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戏名旦黄艳艳
【发布日期:2022-10-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福生

 

 

 

今年,成功塑造多个经典人物形象的莆仙戏艺术工作者黄艳艳,光荣地成为一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她深受鼓舞和激励。从艺23年来,她匠心筑梦,硕果累累。    

今年915日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七届“文华奖”获奖剧目正式揭晓,由莆田市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吴清华、黄艳艳主演的莆仙戏《踏伞行》荣膺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这是福建省时隔十五年,再次荣获该项殊荣。

此前的2021521日,第八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黄艳艳凭借现场竞演剧目《踏伞行》的精彩演绎,摘得梅花奖。

继黄艳艳获得梅花奖之后,此次《踏伞行》荣获“文华大奖”,被誉为“一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突破创新的典范式剧目”,编、导、演、音、舞,特别是主演黄艳艳、吴清华的表演得到高度的评价,全国知名专家撰文高度评价该剧是“南戏活化石”莆仙戏这一古老剧种传承与创新的里程碑之作,是中国戏剧节的“现象级作品”,有望成为时代戏曲的新经典。

黄艳艳出生在莆田西天尾镇渭阳村,乡人俗称此村为“渭庄”。她在幼年时,一副假小子的模样,十分顽皮,和村里的男孩子一样“野”,成天和村里的小伙伴聚在一起玩耍嬉戏。

“渭庄”是莆田黄氏家族的聚落村,那里的村民十分爱看莆仙戏,那些年,每年都有几十场莆仙戏在村里戏台演出。童年的小艳艳十分爱看莆仙戏,对高高的舞台,总有一种向往,为了靠近台上演员,她常常爬到“戏棚”上,或坐或趴在边上仔细观赏,每回都看得非常着迷。

艳艳记得十二岁那年,村里闹元宵期间,请来当地最好的莆仙戏剧团来演出,她非常高兴,早早地来到村里戏台边,不经意走进演员的化妆间,看见不少演员在化妆,她感到很稀奇,她安静地站在一边看着演员一笔一画慢慢勾勒妆容、整理头饰等,越看越入神,眼神里充满一种渴望。小艳艳心想:“我要是能换上戏装上台演戏多好。”从那时候起,她对莆仙戏表演如痴如醉,当一名莆仙戏演员的梦想在艳艳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97年,这个痴爱莆仙戏表演艺术的乡下小女孩已经16岁了,高挑的个子使她顺利地考进福建省艺术学校莆田分校,学习莆仙戏表演艺术,专攻闺门旦、青衣。在学校里,她勤修苦练,又肯动脑筋钻研,又得到了不少好老师传帮带,他们是著名的莆仙戏表演艺术家黄宝珍、王国金、陈先镐、祁玉卿等,这些莆仙戏名角把掌握的表演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了这位女弟子。他们不仅在于其艺术创作中对人物角色的精准把握和逼真塑造,使舞台表演和人物生命融为一体;在于他们广采博蓄,跨越多个分行当,娴熟运用多种表演程式,使莆仙戏表演升华到新的高度;也在于其依剧情之需,大胆吸收民间音乐精华。名师们对这一古老剧种的满腔痴爱,为莆仙戏表演的拓展,为莆仙戏艺术的传扬光大蓄积了丰厚的艺术精粹。艳艳深刻地体会到,老一辈名师对莆仙戏的无比敬重的态度,是她最应该学习的。在艺校学艺的日子里,她练功、练嗓、练唱、念白,项项都刻苦地练,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练习旦角“蹀步”“碎步”“摇步”“雀步”“云步”“伡肩”“放肩”等特色科介的运用,还有手法、眼神、唱腔等表演基本功,跟他们学习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她每天一大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练基本功、练唱腔,练道白,一字一腔不断学练,一点都不敢粗心。课余时间也坚持学不断练,把名师的演艺功学好练好,从而奠定了扎实的表演技艺功底。她第一次在艺校上台表演,演的是《高文举·扫纱窗》里的王玉贞,节奏明快、活泼流畅,一招一式、干净利落,在戏台上初露了表演才能。

2000年,艳艳从艺校毕业,进了莆仙戏二团继续学戏,20刚出头的艳艳对莆仙戏传统艺术怀有无限的崇拜,刚毕业的她特别想上台演戏,她十分爱惜拿到手中的剧本手抄稿。跟随剧团下乡演出,演员们在台上表演,她则在台下认真对照剧本,一句一句记下同台演员的唱词和道白。一场戏,会演好几遍,凡是这个角色的场次,对方的唱词和道白都记了下来。这时的她铆足了劲儿学习,希望尽快上台演出。她的不懈努力引起剧团领导的高度重视。

很快,机会来了。一位老演员离团另谋出路,剧团领导便推荐艳艳代替她饰演莆仙戏《真假乘龙》中的一个小旦。她很珍惜这次排练的机会,自己拼命地揣摩排练,一丝不苟。不久后,艳艳获得剧团领导同意她上台演出。这是她第一次上台,剧团在离渭庄不远的梧塘镇演出,黄艳艳特地打电话请父母来看戏。演出时戏台下坐满了观众,这对于舞台表演经验不足的黄艳艳来说,无异于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她怎能辜负剧团领导及诸位老师的期望呢?她很快战胜了胆怯,坦然地踏上舞台……汗水不断流下,汗珠粘在睫毛上了,她全然不顾,仿佛完全沉浸在剧中角色中。帷幕,落下了,灯光,暗淡了,她自沉迷中醒来,台下热烈的掌声告诉她:我成功了!她的表演得到老师和观众的认可,也给他们留下较深的印象。

自那以后,艳艳秉承投身艺术、精益求业的无悔初心,充盈着饱满的艺术追求和强烈的钻研精神,又先后师承著名莆仙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宝珍,莆仙戏表演艺术家王国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王少媛,主攻正旦。老一辈艺术家们把他们的表演绝技传给她,她聪明颖悟,总是勤学苦练,如莆仙戏特有的“蹀步”,摇摇曳曳,碎步向前,表现旦角“行不动裙”的姿态,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她却练了整整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艳艳表演技艺得到很大提升,面对不同角色的不同表演,她总是得心应手,尽心倾情于舞台表演中。

那时候剧团下乡演出,一年都超过300天,排演《巧团圆》《公主出天花》《真假成龙》《黄金梦》《明宫传奇》等下乡的戏,一天两场,她几乎一场不落。艳艳的嗓音甜美醇厚、音域宽广、清亮透彻,唱腔情感丰沛、委婉细腻。她在表演上极为丰富,动作细致,善于把人物内在情感和形体动作身段的表情结合,入戏入景,生动感人。从此,艳艳在观众中的名声越来越大。那时候,十里八乡的村民只要听到有二团演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少村民都会喊起艳艳的名字,“艳艳又给我们演戏来了!”这样看似简单朴素的招呼,却恰恰是乡亲们给她最好的褒奖。

在后来十多年的莆仙戏舞台艺术生涯中,艳艳始终不敢松懈,仍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她以莆仙戏老一辈艺术家为范,不断吸取她们杰出的艺术造诣、醇厚的唱腔韵味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后,形成了个性鲜明、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并具备了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她在莆仙戏旦角表演上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成为莆仙戏演艺圈最具人气的青年演员之一,她的旦角表演技艺让观众为之耳目一新。由于艳艳不忘初心,笃学践行,她的艺术成就显著。艳艳的唱功尤为突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唱法,既甜美醇厚,又别有戏曲韵味,唱、念俱佳,声情并茂,成为莆仙戏二团当家名旦,她先后在莆仙戏《江上行》《天子与娇客》《杀贡鹤》《状元与乞丐》《江梅妃》《海神妈祖》《目连救母》《踏伞行》《御史江春霖》等剧目中担任主角,成功塑造刘宜春、安庆、沈氏、妈祖、王慧兰等一系列身份、个性、经历、情感各不相同人物的艺术形象,在表演、唱腔等人物塑造上跨度很大,同时成功地把握了这些剧目对演员唱、念、做及内心情感的要求,演出了光彩和深度,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方面的表演才能。许多观众看了她的演出之后好评如潮。她主演的多部剧目屡获国家及省级奖项。如获得第六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演员一等奖;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演员奖;第十届福建省“水仙花”戏剧奖比赛金奖;福建省第25届、26届、27届戏剧会演表演一等奖等。

2011年福建省莆仙戏剧院成立,黄艳艳调入莆仙戏剧院,担任副院长。她常年排戏演戏,将最好的艺术倾情奉献给观众。20156月,以带队领导和主演的身份,带领莆仙戏剧院一行25人赴台湾各大高校参与“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活动。在莆仙戏表演艺术上,她以名家为范,不仅是莆仙戏艺术传统的忠诚继承者,更是果敢的艺术创新者。她精准把握莆仙戏曲规律,谙熟传统,并勇于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不断在表演艺术创新中寻找适应观众的审美要求。20185月,她获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任职资格。20187月,艳艳参与的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莆仙戏《海神妈祖》赴东南亚巡演,巡演历时12天,跨越2个国家4个城市,取得圆满成功。她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江上行》,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海神妈祖》,福建省百花文艺奖获奖作品《江梅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目连救母》《玉簪记·琴挑》等剧目中担任主演。她的旦角科介示范被拍摄成莆仙戏传统科介影像资料公开发行,成为莆仙戏表演界的重要教材。

在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舞台竞演上,艳艳凭借《踏伞行》这部力作中饰演王慧兰一角,其嗓音醇厚甜美,音域宽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汇新唱法,又葆有浓烈韵味;表演端庄惠秀,蹀步、摇步足下生花,与手法、肩功、眼神融合一体;人物情感表达委婉细腻,从容洒脱,声情并茂。并在全院演职员默契配合下,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悦耳绕梁的音乐旋律、古朴唯美的舞台设计、典雅灵动的艺术呈现,扣人心弦之际荡漾起令人哲思的魅力涟漪,让观众陶醉其间、回甘绵远,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她以戏曲类前茅的决赛佳绩喜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莆仙戏名旦王少媛之后莆仙戏绽放的“第二朵梅花”。

当笔者询问黄艳艳获得梅花奖的感受时,她感触颇多,但她谈的最多的是感恩和感谢。黄艳艳深情地说:“感谢中共莆田市委、市人民政府以及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感谢主管局的悉心指导;感谢《踏伞行》主创团队打造了这样优秀的剧目,感谢院团领导的倾力支持和全体演职员的齐心协力。感谢梅花奖这个神圣的舞台,让我们千年莆仙戏绽放光彩。获得梅花奖不论对一个剧种还是对一个地方,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一种鞭策,是一种鼓舞,更是一个良机。今后,我要以梅花的精神砥砺前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莆仙戏表演艺术。”

去年9月,《踏伞行》再获第三十五届田汉戏剧奖,为我省唯一获奖剧目。今年9月,《踏伞行》又一次以生动演出、精湛艺术、丰富内涵,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喜摘“文华大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本届全国共有39部戏曲、舞剧、歌剧、话剧、音乐剧参评,赛事比拼异常激烈,最终有15个剧目获得“文华大奖”。    (图采自网络)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