的村民上门服务,尽管是简单而普通的事情,但对群众却很实在。“栏山村XX号,一周挑水一次”“栏山村XX号,一周走访一次”……他的工作日志里记满了备忘录,字里行间里流露的是质朴的为民情怀。
每次看到辖区群众的笑脸,卓雨辰心里就踏实了许多。“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挑水送米只是举手之劳,却能为群众解燃眉之急。”卓雨辰如是说。
化解矛盾,耐心细致
长期在基层社区,调处矛盾纠纷成了卓雨辰的“家常便饭”,面对当事人信任的目光,他总是设身处地,努力把双方心结打开,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处理的矛盾纠纷多了,他慢慢发现农村矛盾纠纷的一个特点,矛盾双方大多都是同一个村里的,双方经常碍于面子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问题一旦爆发,民警要调解的就不仅是表面上的纠纷,更是双方长久以来“忍让”的积怨。“问民难、解民忧、暖民心”成了他开展调解工作的宗旨。
5月初,东乡村某养殖场两户人家因为陈年旧事引发纠纷,产生肢体冲突,长期的矛盾积怨和不满使得当事人选择了信访的道路。卓雨辰知情后,主动担当,他说“只要肯用心,石头心肠也能捂热”。
通过一番走访调查,卓雨辰了解到矛盾双方既是邻居又是亲戚,曾多次发生矛盾冲突。如果依法对双方进行处理,虽然能快速将此案办结,但双方的心结依然存在,反而会让双方的积怨越来越深。对两家的矛盾追本溯源,虽说是钱引起的,但更多还是在于缺少沟通交流,双方存在误解。
“你有什么疑虑我去传达,他有什么猜忌我去解开。”卓雨辰东家门出,西家门进,在两方家中奔走、协商,经过来来回回十几次的走访聊天,两家人的思想疙瘩解开了,双方自愿到派出所提出了调解申请,并当场履行了调解义务,同时息访息诉。
在卓雨辰的模范带领下,北高派出所社区民警始终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把矛盾化解视为己任,今年上半年,共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
以身为旗,为民纾困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卓雨辰带领社区民警坚决织密疫情防护网。他第一时间到核酸检测点协调布置设施,组织群众有序进行检测,还挂念着因生活不便无法参加核酸检测的群众。为此,卓雨辰第一时间联合医务工作人员到群众家中上门检测,解群众的燃眉之急。
“林大爷,我们来看看您!”隔着窗户,卓雨辰把一袋米面递到林大爷手中。受疫情影响,北高镇不少路段都搭起围栏,卓雨辰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像林大爷这样平日一个人独居还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真是麻烦你们了,疫情期间工作这么忙,还给我们送物资,真的太感谢了!”为避免群众在疫情期间生活受到影响,卓雨辰与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居民情况进行细致摸排,分门别类列出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为缺少生活物资的群众送去蔬菜、米面,全力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
“党员就是群众的一面旗,哪里有困难,红旗就要在哪里竖起来,为民攻坚、为民纾困,是党员应有的担当。”卓雨辰说道。(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