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仙游县人民检察院以“质量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结合市委“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作和本地区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做法,建立“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凝聚保护合力,推动检察公益诉讼高效发展,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仙游贡献提供法治保障。
“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效
“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品牌创建以来,公益诉讼线索同比增长47%,收到网格员报送线索20余件,占全院公益诉讼线索30%。经实地调查走访与初步核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1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件,行政机关均已回函并积极整改。利用网格员协助送达法律文书26件次,网格员参与刑事调解6件、磋商沟通4件、公开听证2件,协助检察官调查取证9件、开展普法宣传20余次。
“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品牌的具体经验做法
(一)建立三项机制,全面延伸公益诉讼监督触角。
搭建合作框架机制。与仙游县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的具体实施意见》,搭建起“网格化+公益诉讼”合作的基本框架。
建立观察员机制。聘任全县各乡镇网格员和单元长为公益保护观察员,并对18名公益保护观察员进行了相关培训。
完善配套奖励机制。制定出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现已发放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费用3宗,同时对工作主动积极、成绩突出的网格长和单元长定期进行表彰。
(二)搭建三个平台,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大局。
搭建联席会议平台。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合作事宜,促进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4次,有效推进公益受损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实质解决,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向社会开放的“仙游检察”微信公众号,增设公益诉讼专栏,开通至今,累计已推送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20余部,推送典型案例4批次16件,累计点击量超过万余次。
搭建热线服务平台。开通“益心为民”热线电话0594-7971515,开通至今,累计已接听200余通举报电话,获得有效线索10余条,立案5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构建三种体系,推进“网格+公益诉讼+”深度融合。
构建“网格员+信息员”、“网格员+助理员”、“网格员+听证员”三种体系。实现网格化管理和检察监督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提升法律监督能力。2022年共邀请网格员配合开展调查核实,协助检察机关查找证人、收集书证物证、勘察现场等9人次,协助检察机关调解成功轻伤害案件6件6人,参与磋商沟通、公开听证6场次。
案例一:保护千年古树,守护“绿色乡愁”
2022年10月份,鲤南镇网格员反映,位于该镇的一棵千年古樟树,为一级古树,但该古树未设置保护栏,周边地面水泥硬化,附近建有养鸡场,垃圾随意堆放,严重破坏了古树生长条件和风貌。接到线索后,仙游县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及时到现场查勘,并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经过磋商、制订保护方案,古樟树周围设置了保护栏,附近的养鸡场和垃圾堆被清除,古樟树周边地块恢复自然状态。
案例二:释法明理解心结,共同调解促和谐
犯罪嫌疑人杨某甲与被害人杨某乙因农田补偿问题发生争执,致被害人受轻伤。审查起诉期间,承办检察官及网格员多次实地走访,全面了解二人纠纷产生的前因后果,向双方释法说理,并进行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品牌建设下一步打算
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仙游县检察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要求,力争将“网格+公益诉讼+”品牌做大做强。
持续完善“网格+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定期分析通报工作制度,打造检察机关与网格化管理中心主动融入“网格+公益诉讼+”的工作格局,合力推动制度的完善。
探索建立“特约网格员”队伍。巧借“外脑”,聘请行政机关内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特约网格员,提升公益诉讼办案的专业化水平。
推动代表委员融入“微网格”。邀请代表委员参与线索提供、公开听证、刑事和解等检察工作,努力破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老大难”问题。
主动开展“检察官进网格”活动。通过“网格+检察服务中心分站”提供更接地气的普法宣传、更加便捷的上门听证、更加高效的司法救助等检察服务,筑牢基层社会治理“防护网”。(吴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