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郑板桥的“总关情”
【发布日期:2009-08-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著名的一首《题画》诗。
板桥是清代“扬州八怪”中“诗书画”三绝的头号名人。他在中国文化史、廉政史上,都留下宝贵遗产。
那是清乾隆元年,44岁的板桥参加京城会考,终于中了进士。发榜之日,他乐不可抑,认为自己靠科举这块敲门砖终于敲开仕途的大门,但他万万没想到,中了进士之后,等待授官的时间竟达6年之久。凡有门路的同科进士早已洋洋自得上任去了,而出身贫寒的板桥却长期被冷落在一旁。他在《送都转运卢公》诗中发泄对自身“何限宛鸟鸾供奉班,惭予引对又空还”遭遇的强烈愤懑。
面对严酷现实,他不得不耐着疏狂之性,争取仕途中人等,为入仕行必要的请托,但均是扫兴而归。等到乾隆6年,他第4次进京,并由慎郡王元禧举荐,终在乾隆7年,他年已五旬时,才谋得了山东范县县令之职,自此,开始了他为时12年的县令生涯。
据曾衍东《小豆棚·杂记》载:板桥到范县上任伊始,就命人将县衙官署的墙凿成了百孔洞,同街道相通。人们问为何?他答:“出前官恶欲气耳”。也许这是传言,但说明庶民对其超尘拔俗行为的好评。刘熙载等《重修兴化县志》(江苏兴化县,板桥祖籍)对板桥有如下评说:“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hellip;hellip;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板桥名燮,字克柔)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lsquo;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子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县领券借给,活万余人hellip;hellip;秋又歉,损廉代输。去之日,悉取券焚之。淮人感德,为立祠,燮生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周备hellip;hellip;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板桥有如此政绩,贵在其“无私、爱民”四字,传为佳话。
在范县任上,他还兼朝城县令之职,一人驾驭两县,凭其才华和勤政,仍游刃有余。四年后,他被调到灾荒惊人的潍县任职,其时出现“岁歉,人相食”的严重饥荒,他一上任就采取紧急救灾举措:首先是冒着受惩的风险,不等上司批准就马上开仓赈贷,表现不怕丢官和身家安危胆略。为此救活了上万饥民。他自己却于乾隆十二年被记大过处理。另一措施即下令大兴工役,修城池,招徕远近灾民赴工就食,这一举两得,既救了灾,又兴了事业。再一措施即令积粟之家轮流开煮粥场,并令平价粜粮,以救灾民。在救灾过程中,他写下了《逃荒行》等许多现实主义的诗作和40余首《潍县竹枝词》,如“二十条枪十口刀,杀人白昼共称豪。汝曹躯命原拼得,父母妻儿惨泣号”。形象地剥开清廷盛世的外衣,赤裸裸展示了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这时,他还写出被评为“一种荒淫灭亡之气,已兆其中”的词《瑞鹤仙·官宦家》深刻指出官宦们的荣华富贵绝不会久长的的历史走向,并指斥封建社会“任凭他铁铸铜镌,终成画饼”,必然败亡的趋势。
板桥秉性耿直,因而在污浊的官场中显得格格不入,不仅被上司视为异己,而且为社会土豪所怀恨,他预感被陷害的祸患即将来临,于是,其诗中吟出:“若不速去,祸患丛生”。果然,他未自辞患已临。据《情史列传·文苑传·郑燮传》等载:“调潍县,以请赈忤大吏,乞疾归”。这所谓“乞疾归”,实际就是郑板桥被冤陷而罢官的遭遇。这位当时被潍县百姓建生祠感念的好官,却被诬为贪官罢掉。板桥满腔愤怒之情难以发泄,只好奋笔疾书,写下一幅巨大书法:“难得湖涂”,其下是则小字跋语:“聪明难,湖涂难,由聪明而转入湖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其中隐含无限酸咸苦涩和冤愤。
随着年岁增添,板桥的艺术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作品多受青睐,但因他一直保持乐善好施品性,卖画钱常用施舍,所以老来依然清贫。他66岁时,二女儿出嫁,只好以赠《兰竹图》为嫁妆,画上题诗为:“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愧吴隐整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他临逝那一年曾画了一幅竹了,题诗为:“官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脏私遍鲁东”。他问心无愧,自己是“两袖清风”的清官却被冠以“贪名”而罢官,其愤激之情喷泄而出,他只好当穷画师,卖的仍是空心竹和清风,如是贪赃,只能说是他把山东遍地清风摄入画笔卖钱而已。以此幽默诙谐的诗性画意,对是非颠倒的封建专制政府提出无比强烈的抗议。但其冤,终未得雪。
乾隆三十年,板桥含恨长逝,享年73岁。 (林闻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