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书法与人生
【发布日期:2009-12-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以其独特工具材料为表现形式,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中国书法艺术,从萌芽到发展绵延几千年而不中断,一直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我国古代,书学是文人学子的必修课,甚至一度还成为科举考试的项目之一。可是,如今书法却越来越被国人所淡化了。很多年轻人不要说写好书法,就是连一些普通汉字都已经是能读而不会写了。
笔者身边的几个朋友,文化程度均在大学本科以上。但是,看到他们书写的文字之后,真为他们感到惭愧。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们是高学历,仅以单纯的字迹来看,至多只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罢了。那上面的笔画歪歪斜斜,简直与那些小学生书写的文字别无两样。虽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书写方式也由原先传统的毛笔向硬笔转型,再被现今的键盘所代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需,无可厚非。但是,无论什么嬗变,作为一个中国人,汉字书写永远都是那么的重要。俗语说“见字如见人”,它能最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学问、品格、情操、气质甚至是人的经历与感悟,是我们人生的第二门面啊!
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现在中小学很重视书法,小学生的硬笔字漂亮、工整、规范,有的甚至写出一手潇洒自如的好书法。以下笔者就书法与人生之间的对应关系,写几点自己的浅得。

文化修养的提高
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贵在融洽,求得精、气、神的高度统一。而书法艺术更是生命与人格的直接表白,蕴涵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最高意境就是追求神采,骨力与意韵。它集中国的哲学、文学、美学于一体。所以每一个书法家都必须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作底蕴,需要植根于中国古典的文学哲学厚土之上,因为其能直接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书家对生活真谛的感悟。 书法虽说与绘画音乐并称为姨妹,但艺术成份更高。因为,书法即没有绘画中的色彩映衬和音乐中的声音伴奏,而是一门纯抽象的艺术。构成它的原素仅仅只是通过那字的笔划组成和字之间的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参差、布白等,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绵绵流动的气韵。这就更需要书家各方面的修养,特别要读书来增加你的文化涵养面,才能做到胸中万壑尽显笔端。否则你永远也难达到书论中所描述的那“点似高山坠石,横如千里飘云,竖似高山流水,撇似犀象角鼻,捺如千钧弩发”的高深境界。纵观历史上那些气度非凡、心境空明的书法家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能诗擅文!他们笔下的一幅幅作品是诗、书、画相互映衬,流露着一种氲氤的书卷之气与学者的风骨气貌。书法本来就是一门审美艺术,创作出来的作品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无形中也陶冶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并赋予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提升了自己的胸襟与气质。在这点上古人做得很好,他们有着很高的心境,所以能真正做到视富贵如浮云。而今人为何就那么难呢?这就说明如今的很多书法家在为了争名、为了逐利,而忽视了内在修养。一个书法批评家评价一幅作品的优劣之时,其实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笔墨技巧。而是更着眼于你的作品中有没有透视出一种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与那模糊的意象和字外之功......

情感的喧泄与心性的抒发
每一幅书法作品,我们只要认真观赏就能感悟出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态,是平静或是高昂,是忧伤或是快乐。如我们看到一幅楷书作品,上面的点画一丝不苟,循规蹈矩。那就说明了作者当时书写时候心境绝对是平和、悠然、了无牵挂,而且是在安静的环境下。因为在喧嚣的场所或者是心烦意乱的状态下根本是写不下去,更不可能写好楷书。要知道,楷书字体端正,需要的是笔笔俱到。只要一点一画败笔就全幅尽废,容不得半点分神、半点马虎。在此,我们假设一个书家一生专门以写楷书见长,那么我们就可以猜出他是一个小心谨慎型的正人君子。性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内向(当然不能绝对),做事严谨认真。反之擅长写行草书的书家,一般性格比较热情、奔放、不羁,那种人不会轻易满足于现状。一幅好的行书或草书作品多数是作者在具有扎实的楷书功底基础之上通过情感,激情迸发的瞬间而完成。举例,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代表作。记载着颜真卿痛惜在“安史之乱”中丧身的侄儿季明而所写。整篇虽任笔涂抹,但气势磅礴,跌宕多姿,那悲怆沉痛之情尽溢笔端,纯出肺腑。作品里面的一字字,都袒露出书家内心的起伏波动,是真挚情感的最真流露。那哀极的心声,血泪的凝聚,极致地撼动了读者的的心灵,达到一种神高韵远的非常境界。所以说行书草书的创作更容易能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蕴来融入作者真实的情感。她以高度概括,并通过笔的中锋、侧锋,疾涩、快慢等变换,而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当然对于那些能楷书行草书兼写的书家来说,一般就具有内外向双重性格了。 (未完待续)(吴朝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