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郑纪父子武夷山情怀
【发布日期:2022-09-0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锦堂

 

武夷山风光 

 

明代尚书郑纪(1433-1508),不仅为官清正,政绩百姓称颂;他的文绩,也令人拍案叫绝不已。郑纪明景泰元年(1450)中秀才,景泰四年(1453)中举人,天顺四年(1460)中进士。一生著作著述颇多。清康熙版、乾隆版《仙游县志》均有记载:郑纪著有《归田录》八卷,诗集四卷,《文集》五十卷,《圣功图》十卷;《东园文集》在清代收入了《四库全书》。而今,关于郑纪的文集诗卷存留不多,已然散佚,实为憾事。郑纪季子郑主忠,以父纪荫授州同知,也是一位继承家学,倡导勤俭敬业的儒生。郑纪父子游过武夷山,都留有诗文传世,他们行文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武夷山之神奇和壮丽情有独钟的赞颂,感慨咏怀山川景物之美。

郑纪在《游武夷山序》一文中记述:“……自一曲而上,历因指点相告,如羽宫之后,屹然倚空者,天柱峰也。峰之西崖石上,有霜翎朱顶如画者,仙鹤岩也。峰之绝顶,为龙洞,其后为兜鍪二曲,则铁板障玉女峰,旁有凌霄题诗诸嵒,先贤遗笔在焉。至如虎啸嵒、架壑船、会仙试剑、水乐诸石,则三曲之山也。宴仙嵒、大藏鸡窠诸岩,又四曲也。又转数棹,羽士起谓予曰:此五曲之山,御茶园在焉。园有先春殿、龙井,前为碧云桥,又少转为晦庵精舍,有隐屏、接笋诸峰,石室、玉华诸岩,又有丹炉、药灶、钓矶、铁笛亭,形迹宛然。予入舍,朱先生前,徘徊瞻慕久之。忽岩日西暝,遂宿寒栖馆中……至六曲,则有仙掌峰、瀑布泉,又有仙浴塘、小桃源诸洞。七曲、八曲,则有上水龟石梯,又有楼岩仙蜕,具下水龟猫儿诸石,有如猛将者,有如娇女者,有突兀如楼台者,有周匝如城垒者,有联飞者,有剑削者,奇形怪状,层见迭出,顾盼不暇。夫自一曲而上,诸峰有高插天者,有峭而梯云者,有吞吐起伏如龙奔虎踞者。至如九曲,则群峰之顶,又皆石田茆屋,竹径花坞,悠然江村之趣,绝与八曲不相似。”

郑纪不禁感慨武夷山自然风光的神奇和壮丽,并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满满的情感:“初不知山之非我与,我之不为山也;亦不知水之非天与,天之不为水也。予以天下未尝无山,然不皆石也,不石则不奇;间有石焉,又不皆草与木也,不草不木则不秀;间有石而草木也,然又不皆水,不水则不清;间有水焉,又皆不如是之转曲也,不曲则不幽。独兹山也,大而名世者,三十有六;小者,千百不能计,皆无不石者也。石必呀罅,多渗暗泉,奇草恠木,杂出其间。山之下,皆环清溪,深而潭,浅而濑,澄澈清莹,寒气逼人。溪九曲,曲皆环抱幽深,可容栖息。”

郑纪在《游武夷山序》一文最后一段这样写着:“奇、秀、清、幽,山水之四德,天下山水多不能全,而武夷独全之。是宜骚人韵士,恋恋不能释于怀也。虽然,泰蒙生孔孟,濂洛出周程,武夷为八闽项背,一脉为考亭九峰,诸山在宋则晦庵先生而下,师友渊源真儒辈出;再脉而为福为莆,自宋至今,人材愈盛不衰。是山川固不负于人,而古人于山川,亦何尝有负耶?我辈今生于斯,长于斯,又得徜徉于斯,其所以自处,当何如耶?故书之,以告吾闽同志,相与勉之,毋贻武夷山川羞。是为序。”

据《东园文集·附录·名公撰述》记载:郑纪抒写《游武夷山序》一文时,曾寄宿于武夷山晦翁精舍数月;其时,还写有《寒栖馆记》《武夷百咏诗》等诗文。

子承父志,继承家学。郑主忠是一位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的知名学者。据《明东园先生年谱》载:1490年,弘治三年庚戌,郑纪58岁,调任南京左通政。是年三男主忠生。可见,郑主忠是郑纪58岁时生的第三的儿子。郑纪老来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但对主忠的教育与期盼倾情于心,写下《教子诗》:昔晦庵先生送子东莱诗中一联有“夜寝灯迟灭,晨兴发早梳”之句。今予送季子主忠读书于泉,分联为韵,赋此,庶见先贤之志,亦人心之所同也。

进德修业人,及时无豫暇。

化工如川流,曾不舍昼夜。

青春容易度,黄卷须猛省。

孔子曾忘食,宰予何昼寝?

云霄千万里,有路待群英。

春暖三层浪,夜寒一盏灯。

童冠浴沂日,游杨立雪时。

个中有真乐,不厌归来迟。

车胤曾囊萤,孙康还映雪。

一时清苦心,千载名难灭。

此日泉南去,师严友更亲。

老年我犹健,不必念昏晨。

败似毛易燎,成如天难升。

老来常闭户,端望汝中兴。

南湖旧丹桂,壬午仅再发。

迄今四十年,时光微一发。

堪叹少年郎,悠悠甘自老。

孔门颜闵徒,闻道不厌早。

身世迎风烛,光阴过隙驹。

红颜才对镜,白发已盈梳。

据《福建通志》中的“选举志·卷三十九,明代贡生举人进士初授官职录”记载:“郑主忠以父纪荫授州同知。”《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五十五》记载:“主忠荫补寿州同知守官,饬簠簋而归田好施祀乡贤祠。”寿州,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寿州同知从六品,后授别驾,晋升从五品。

关于郑主忠游武夷山之事,正史和地方志均未提及,却在清代知名学者董天工(1703-1771)编著的《武夷山志》记载:“明代学者郑主忠,号三峰,莆田人。嘉靖时人,游武夷,有诗;并收有郑主忠所作赞景诗歌。”在武夷山现有文献诗岩石刻上,也发现了郑主忠、林大辂等人一起游武夷山。林大辂(1487-1560),明代官员,字以乘,号二山,一号二野山人,晚年号麦斜山人,正德甲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工部员外郎,嘉靖年间任江西、河南按察使,官至右都督副使,著有《愧暗集》《借声堂稿》。郑主忠曾任建阳主簿,与林大辂是同乡好友。在武夷山四曲溪北题诗岩石刻上,可以补考郑主忠和林大辂等人,曾于嘉靖十一年(1532)一起漫游武夷山。郑主忠曾经游览武夷山,并写有多首与武夷相关的诗歌,现留存传世的有《御茶园》和《小藏峰》两首诗作。《御茶园》是一首茶诗:

御园此日焙新芳,

石乳何年已就荒。

应是山灵知献纲,

不将口体媚君王。

诗人以诗言意:御茶园里焙制的新茶,犹如石头中流出的乳汁一般,美妙的武夷“石乳”团茶进奉宫廷。

景因诗而名重,诗因景而灵秀。郑主忠的七律《小藏峰》诗曰:

峰名小藏藏何物,

万仞悬崖架两船,

只为风波翻不着,

故留人世几千年。

小藏峰峻峭挺拔,亦名仙船岩、船场岩。“两船”指的是悬架在小藏峰东壁的两只三千八百多年前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武夷山风景区有多处船棺遗存,以小藏峰的“架壑船棺”最为奇险而形成千古胜观。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虹桥板”,上搁“两船”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令人叹为观止。

武夷山,是人间仙境。早在唐代之时即被唐玄宗册封为名山大川,在宋代之时声名远扬。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武夷山,都赞叹不已!郑纪父子亦如此,大自然赐予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从内心深处涌起浓情诗意,抒写出留存至今的经典诗文。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