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人、财、物大量流动,电信网络诈骗呈现“抬头”趋势。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防骗意识,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态势,埭头派出所立足实际、找准角度,全警动员、全面铺开、全力推进,开展了不间断、高频次、全方位的系列宣传活动,掀起全民反诈宣传新高潮,打响“四大战役”之“电诈治理攻坚战”,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平安指数”。
小手拉大手 共筑反诈“防火墙”
为进一步筑牢了校园反诈“安全线”,埭头派出所开展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小手拉大手”,有效防范电信网络等新型诈骗,织就全民“防骗网”。
活动中,民警结合发生在辖区内的相关电信诈骗案例,重点向师生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特点、作案手法以及防范措施,提醒师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涉及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的短信、电话、微信信息等。同时,倡导孩子们将学到的反诈防骗知识“带回家”,指导长辈切实提高防诈识骗能力,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精准护巾帼 全力守好“幸福家”
随着互联网、通讯网络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女性上当受骗的情况屡见不鲜,埭头派出所突出精准防范,根据辖区电诈警情发案特点,针对防范薄弱的20-40岁女性群体,深入开展多场女性反诈集中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民警通过以案说法,从我镇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入手,就最容易受骗的人员类型、常见诈骗套路等方面,向大家普及知骗、识骗、防骗知识,提醒大家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要贪图小利,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告诉亲朋好友,并拨打反诈专线电话进行咨询,及时止损。让“三不一多”反诈口诀深入民心。
作为家庭主妇的杨女士说:“在家里有时候孩子上学了,自己也无聊,经常会刷单赚点零花钱,反诈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感谢民警特地来给我们‘补课充电’,希望更多的妈妈不被骗,为打击电诈出一份力。”
“窗口反诈圈”筑牢防骗“防护墙”
银行作为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金融机构,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责无旁贷。埭头派出所以银行为主阵地之一,在银行引导入口张贴国家反诈中心APP、莆田反诈骗公众号、平安秀屿公众号二维码,指导群众下载安装,让群众在等待办事间隙学习反诈知识。
宣传人员提醒办事群众要敲响警钟,针对来存取款的老年人提醒不能抱有“走大运”和偏信轻信“权威”的观念,要守好自己的“钱袋子”;重点提醒社区居民保管好银行卡及身份证,不要轻易出租、出借个人账户,帮助社区居民树立“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告知工作人员要提醒居民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轻易打开不明链接、不轻易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以及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不要贪图小利,不随意向外人透露家庭成员信息等。同时在银行周边张贴反诈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横幅,营造浓厚反诈氛围。
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通过此次宣传学到了很多关于反诈知识,后期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会提醒每位来办业务群众,提升大家整体防诈反诈安全意识。
空地齐并驾 提升全民“免疫力”
挂钩民警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使用无人机深入辖区各街巷进行反诈宣传。无人机盘旋在路面上空悬停,用录制好的广播为周边群众开展反诈宣传。路过的群众见状纷纷驻足在路边进行观看,有用手机拍照的、有录视频的。大家纷纷表示,运用无人机在空中向地面喊话方式进行反诈宣传,很新鲜、很有创意,吸引了广大的群众驻足聆听,有效提升了居民的识诈、反诈、拒诈意识。
同时,民警在现场进行徒步巡逻宣传,通过发放反诈宣传单,指导下载安装反诈APP,面对面宣传等方式,提醒他们不要轻易将个人资料、卡号、密码等告知他人,发现可疑情况要多和家人商量,必要时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活动引导群众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为群众普及防范电诈知识,提升群众的防诈“免疫力”,避免遭受电诈侵害。
智慧警务科技的助力,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为我区反诈防控构筑起一道“智慧防线”!
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永远在路上。埭头派出所将继续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扎紧扎实反电信网络诈骗各项措施,助力建设“平安秀屿”。(郑晓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