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埭里前黄郑氏三位百岁妈
【发布日期:2022-09-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文/郑邦俊 郑文章  图/郑智力 郑志超

 

 

右上端:赐进士出身丁丑科状元钦点翰林院修撰

钦命四川督学部院年家愚侄王仁堪顿首拜贺

左下端:旌表节孝诰封恭人陈太恭人颐龄荣庆

光绪岁舍旃蒙作噩菊秋谷旦立(乙酉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

 

 

 

右上端:诰封朝议大夫云衢(四世祖龙标)老伯(台)大人

暨德配吴恭人七旬双寿荣庆

左下端:钦点御前侍卫乾清山行定赏戴花  

庚辰科元状元黄培松顿首拜贺

光绪八年岁舍壬午孟冬谷旦立(公元1882年)


 

 

 

 2004年春,禄房七世妈郭后厝99岁,令郎仲贤(即经炉)立于福禄寿古厅堂下厅

 

 

涵江白塘埭里前黄桃源郑氏,出了三位百岁妈,都是普通劳动妇女,勤劳俭朴,善良和蔼,日常粗疏淡饭,度过她们平凡而漫长的岁月。

 

“豆渣妈”创家业

 

在前黄郑氏福禄寿古厅堂挂的好几面匾额中,顶厅第一面的“颐年亮节”,上载“赐进士出身丁丑科状元钦点翰林院修撰,钦命四川督学部院年家愚侄王仁堪、王仁堤顿首拜贺。旌表节孝诰封恭人陈太恭人颐龄荣庆,光绪岁舍旃蒙作噩菊秋谷旦立(乙酉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是四世祖龙标公为庆贺慈母陈氏妈,昵称“豆渣妈”百岁华诞而立的,说起来有一段开创前黄郑氏历史的往事。

“豆渣妈”是本村隔桥陈氏农家女,十五、六岁时嫁给十八岁的三世祖斌嘉公为妻。当时,医学水平低,卫生的条件与习惯都很差,斌嘉公结婚才四个月就不幸染病去世,陈氏妈年纪轻轻就丧夫,叔嫂很同情,动员她母亲托媒人再找好人家改嫁,她坚决不从!倒不是畏惧封建旧礼教的束缚,更不怕一些人骂她是丧门星!只向妈妈与要好的一位大嫂透露自己已怀上斌嘉的孩子,她说自己与丈夫是同村,虽不是青梅竹马,却也互相知根知底,短短四个月相亲相爱,使她永远不忘丈夫诀别时嘱咐孩子生下来后能找到好人家可带孩子改嫁,只求对方一定让这孩子姓郑,但她向丈夫发誓决不改嫁,不管生男生女,定要培养成才!叔嫂在她多次请求下,分给应份的家产,她又再三表示决不拖累他们!

从此,她将家门前方大埔潭边破草屋拆掉,开辟成菜园和鸡棚,用拆下的椽木、瓦片加固另一破屋,中间砌墙分开,一小半留自家堆稻草,另一大半让给林大叔养牛,以耕田的牛租抵房租,他觉得这样让她吃亏,主动借给船只让她每年装满一船的牛粪肥田弥补,第一次她只运不到一半,主动帮大婶装运满满一船肥料,大叔夫妇深为感动。不久,她见大叔在犁地,就跟在后面转了好几圈后,赶忙跑回家提点心请他尝尝,就接手学起来,大叔不声不响跟在后面,看她驾得好顺手,只在转弯时手把手教,歇工吃点心夸她胆大手巧,接着又耐心教她好几次。第二天,她主动要求犁自己的地,他欣然应允,跟在后面看看还有没需要指点的,令他惊喜的是她稍经点拨,犁得无可挑剔,高兴又真诚说从这一年起付给牛栏房租,她说什么也不肯收。干农活中,如用脚踏水车车水灌田、戽桶戽水浇地等至少得两人干的,她总是主动先帮别人干,以工换工,又总是替别人干得多,从不斤斤计较,当她需要帮时就有不少人争先恐后来帮。一有空闲,她扛起自己编织的耙河螺网具,沿着大埔潭及后至沟等木兰溪支流沿岸耙耙捡捡,每次总能耙到不少的河螺及小虾,她吃不完就送娘家送邻居,那位走村串户卖海产的邻居大嫂看她挺着大肚子还坚持耙螺,就替她捎卖,为她积了一些钱。

陈氏妈从怀孕到分娩都一直干活。而且跟当时农家妇女一样还常干重活,俗语说“拖垄舂臼,生子放屁”,意思是能常干重活的孕妇,生孩子如同放屁那样容易!她正是这样生下四世祖龙标公,乡里人夸她好人得好报。坐月子时,她妈妈来料理,兄嫂帮种田,孩子满月不久,娘家人先后都回去了,每天清晨她先给宝宝喂饱奶后,用布条将他缚在自己的背后就干活,要下田就随带小竹床挂在田头树下,让他甜甜地安睡,夏天常抱他到大埔潭边洗澡,就是大冷天,先把宝宝要换的衣裳放在太阳下晒,换时既保暖又杀菌,趁着中午在阳光下给宝宝洗。原来她在娘家时就主动帮嫂嫂带孩子,真是“阿姑疼孙”疼得有方又“得道”,嫁来后忙里偷闲为邻居生孩子帮忙,再取到“真经”,到她生孩子时“技艺”已“锦上添花”啦!何况,小龙标的降生,使她坚信自己决不是丧门星,而是给她也给郑家带来希望!

岁月过得特别快,一转眼,小龙标七岁啦!他能帮妈妈喂鸡、捡鸡蛋、煮饭及扫地,但陈氏妈决意供他读书,培养他成才!于是,她按早已盘算好的,“做稳扛磨硥”(亦为莆田俗语,意为做豆腐卖稳赚钱),用自己种的黄豆磨浆做豆腐卖,她走村串户,每天总是最先挑到渊源书院(原月洲寺,今埭里小学),送一份鲜嫩豆腐给私塾老师,聊谢收她儿子为学生,交好学费,还不时送菜送沟虾,过年过节送红团糕点,表达尊师诚意。她做的豆腐从不掺假,一家儿子结婚订做豆腐,天没亮其母就来督查,见她作坊卫生清洁,过滤豆渣的滤布孔很细小,过滤出的豆浆中几乎没豆渣,做出的豆腐幼嫩洁白,逢人便夸赞,从此使她远近闻名,于是就请嫂嫂合伙,“赚微销大”,逐步有了积蓄,但她只留点豆腐给儿子外,自己留些豆渣,加点虾米芹莱盐巴炒了下饭,日子一长,人们在背后称她“豆渣妈”,可“妈”是奶奶级的称呼,她才三十来岁呵!但是时间一长就叫习惯了。

儿子龙标长大成人后,她早已相中娘家邻里一位吴姓姑娘,过门后婆媳同心协力,将三个孙子培养成才。老大老二经商致富,热心公益,铺桥做路。龙标被诰封为朝议大夫。老三钟豪武艺高强,晋京任钦加同知衔(五品)即用清军府,与著名的莆籍监察御史江春霖结成至交!1895年,接受江御史的建议,1895年,捐建自涵至莆必由路的陈墩桥,(见《江春霖集》)桥墩上至今尚存“仁德里前黄埭郑建立”!

“豆渣妈”百岁寿辰时和其子龙标夫妇七旬双庆时也均立匾额留念,且是当朝状元等名人题匾!无上光荣!

 

勤善“抗菜妈”

 

 

“抗菜妈”

 

2004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下午,涵江区埭里村前黄尾厝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原来是仙游县农业银行离休干部、年逾古稀的郑传贤,按习俗为今年99岁慈母郭后厝举行百岁寿庆,这是该村落一百二十年后又出的一大盛事。

“抗菜妈”郭后厝也是孀居牵子,她目不识丁,儿子传贤三岁时,丈夫因是“小娘”养的,被迫去台湾打工,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杳无音信,1945年抗战胜利回乡,得罪一位有权势之人,被捕的第二年春死在狱中,连尸体也没找到。郭后厝寡居七十余载,农闲时,每天披星戴月去十几里外的海边赊最贱价的“抗菜”(一种海边小贝壳海产)卖,补贴家用。

穷苦人家不时赊欠,有的不还钱她也不硬讨。一位堂侄妇中年丧夫,又患“咳嗽抽”长期生病,她就将她三个年幼的儿女常带回家,供他们吃穿住,全无怨言。

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她从没跟人吵过架,深得人们敬重。改革开放后,儿子离休回家照顾,日子越过越好,可她还是闲不住,洗衣扫地,还常帮次孙办的工厂干零活。儿孙们为她举办百岁寿庆时,特制金灿灿的“颐年勤奋”匾额,莆田市农行行长林国开特地派工会主席林文海等三位干部送花篮、生日蛋糕和贺仪,白塘镇送生日蛋糕,村两委、老体协也备办贺匾与礼盘,笔者题“两代孀居尝先苦  一对巾帼享后甜”贺联。这一天,在欢快的八乐声中,举行隆重的挂匾额仪式,儿孙喜题莆仙戏,在市电视台点歌。    

 

贤德凤珠妈

 

涵江区白塘镇埭里村前黄尾厝在元宵节期间又添大喜事,2008218日下午,欢庆革命遗孀林凤珠大妈的百岁寿诞。

凤珠大妈的老伴郑正源早年参加闽中人民游击队,投身党领导的解放斗争。1961年毅然从工厂回到农村务农,大妈也毫无怨言,含辛茹苦与老伴将六个儿女抚养成人,并先后送大儿子参军,她毕生辛勤劳动,和气待人,粗茶淡饭,俭朴节约。在八、九十大寿时,不让儿女举行宴贺,今年百岁大寿,推脱不过儿女和乡亲的盛情,答应举行简朴的寿庆,不收受俗例的“十担盘”之礼,笑纳每户线面鸡蛋各一双的简单贺礼,族亲们深受感动,特敬制“颐年耘德”的匾额。祝寿会上,大妈神采奕奕,接受儿孙们的敬拜。村两委、老体协送礼金600元,表达对这位革命遗孀的祝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