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梯云斋与西天尾扁食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2-08-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成彬/搜集整理

 

 



 





莆田古镇西天尾镇汀渚村,有座宋代书院,名叫梯云斋,也称汀渚书院。这书院在宋代时因培养了大批人才,引起了当时的鸿儒朱熹的极大关注,他亲自到梯云斋考察学习,传为佳话。

而梯云斋书院的兴盛其实源于一种敬师美食,一种肉包肉的西天尾扁食,连同它那生动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千年。

梯云斋书院最早由唐代名人林蕴创建。到宋代时,由林蕴的九世孙林仲安重建。林仲安为了把书院办得更好,特地到仙游麦斜岩的文昌书院去取经。那文昌书院在当时很有名气,大史学家郑樵兄弟都在文昌书院读过书。

林仲安拜见了文昌书院的当家林壁卿,因为是同宗关系,林壁卿请仲安住在书院里。夜已深了,山区的秋天有点冷意,但是,文昌书院里还传来琅琅的书声。大约夜半时分,林壁卿请仲安与师生们一起吃夜宵。那桌上排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点心,原来是文昌书院特制的一种便食,俗称“扁食”。制法是用很簿的面粉皮包上肉馅,煮成汤食,撒上用葱头煸制的花生油,其味鲜美,十分爽口。看到师生们乐滋滋地吃着扁食,品尝美味,没有一点倦意,林仲安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原来要办好书院,就得从细微处关心体贴师生们啊!

林仲安回去后,把学到的那一招又琢磨了许久,试制出一种更高档的扁食,用猪脊肉打制成薄皮,包上加入虾米、香菇、五花肉等做成的馅料,雅称“肉包肉”,的确比文昌书院的“面包肉”扁食又胜出一筹。

此后,梯云斋书院执着坚持做一件事,就是每天晚上都为师生们准备一碗“肉包肉”的扁食,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礼遇,因为这种扁食不但用料精美,制作精细,再用梯云斋书院旁那口“慧泉井”里取来的清冽甘泉来煮成可口的汤食,真是美妙无比的。

梯云斋的师生们天天都能吃到书院特制的美食,自然在感激之余,体会到林仲安院长的良苦用心,正是润物全在无声处。老师们诲人不倦,学子们苦读不息,书院每逢大考,必有学生金榜题名,几年中这个小小书院培养出十几名进士,仅澄渚村的俞家和林家就因人才辈出,留下了“甲科世第,七叶联芳”的佳话。

历经千年的风尘,梯云斋依然保存完好,还有书院前那两棵古老的龙凤树,那口千年不涸的“慧泉井”,都成为了莆田市的珍贵文物,也无声地印证着西天尾扁食的故事。

梯云斋以真诚点亮文明,造就了西天尾的历史文明,也书写了西天尾扁食的不朽故事。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