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走路的苦与乐
【发布日期:2022-11-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徐加宏

 

 

自打开通了“微信运动”,我走起路来格外谨慎。一旦步数上去了,感觉有个人就会“监控”我,冷不丁还旁敲侧击:你走多了!

这人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民晚报》高级编辑曾元沧,当然,也是我的忘年之交。

我把自己每天的目标步数,锁定为一万步。走到万步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完成任务的畅快感,另一方面却抖抖霍霍,生怕再多走下去,老曾会来提醒:科学运动啊。

老曾是讲“游戏规则”的。一般不到一万五千步,他不会发声;过了一万五,问候的表情包保准到;超过两万步,不但发我在他排行榜的截图(通常进入前三名),还要给我“上上课”。

前几天,只因我微信步数上到两万多,老曾又来消息了,颇似“诫勉谈话”:7500步至8000步是有效促进健康的合适范围,逾万步甚至更多,乃是对自身步行运动能力的检测,偶尔为之,不可天天暴走而累了自己,请掌握好。

在走路这事上,出生莆田山区的老曾,很有发言权。

据他的《步行》一文描述,自己从小就赤脚走路,在仙游城关“西门兜”读初高中,每逢周末回家,要么抄近路,穿行于甘蔗林夹径的山间小道,要么多走一些里程,沿着少了逶迤、多了平直的公路走,脚底没有少被“玻璃沙”磨出血泡。

退休后他日常运动少不了走路,对《走路颂》之类的打油诗烂熟于胸。

读着老曾的文字,我竟然想到了自己读高中的经历。

那时我住校,通常只有周末搭自行车往返学校。有一天返校时,我对着家门前的大山,突发奇想:何必骑车呢,这周末翻山去学校!

没承想,看似不远的山路,远比平地来得曲折绕弯。一路上翻山越岭,披荆斩棘,还没到学校,已经磨破了脚,苦不堪言之余,真正体会到了“望山跑死马”的道理。之后,再也不敢放豪言了。

班里组织看母子松,我也极力说服同学们,走乡间小路吧。

现在回想起来,小冲动有时也并非坏事。毕竟,事非经过不知难,路没走过不知累。人生的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去经历的。

“人猿相揖别”的小儿时节,那么多漫长的路,哪一段不是靠实实在在走出来的?

如今在大都市里,少了许多翻山越岭、过河趟水的机会。出则开车或借助公交的生活方式,令我们免却走路之苦,却也丧失了早期人类栉风沐雨、东奔西突的能力。

只因谚语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人们才丢下碗筷,偶尔动一动,便给自己贴上了“运动”的标签。效果如何姑且不论,养生的仪式感似乎是做到位了。

撇开是否心诚,步数排名的设置,有它的合理性。

也许你走了一两万步,没收获几个赞,而别人没你走得多,数十上百个赞已然到手。但那都不是事,过了今晚清零,明天从头再来。这与老曾常发我的箴言“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似乎是相通的道理。

也有为了运动排名,不要命的。尽管步数竞赛不像驾驶竞逐般危险且违法,但走伤了膝盖,乐事变苦事,同样得不偿失。

一晚,我心血来潮,在家边上的生态步道走起来,借着路灯见到前面三个人晃动,竟然是熟悉的朋友一家三口,远道驾车来捉萤火虫的。这才想起,自己不知道多久没来步道散步了。

心里不禁生出感慨:当年买房看中的生态环境,真正入住后,一年能来走几次?

路,从来不规制人的脚步,可人,却常切换行进的轨迹。这便成了遗憾——人们走着走着,会不由自主地忘记最初的目的。

少年时读着汪国真的诗,“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那一个豪情满怀啊。长大以后最提心吊胆的,却成了“我走过的最长的路,是你的套路”。

尽管套路难躲、暗坑难防,我们仍倾尽气力,无时不在用脚步丈量人生。脚印是最直观的记事本,而经历则是最厚重的备忘录。

蓦然之间,我不再惧怕老曾的提醒了,甚至还有点期待。

人生路上,有这样时不时耳提面命的长者,何其幸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