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爱最深沉,她一定会记住你付出的每一滴汗水,一定会以绵长而隽永的力量和精神来回报。”9月8日,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暨莆田市庆祝第38个教师节会议上,市委书记付朝阳带头响应奖教奖学倡议,带领市领导向壶兰教育基金会捐款。
教育为先、实干为要,兴学育才、众力共襄。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一系列讲话精神,我市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以及海内外乡亲等各方面力量,共谋兴教之策,共聚兴教之力,共促兴教之事,推进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市领导带头响应奖教助学倡议进行捐赠,掀起尊师重教、奖教助学新高潮,更是展现了市委、市政府重振教育雄风的大气勇气底气和担当!
奖学励志、兴教襄学,振兴教育、造福桑梓。连日来,市直各部门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倡议,带头踊跃捐资,赓续崇文重教优良传统,引领“共同托起莆田教育的明天”浓厚氛围。同时,在壶兰教育基金会的积极奔走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捐资助学、奖教奖学的队伍,用实际行动引领社会,共同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推动全市教育向高地迈进,向未来教育前行,努力办出有温度、有质量、有特色的教育。
托起民生 垫起希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个地区的发展,基础是教育,后劲也是教育。岁月深长,万物有期。万家灯火中,每一只书包就是一个家庭的一个希望、未来明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正是如此,莆田上下立争先之志,兴实干之风,举万众之力,时刻绷紧“最大的民生工程”这根弦,时刻憋住“重振教育雄风”这股劲,常怀教育为民之心,多谋教育益民之策,力行教育惠民之举,提出以最高站位、最浓情怀、最好资源、最强合力、最实举措、最大关爱支持教育,全力打造新时代“文献名邦”教育高地;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开展教育惠民等民生三个“十大工程”,进一步保障基础教育学位等,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规划,留足教育用地,拿出最好的地理位置办教育,增加学位,把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民生补短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引育并重,管用结合,打造一流的校长教师队伍;精准定位,政策倾斜,打造一流的教师进修学校;改革创新,政策倾斜,打造一流的教育质量;加大投入,应势而谋,打造一流的基础设施——翻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答卷”,一件件教育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一项项教育惠民举措接连出台。莆田一中初中新校区今秋投用,这是莆田市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初中校园,有效解决周边乡村适龄学生的就学问题;莆田八中新校区也投用,迎来800名高一新生;莆田三中综合楼项目年底投用,将新增600个学位……越来越多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教育民生福祉,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续写着更多莆田教育“春天的故事”。
崇文重教 赓续前行
莆田自古崇尚读书、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传统源远流长。
1500年前的梁陈年间,郑露三兄弟筚路蓝缕,以“开莆来学”为先导,在莆阳大地撒下第一颗文化的种子,从那一刻起,莆田子子孙孙绵绵绳绳,忠义孝慈诗礼经书,在莆田的每一乡每一里每一道碧濑每一座远岫,书堂、书社、书院、祠堂遍布着,不绝于耳的朗读声唤醒了莆田的每一个清晨。
春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莆仙人读书的魅力一直在时光的深处盘旋着,无论是陈俊卿“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千年古训,抑或是“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的美谈,或者是“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桥头万卷书”的雅誉,无不透露出莆阳士子的底气、骨气和雅气,这也是莆田先贤留下的精神遗训,在兴化大地厚植传扬,并构成了莆田城市博大精深的文明鸿基。
温暖含蓄人间,幸福写出千年。在中国沿海号称“海滨邹鲁”的地方不止一处,而并称“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者却只有莆田一地。这是唐宋以来莆田教育兴旺、文化繁荣的真实写照。自唐至清,《史记》记载的著家逾千人,其中收入清《四库全书》总目与存目的有100多部、1800多卷。郑樵、刘克庄、蔡襄等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本本耀眼的史册,构筑起一座莆阳巍巍挺拔的精神高地和文化丰碑。
游子千里梦,依依桑梓情。在这部浩繁而又丰富的莆阳文明发展史上,重教兴学永远是莆田教育的主旋律。不论是身在异乡的百万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还是走遍五湖四海的百万莆商,赤子之心永远在故乡莆田,致富不忘故乡,发财不忘回报,他们经商、创业,也积德行善,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大爱故事。莆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形成合力,必须借助于海内外乡亲的力量。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可喜的是,莆商莆侨莆人注重“经商”、“行善”互动,他们义无反顾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回来了,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构筑一座座丰碑。莆田是妈祖的城,是大爱的城。妈祖,为千年莆田注入了大爱的血脉!
海滨邹鲁才俊多,文献名邦兴教学。岁月荏苒、风物变迁,最是情怀、出乎本心,莆田千百年来崇文重教的基因和风尚正在赓续,全体兴化儿女“共同托起莆田教育的明天”。
重振雄风,继往开来
诗书骀荡锦绣年,不负弦诵世泽长。近年来莆田的教育事业跃上新台阶,我市中高考屡创佳绩。2022年高考实现“三连升”,即上本一线人数、万人口本一线上线率、万人口本科上线率持续三年提升,居全省前列。令人激动的是,连续三年超过18人被北大清华录取。2022年北大清华录取人数为21人,按万人口占比,居全省第二位。莆田中考高分人数占比也连续三年全省领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莆田教育事业崛起之势犹如百川东导,其势泱泱。在历史的演进和奋斗的积累中,重振教育雄风的号角激荡在兴化大地间。
一组组数字浓缩着教育系统接力攻坚的艰辛历程,一个个成果更是教育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莆田,正在用行动践行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庄严承诺,也用行动践行“人民教育为人民”的不变初心!(时报记者 凌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