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学范
一、粮食类
早米馃角,早米馃就是米糕,大米磨成浆经发酵加糖蒸成的食品,切成菱形,有时上面还撒上黑芝麻,一般称为糕,如果是以早熟早季大米为原料,就称早米馃。这个词本义是菱形或不规则四边形。比喻形状歪歪扭扭,这就变成形容词,首字可以重迭,如:这块布早早米馃角,敝做得衫(不能用于做衣服)。
烫米粉。喻速成。莆田米粉既白又细,易熟,属于快熟食品。放入沸腾的汤汁中,用不了几分钟,就烫熟了,捞起来加汤就可以食用。
食软馃。莆仙软馃,大米磨成浆,沥成半干,搓压成圆片状,用水煮熟;另锅把白糖加食用油烧热,再把煮熟的半成品放进去炒。这种软馃经过石磨磨出,非常细腻,吃到肚子里,就不用再开磨,直接进入下一道工序,很容易消化。所以这个词用来比喻做事容易(不是请你吃)。如,你以为写毛笔字是食软馃,伓使力的(不用花力气的)。
熰(莆仙音白读的厚)凊糜。饭放凉了,拿去重热。比喻遭到冷遇,或从头再来。
食糜厄人。大米是莆仙人的主食,我们一般煮成米饭,我们是吃米饭长大的,这个词比喻血肉之躯,含有不是铁打的难免病痛侵袭的意思。人们说:食糜的人,齐(大家)都有生病生痛的时节。
包卷煎。卷煎是一种食品,糯米加糖煮成干饭,成长条状放在浸湿的豆腐皮上面,卷成圆柱形,比春卷粗一点,约两倍那么长。可做供品,油煎了吃。比喻用被子把全身裹起来。如:天时连天寒,伊厄包卷煎睏(天气相当冷,他用被子把身子裹起来睡觉)。
五日节粽。五日节指端午节。端午节做粽子,每个粽子都用线结紧,几个粽子的线头结在一起,便于拿起。这个谚语比喻把零散的东西集中起来。
火翕(左火右翕,闷住。莆仙音戏阴入声)蛋糜。先把蛋去壳打在碗里,再在上面装上一整碗热稀饭,过一会儿蛋被饭烫熟了,就可以吃了。鲜龙眼的一种吃法与此相似,把龙眼剥壳后放在碗底,上面装热稀饭。这个词比喻活埋。如山崩一大爿,一架车乞(火翕)蛋糜落尾(山崩了大半边,一辆车被掩埋了)。
豆粮扼软馃,这是农历八月初三祭灶公的食品。大米磨成浆,沥成半干,搓压成片状,用水煮熟;黄豆炒熟压碎,拌糖,最后把煮熟的半成品放入黄豆粉中,按压,使表面沾满糖和黄豆粉。比喻挤压在一起,挤成一团。
食糜时。喻青少年的时候,吃饭长身体的时候。
芋馃角,芋馃是芋头煮熟,与米浆混合,蒸熟后油炸而成的食品。外形呈三角形。比喻三角形,或三角形的角,或指地方小。
食饮糜噹,吃很稀的稀饭,比喻过苦日子,贫穷。如:有人食捞(莆仙音壶)饭,有人食饮糜噹(贫富不均)。
就米做馃。馃指大米做成的糕饼类食品如红团、芋馃、煎馃等,与面食(面粉制品)相对。比喻有多少材料,就做成多少产品,有将就、凑合的意思。
食盐米。食盐和大米是我们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以致于迷信以为它们具有神奇的力量,被用于驱邪。对于南方人来说,人的一生吃多少盐和米基本上是一定的,人活一天,就要吃一天,吃的总量越多,寿命越长。俗话说“我食盐米比汝厄多”,就是说我岁数比你大,含倚老卖老之意。
食碗面。面指上面、表面。莆仙煮线面,一般在碗里煮熟的线面上放上煮熟的猪肉紫菜炒蛋香菇炒花生蔬菜等,相当于浇头。这些东西都比较好吃,一般就着线面吃,不能一下子就吃光。而这个词就比喻把好的东西都搜刮去了,留下较差的。
煮插粉。插粉即线面糊,线面米粉豆腐为主料,再加上猪血、猪肠子、海鲜、蔬菜等,煮成羹汤,最后还用地瓜粉勾芡,是一种美味的家常菜肴,在民俗活动中有重要作用。以前饮食店有卖,由于加入的佐料配料很多,外地人不懂得是啥,就说“那乱七八糟的来一碗”。这个词用来比喻乱七八糟,乱成一团。比如一个小市场挤爆了却没人管理,摊位不固定到处乱摆,有人宰鸡鸭卖还有油炸摊,卖海鲜的地方满地泥泞,鲜菜摊前挤满人堵住通道,自行车电动车穿行经常发生刮擦等等,里面简直是“煮插粉”。
食面汤。本义是指大年初一早上喝了煮面的汤,比喻在结婚的那天遇雨。
糖滚转油。糖是甜的,油香,糖加油,比喻好得不得了(实际上没有那么好)。如:赏贺(夸奖)得糖滚转油。
二、蔬菜类
有菜脯味,比喻有希望,有眉目。菜脯,是萝卜切成块状,腌制而成的小菜,用于下饭。
撒芫荽葱,芫荽和葱属于调味品,一般我们只在菜肴上加一点点,比喻断断续续每次只给一点点。
三、肉类
食炒骨。炒骨即油炸排骨,由于其中有骨头,加上油炸的不像炖的熟烂,遇到有骨头的,吃起来煞是困难,故这个词用来比喻做事难。如:这牵事体是食炒骨,无人卜做(这件事情做起来很难,没有人做),也用“炒骨头”比喻难做的事情。如:好的工作都乞人抢去了咯,有添的都是炒骨头(好的工作都被人抢去了,剩下的都是难做的)。
有猪脚食。莆仙民俗,女儿给父母做生日,一般用礼盘装食物送去,食物中必定有线面,猪肉(带猪蹄腿肉)。而莆仙婚俗,男家给女家送礼,主要礼品也是猪肉线面,俗称“担肉面”。所以旧时莆仙人如果生了女儿,父母会说“有猪脚食了”。喻生了女儿。
有骨头汤,骨头汤即熬猪骨头而成的汤。莆仙话“有骨头汤”,比喻什么都没有,相当于普通话有个屁。有时也说有骨头。
食狗肉,狗肉是热的食品,特别在冬天吃了,浑身热气腾腾。比喻不怕冷,耐寒。比如冬天看见某人只穿很少的衣服,有人就会说他“食狗肉”。
四、鱼类
魟搭鲎,将魟混同于鲎,比喻以假乱真。魟只在外形上与鲎相似,其实差别还是很大的。魟是软骨鱼,鲎则是节肢动物。
摸鲎坑,喻手气不好。
冇蠘公。蠘(莆仙音近普通话齐)公,公梭子蟹,冇,空虚,不实。喻里面没有实在的东西。如:面包看大大个,里向冇蠘公(面包看起来很大,里面很稀松的)。
鱼炒虾,比喻混乱。
冲(一种煮法,借音字)熟虾蛄,煮熟了的虾蛄,不可能咸鱼翻身,喻死定了。
目珠蚶蚶。上眼皮脂肪厚,像泥蚶的外壳那样突出来。比喻上眼皮厚。
涂螺目。涂螺即泥螺,俗称软螺,当厣(yan,螺类圆片状的盖,俗称田螺丕)合起来即泥螺缩进去时,壳口看起来像瞎子的眼睛。比喻瞎了眼。也说目珠涂螺。
薰螺。喻临时用烟丝烟纸手工卷成的烟,其外形一头尖一头粗,像棒锥螺,故名。
卓蛏。把蛏子竖着放在容器里,加水加料酒,隔水炖熟。比喻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拥挤不堪。如夏天的游泳池,学游泳的人很多,又有家长、教练,有人说去游泳池是去“卓蛏”。
蛏蚮“虫宅”(左虫右宅,海蜇),喻老一套,含有不喜欢的意思。有人就纳闷,这三种海鲜不错,为什么不喜欢。原来在困难时期,老百姓饭都吃不饱,最关心的是填饱肚子,对下饭的菜无所谓,而且也不能充饥。因为食用油少,煮成的海蛎蛏子没有什么味道,甚至把海蛎熬成汤,又腥又涩。那时候老百姓吃不起肉,饭桌上除了蛏子海蛎海蜇,就是煮菜、腌菜等,天天用这些小菜配稀饭、地瓜,当然会使人们生厌,一看到就说又是蛏蚮虫宅。现在人们天天吃白米饭,菜肴品种多,大鱼大肉。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海蛎都煎得油腻腻,也可以油炸成香喷喷的海蛎饼;蛏子煮成蛏溜;海蜇已成了开胃菜,用于消化油脂,当然大家都喜欢吃。富有也会限制想象力,使人们很难想象旧时生活的清贫。
放蚮猴。我们煮炝蚮(海蛎汤,也称蚮猴汤)时,把海蛎用淀粉拌匀后,不是一下子都倒进沸腾的汤里,而是陆续放进去。这个词比喻本来可以一次完成的事却分成多次不规则陆陆续续去做。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事儿。齐宣王爱听合奏,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可是他儿子齐湣王却喜欢“放蚮猴”,要乐工一个一个独奏。
五、其他
放汤。意思是煮羹汤。莆仙饮食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汤。干饭必有汤,很多食材如冬瓜海鲜酸菜都可以做成羹汤,也经常煮豆腐汤,做为正餐(最好配点干粮)。这个词比喻从中作梗。有时也说放大汤。如:一牵事体好好,乞伊放汤做敝成落尾(好好的一件事,被他阻拦得做不成)。
饭配头,指每饭必有的下饭菜。比喻经常被用做谈笑资料的言论或行为。
重烰,重新油炸,比喻不是第一次的。如:伊的研究生是重烰正(才)考入的。
碗破痕在。瓷碗破裂了,裂痕还在,无法消除。比喻关系破裂产生隔阂无法和好如初。
举瓢阿,比喻主厨、掌厨。
嘴抹油,嘴巴抹油,会说话或说个不休。如:伊今旦嘴抹油,讲都无歇。
辣头,比喻得势。
无味道清(莆仙音雀阴平调)。比喻没趣。如:伊介警觉讲无味道清,就弯行咯(他自己觉得没趣,就走开了)。
起冇母。起母的意思是发酵,冇意为空虚,不充实,起冇母即发酵过头而过于空泛,无实在的东西。用于比喻弄虚作假,虚夸。有时也说阿冇起冇母。
食砂锅炕。莆仙民俗,妇女坐月子,要吃用砂锅炖的营养品,以滋补身体。砂锅炕,即用砂锅炖的食品。这个词用于比喻坐月子。
食十二落,落即出落,指酒席上的一道菜,莆仙旧时,十二道菜的酒席算是正规而且隆重了。这个词比喻吃酒,赴宴。比如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客气,准备了好多菜。客人会说,随便煮几碗就厄使得(可以),伓是卜这食十二落(不要太客气,不要像设宴一样)。
大食咸。口味重。用于比喻过分贪欲。
白食肥,比喻光吃饭,不吃下饭的菜。
食欢喜。家有喜事时分东西给别人时说的话,希望对方也沾一点喜气。
食碰饼。挨批评。碰本身有批评的意思,比如,伊上班打游戏,今旦食碰饼。
食惨饭。惨的意思是穷苦。比喻过苦日子,受苦。如:后生囝人无好好去学技术趁食,后日会食惨饭(年轻人不好好学技术谋生,以后会过苦日子的)。
食有饱无,本意是“吃饱了吗”,比喻吃饱了撑着,即多管闲事。已经成了口头禅,动不动就说“你食有饱无”。
以上词语,大部分是惯用语。以粮食类为喻体的最多。
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语言和饮食民俗有密切的关系,并且相互影响。莆仙方言饮食隐喻来源于生活,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饮食生活的一个侧面,又以隐喻的方式体验、认识、表达我们生话的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