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红
今太平社区俗称“龙门下”之地,古时是自西市街(大佬前)直抵南城墙下(五城门),即今自胜利路的东大路西口至南古城路。宋代,长街东侧,十八张厝西北偏至西市街即大佬前,兴化军于此设科举贡院,为学子应试之所,称“兴化贡院”。在长街南为贡士题名置有“龙门”。龙门下西侧之地,自唐至清俱设为公署官廨;而东侧之地,宋至元三朝均设为贡院,隙间也有世居旧族。明代,聚居这里的是宋侍郎林彬之后裔林诚家族。
林彬之的先祖自福州迁居莆田,林彬之是宋端平二年(1235)进士,官终宝章阁待制。
“三世登瀛坊”,是为林氏三代人立下的,祖父林英、父亲林辉、孙林诚。“登瀛”,登上瀛台,意指三代仕宦。林英官兵部员外郎。林辉,字克昭,是永乐二十一年(1423)举人,二十ニ年(1424)登进士第,以省亲卒于家。以子诚贵,赠广东道监察御史。林诚,字贵实,号井庵。景泰四年(1453)举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广东道监察御史。成化二年(1466),监察御史魏翰在南门内横街特为林英及其子辉、孙诚立“三世登瀛坊”。成化二十三年(1487),知府丁镛等又在南门内横街为归田监察御史林诚立“两朝侍御坊”。“两朝侍御”,林诚历经英宗、宪宗两朝。林诚卒后祀乡贤;在县学万仞宫墙内还建有“御史林诚祠堂”。
翻阅史料,补充三人生平。
《重刊兴化府志》记载,林英,生卒年不详,父亲林嗣仁,赠员外郎。林英永乐年间例选入国子监。授兵部司务,升员外郎。少孤,叔抚养其长大。自立后,尽以家资归于叔,而自家居官清慎。
据《莆田市名人志》,林辉(?-1425)字克昭,明代书法家、经学家。永乐二十一年(1423)河南乡试挙人,永乐二十二年(1424)邢宽榜二甲第四名进士。以省亲归,不幸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卒于家。
《莆田市名人志》记载:林诚(1426-?)字贵实,号井庵,是明代书法家。林诚宣德元年(1426)六月初五生,行生未弥月,失去父亲,七岁祖父亦去世。自此伥伥无依,克自俭苦植立。林诚登景泰四年(1453)福建乡试许评榜第136名举人,礼部会试第182名,天顺八年(1464)彭教榜三甲第139名进士。初由兴化县学转广西佥事,成化三年(1467)九月拜广东道试监察御史,次年实授。以刚正敢言声名海内。成化四年九月,因星变,与诸御史,给事中董旻、胡深等九人请罢户部尚书大学士商辂及礼部尚书姚夔、兵部尚书程信,下狱杖之。未几,复官,奉命按视河道,疏言六事。居官清慎,勤于政事,风纪凛然。成化五年改巡盐长芦,时深州、海盈等十三场陆运艰远,商人不支盐课,盐斤堆积。任内将二大引分解为四小引,行“议价折布解库”之制,是为边布之始。后奉旨提学京畿,持法外严而存心内恕,得敷教体。每念豫让为人臣不以存亡易心,是为臣节之盛,令所在之庙祀之。成化八年六月,谢病归养母,家居近十年。当道者交爱其才,屡檄起之。成化十九年复入京,仍授湖广道,命理两浙盐政。适初春地震,驰上弭灾十事。至浙,锄奸豪,革宿弊,鹾法一清,无敢犯者。时浙盐缺商报中,积滞小引二百七十六余万。乃将两浙二十年之盐课分作五年开卖,每年得价银四万余两,以作边用。老吏谓:“百年间无此御史也。”成化二十年,疏陈八事,皆通盐政,以纾国家之急,咸见采纳。后以疾告归。林诚莅官明达,吏事精勤,有所弛张皆切时弊;凡事人所难为者,一切易之。都御史滕昭屡扬于朝,曰:“以六察官而举都宪职,林某耳”。
林诚儿子林近龙亦值一提。林近龙字云从,正德三年(1508)进士,系周瑛门人。历官河南道监察御史、广西按察司佥事。嘉靖七年(1528)收集诗文刻印成周瑛《翠渠摘稿》七卷、《补遗》一卷,收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为《高邮州志》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